【科学】四下第1课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苏教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2 09:54 2

摘要: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节。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冷热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对温度的感知,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本能,然而这种认识较多地停留在感觉层面,容易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与物体的实际温度存在差异。为此,本课将学生从感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第1课 冷热与温度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节。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冷热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对温度的感知,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本能,然而这种认识较多地停留在感觉层面,容易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与物体的实际温度存在差异。为此,本课将学生从感觉上的冷热引向可测量的温度,教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使学生懂得测量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与此同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探究实验方法以及形成规范操作的意识。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对此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没有具体、精确地比较,也没有对冷热变化过程的敏锐感知,本课借助工具测量,用数字、图像直观而具体地将冷热变化展现给学生。

【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能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科学探索)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发现规律。

(探究态度)对科学研究有兴趣,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在科学探究中,敢于猜想,通过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

(态度思维)认识到测量工具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准、便捷,知道人们根据生产、生活所需,设计、制造不一样的工具。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

教师材料:玻璃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夹子、石棉网、三脚架、秒表。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1. 提问: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有什么特点?

2.交流:

3.小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越冷,温度越低;越热,温度越高。

4.同学们,这里有一杯水,怎样可以知道它的冷热?

小结: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种子有哪些特征呢,为什么会发育成为新的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用手指初步感知不同的水温,发现人的感官感觉到的冷热程度模糊而不精确,感官确实会出现差错,从而顺势引出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学习任务二:比较不同温度的水,感知温度计的作用。

1.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2.互动:放入热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感觉冷,放入冷水中的手指放入温水感觉热。

3.那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呢?

4.过渡: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前期体验活动,认识温度的概念,并明白光凭手指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水的冷热程度,而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学习任务三:认识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的水温。

1.出示温度计:请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温度计由哪些部分构成?

2.观察回答:

①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是多少?

②测量温度超过最大值或最小值会怎样?

③温度计上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3.读写温度计的示数(零下用“-”表示)

4.播放视频: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小活动:测一测三杯水的温度,然后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讨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提出注意点,请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暴露学生思维并纠正的同时,强化了对温度计使用方法的理解,再用选一选的方式,再次检验掌握程度。

学习任务四:探究热水降温过程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匀速下降,还是先快后慢,或是其他?

2.猜想假设:①没有规律②先快后慢③先慢后快④均匀变化。

3.播放视频:实验步骤

4.学生分析折线图并得出结论:热水变凉的过程,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

5.结论分析: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量散发速度就减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绘制、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全面提升其科学素养。

学习任务五:了解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及其用途。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

1.出示图片: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电子体温计、温湿度计、红外线温度计。

2.观看视频,了解水银体温计。

3.思考: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

【设计意图】从生活常识入手,让学生简述自己使用过的温度计,可以加深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学习任务六:达标训练,巩固新知

一、判断题

1.温度计液柱上升时就可以读数。

2.测量水温时,为了看得更清楚,应该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再读数。

3.可以用任何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4.温度计0℃以下的读数,数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二、选择题。

1.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

A.俯视 B.平视 C.仰视

2.如图的温度计中,显示的温度是。

A.27℃ B.33℃ C.25℃

3.温度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4.一杯开水,由热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

A.均匀变化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学习任务六: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学生互相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3.课后作业

(1)收集太阳、月亮、海底等相关温度资料。

【板书设计】

冷热与温度(课题)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水温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水温变化先快后慢。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教学反思】

科学素养的形成、发展、提高,既要重视学生动手,更要重视学生动脑。在揭示课题之后,先让学生进行预测;在做实验之前,先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试验,需要哪些材料,要注意那些细节等等,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让学生的探究在先动脑的条件下使探究的实效性更深入。

来源:荷香芬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