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蹲在积水点记录水位,敲开危旧房住户的门叮嘱转移,在深夜的办公室核对灾情数据……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临江街道,每当汛期来临,人们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风雨中。
“守护街道安宁,是我的职责”
——记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临江街道灾害信息员赵军军
■本报记者 刘向伟 通讯员 俞 怡
蹲在积水点记录水位,敲开危旧房住户的门叮嘱转移,在深夜的办公室核对灾情数据……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临江街道,每当汛期来临,人们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风雨中。
这个身影,是临江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灾害信息员赵军军。35岁的他扎根基层防灾一线已有10年。
不久前,在防御2025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期间,赵军军带领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提前摸排辖区需转移人员785人,形成人员转移清单。
在转移安置点,临江街道落实“1+1+N”管理模式(1名街道办领导+1名科级干部+医护、警力等),全力守护群众安全。
摸清“家底”,手绘“风险地图”
2015年,赵军军进入临江街道工作,在农业条线从事防汛防台、防灾减灾工作,从那时起就担任灾害信息员。
“当时,我连灾情统计指标都不懂,但防灾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尽快学习。”赵军军回忆道。
为了摸清街道的防灾底数,他花了3个月时间,走遍辖区两村两社区,手绘了一张“风险地图”。东庄村的C级危房、高新社区的10处地下空间、商贸城周边的易涝点、“飞地”区域的种养殖户……这些关键信息被他逐一标注,并录入动态管理台账。
摸清“家底”是防灾的关键。在平时的工作中,赵军军就经常对辖区的危旧房屋进行排查,建立管理台账,并明确联系责任人。
在多年的工作中,他逐渐熟悉了街道的每一处危房、每一位需转移人员、每一处易涝隐患点。
一位同事说:“问他哪个工地有多少工人、哪条路容易积水,他张口就能答出来。”
带村级灾害信息员,汛前摸排需转移人员
“抓好防灾工作,功夫在平时。”这是赵军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
刚接手灾害信息员的工作时,赵军军还在辖区两村两社区组建一支8人的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牵头制订了详细的工作细则,明确每个人的分工与责任,
为了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确保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赵军军邀请专家,为村级灾害信息员开展业务培训。
每年汛前,赵军军还要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危险区域需转移人员,建档赋码,确保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转移群众。
2023年台风“杜苏芮”来袭之前,在48小时内,这支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完成了对辖区812名需转移人员的摸排,为临江街道精准调度争取了时间。
赵军军带领村级灾害信息员及时报送灾情数据,为防灾救灾决策提供了关键信息支撑。
防汛防台,逐户叮嘱转移,及时协调排水
每年的主汛期,赵军军的手机时刻保持畅通。他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几乎没睡过安稳觉。他说,只有及时预警并准确报送灾情,才能确保在灾害来临时快速响应、有效应对。
在2024年6月的一轮强降雨防御工作中,赵军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通过社区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灾情预警,提醒居民做好防范准备。
临江街道防指启动应急预案后,赵军军参与组织、协调防汛调度会议,带领巡查人员在重点区域、部位排查隐患,检查和补充防汛物资。
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一处市政雨水管网堵塞,赵军军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疏通。在他的努力下,临江街道未发生一起因灾伤亡事件。
每当极端天气来临前,赵军军逐户走访易受灾的企业和家庭,确保他们知晓情况,指导他们采取防范措施。
2021年,台风“烟花”来临之际,辖区多名养殖户不愿转移。赵军军就挨家挨户劝说。
当晚,辖区有3处大棚被狂风掀翻,因人员提前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在一次强降雨过程中,赵军军发现辖区一处低洼地带房屋存在积水风险。他立即组织人员,对房屋进行加固处理,并协调抽水泵进行排水。看到房屋没有被淹,群众安全无恙,他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了。
在抵御台风“烟花”期间,临江街道多处农田被淹。赵军军又连夜开展报灾、核灾工作。
平时,赵军军的办公室里常备着换洗衣物和简单的洗漱用品。
2019年,“利奇马”台风来袭,浙江省多地灾情严重。
为了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及时发布灾情预警,提醒居民防范,同时与应急管理部门紧密联系,协调各方资源,那段时间,赵军军在办公室一住就是一星期,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
他说,这都是为了确保在灾害来临时快速响应,让救援力量迅速到达灾区,让受灾群众得到更好的救助。
台风登陆当晚,东庄村一处农田被淹。接到消息,赵军军赶到现场时,发现积水已漫过膝盖。他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在积水区域架设水泵进行强排,最终避免了50亩晚稻绝收。
从“人防”到“智防”,在学习中创新工作方法
2024年,基层防汛系统、防汛防台在线、浙江省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等系统刚上线,赵军军带头参加培训,并教会村级信息员使用平台上报隐患。
在2024年防御台风“贝碧嘉”期间,借助浙江省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等系统,赵军军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叫应”转移2430人,未漏一户。
近年来,为了提升临江街道的防灾能力,赵军军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关于全面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的通知》要求,推动街道构建“五张网”提能升级体系(组织指挥、风险防控、预警响应、抢险救援、运行保障),推动防汛防台体系与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141”基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参与编制《临江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并组织村(社区)每季度开展一次以“短临强降雨响应”为主题的推演训练。
在赵军军牵头建立的临江街道防汛“八个重点领域”风险清单中,位于东庄村的某企业车间有一处C级危房,两村的8处老旧房屋共10人居住,商贸城周边4处积水点等都被列为重点管控区域。他还编制了高风险区“一点一策”,并设置警示标识。
同时,为了动态化管理人员转移工作,赵军军牵头建立“三色转移清单”(红色高危区、黄色警戒区、蓝色关注区),使得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转移实现“一户一策”。
临江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站长评价:“老赵的数据最准,有他在,指挥部心里就有底。”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名灾害信息员,守护街道安宁,是我的职责。”面对他人的称赞,赵军军总是这样说。
来源:应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