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吐蕃王朝,确实是一个和唐朝纠葛很深的高原帝国。他厉害的时候,甚至可以攻陷长安。可是最后吐蕃的覆灭,却也是极富戏剧性的,有强烈的宗教感。
吐蕃王朝,确实是一个和唐朝纠葛很深的高原帝国。他厉害的时候,甚至可以攻陷长安。可是最后吐蕃的覆灭,却也是极富戏剧性的,有强烈的宗教感。
吐蕃本为自山南雅砻地区(也写作雅隆,也就是雅鲁藏布江中的“雅鲁”)兴起的一支部落,其领袖被称为“赞普”,这支王族世系,又被称为“悉补野”。
悉补野在汉文古文献中被音译为“宝髻”,早在两晋南北朝时已经出现“宝髻”一称。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
到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629—650年在位)时,雅砻部落在青藏高原地区,已经算是比较强大的了,吞并了周围的小部落,不断扩张。
松赞干布在629年继承赞普位,并在633年正式建立吐蕃政权。
他通过武力征服了周围的各个部落,如苏毗、羊同等,并建立了领属关系,结束了青藏高原上长期分裂的局面。
松赞干布之后,吐蕃政权经历了噶氏专政时期、赤德祖赞时期和赤松德赞时期等阶段。
赤松德赞时期是吐蕃国力的巅峰,他对内扶持佛教,对外大力扩张,与唐朝、大食并立为亚洲的三大强国。
藏文的创立:松赞干布派遣大臣吞米桑布扎到印度学习,并借鉴梵文创制了藏文字母系统。
藏文的创立使得藏文文献丰富度仅次于汉文,居各少数民族文献之首。
法律的制定:松赞干布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以保证王室和贵族的统治地位,规范社会各个阶级的行为准则。
行政体制的建立:吐蕃建立了军政、军民结合的行政体制,将青藏高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域,并设立相应的官职进行管理。
对外交往:吐蕃与唐朝、尼泊尔、大食等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
松赞干布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公主,增进了吐蕃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
吐蕃鼎盛时期,军队人数达到40万左右,这对于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规模。
吐蕃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开始四面扩张,向南让尼泊尔俯首称臣,向东与唐朝分庭抗礼,向西与大食争锋。
吐蕃还多次攻入唐朝的长安城,并与唐朝为了争夺西域大打出手。
吐蕃王朝的终结与内部矛盾、佛教与苯教的斗争以及外部势力的干涉等因素有关。
特别是朗达玛灭佛事件后,吐蕃王朝陷入了长期的内乱和混战之中,最终导致了王朝的崩溃。
来源:富哥看世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