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中国平安在港股盘后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未经审计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得益于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高达39.8%的强劲增长和“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战略的持续落地,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
一艘金融巨轮如何能在难以预知的大浪中平稳前行,中国平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8月26日,中国平安在港股盘后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未经审计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得益于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高达39.8%的强劲增长和“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战略的持续落地,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
因此,中国平安的现金分红水平稳定增长,将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5元,同比增长2.2%。这是中国平安连续十年实现股息增长,极大回报了投资者的信任。
中国平安在2025年“期中考试”中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就宏观层面而言,我国的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中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但中短期仍面临内需不足等诸多挑战。具体到金融行业,降准降息导致金融行业净息差压力增大。
因此,这份成绩单意味着中国平安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中国平安在稳健发展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加速了集团业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注入持续驱动力。
综合金融业务稳健增长
总结中国平安2025年的中期业绩报告,“稳”是关键词之一。之所以能够实现现金分红的稳定增长,主要源自于中国平安综合金融业务的稳健增长。
数据显示,作为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业务的核心板块之一,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在今年上半年的新业务价值达成223.3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9.8%,新业务价值率(按标准保费)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寿险及健康险渠道质量的持续提升。
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寿险和健康险的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
银保渠道NBV成为寿险及健康险的增长主引擎,主要是因为产品适配性升级,中国平安针对用户需求变化推出了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组合;其二是平安银行“保险+财富管理”联动策略奏效,私人银行客户转化率提升至37%;AI工具“千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销售话术生成效率提升了5倍,银保渠道人均产能同比增长92%。
业务增长,渠道质量提升,在前端的体现是用户留存率更高。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客户1,571万,同比增长12.9%。其中,长客龄客户留存率更高,平安5年及以上的客户占比73.8%,较年初提升1.6个百分点,客户留存率为94.6%。多产品客户留存率更高,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6.6%,较年初提升1.0个百分点,留存率达97.8%。
综合金融业务的另外两大核心板块也同样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平安产险成功实现降本增效,发展质量更优。其中,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保险服务收入1656.61亿元,同比增长2.3%;但整体综合成本率减少了2.6个百分点至95.2%。
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好车主注册用户数近2.51亿,上半年月活跃用户数峰值近3850万。持续升级的鹰眼系统把风险规避前置,助力降本增效。2025年上半年鹰眼系统累计预警25.9万场灾害,发出预警信息42.6亿次,覆盖6402万企业和个人客户。
中国平安的银行业务板块资产质量保持整体平稳。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93.85亿元,净利润248.70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减少0.01个百分点至1.05%,拨备覆盖率238.48%,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另一方面,平安银行坚定执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截至2025年6月30日,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7%;对公客户数90.91万户,较年初增长6.5%。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9112.80亿元,同比增长25.6%。
医养战略落地赋能主业
作为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战略布局的另外一块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平安的医疗养老战略持续落地,并利用差异化优势赋能主业。
截至2025年6月末,在平安近2.47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2025年上半年,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近870亿元,其中医疗险保费收入超410亿元,同比增长3.3%,显示了综合金融业务和医疗养老业务的紧密联系。
今年上半年,超1300万平安寿险的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其中新契约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占比近67%。截至6月底,中国平安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客户的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约6.14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5倍、4.1倍。
今年上半年,“平安家医”的会员覆盖超3500万人,家医年人均使用频次提升至5次,保单用户获得了持续、专业的健康关怀。同时,平安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覆盖全国85个城市,累计近21万名客户获得了居家养老服务资格。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突破20%,一线城市的老龄化人口比例甚至更高。面对老龄化问题,“平安家医”提前布局。在居家安全方面,“平安家医”升级了智能适老化设备,主动监测长者居家风险;专业照护方面,提供到家康复护理服务,已合作超百家养老护理机构。
依托“保险+医疗养老”生态,平安寿险和健康险的代理人可提供“高端康养社区入住资格+家庭医生服务”等差异化权益,帮助客户留存率提升至93%。报告期内,平安的“养老社区+终身年金”组合产品在一二线城市销量同比翻番,客均保费达12万元,医养业务明显为保险业务带来增益。
平安好医生是平安集团以家庭医生及养老管家为两大服务枢纽核心打造的一站式"医疗+养老"服务平台。今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推出了AI医疗产品矩阵,发布医健服务名片。为了推进和平安家医在养老方面的业务协调,平安好医生携手产、学、研最新制定并发布2项智慧养老平台团体标准,在居家养老领域累计已有5项团体标准落地。
在报告期内,平安好医生实现营业收入25.0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65亿元。北大医疗集团营业收入超26.6亿元,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营业收入近12.6亿元。
AI驱动的业务数字化和降本增效
科技的发展,正在逐步改良甚至完全重塑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服务差异化”成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纵览中国平安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其中一个核心关键词——“新”,正是平安拥抱科技发展,加速业务转型升级的体现。AI驱动的业务全面数字化和带动的成本优化、效益提升正在中国平安内部进入深水区。
作为金融行业的“技术极客”,平安借助AI与人工协同,缩短响应时间,提升服务精准度与质量,提供全天候7×24小时在线服务。2025年上半年,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占比94%,2025年上半年闪赔占比59%。“AI+人工”智能复效派工体系辅助保单复效提升18%AI显著降低了平安的服务降低成本,加速了服务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2025年上半年,AI坐席服务量约8.82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AI工具“千智”的产品销售话术生成效率提升5倍,帮助银保渠道人均产能同比增长92%。今年上半年,AI智能体累计辅助销售661.57亿元。
在风险防范上,中国平安通过风险数据分析前移和AI技术结合,从行为源头为客户有效降低信贷风险。2025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64.4亿元。
数据显示,平安大模型在代理人端的应用场景超200个,包括智能计划书生成、客户需求洞察等,单客服务成本降低35%。新质生产力正在帮助平安全面提效并带来正向收益。
AI能力的大规模快速落地,背后是中国平安积累的海量优质数据资源。平安的数据库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覆盖近2.47亿个人客户,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场景准确率领域内领先。
综合金融业务发展稳,保险业务增长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是中国平安2025年中期成绩单的三大核心主题,也是中国平安积极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用户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为股东带来正向回报的底气所在。
今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中国平安成立37周年。1988年在蛇口诞生,中国平安如今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发展轨迹与深圳特区的改革开放历程紧密关联、同频共振。
中国平安在业绩会上也强调,2025下半年将全面贯彻党中央对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聚焦主业、增收节支、改革创新、防范风险”十六字经营方针,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和三省服务工程,继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平安答卷”。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