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发!刺激性干咳、嗓子疼、咳嗽总不好…新一轮新冠又来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16:38 1

摘要:明明没吹空调、也没吃辣的,嗓子却像被砂纸蹭了一样干疼,一咳就停不下来,而且咳了两三周都不见好,去医院一查,抗原没阳,甲流乙流也都阴性。可怎么这波“感冒”似乎跟以前不太一样?

明明没吹空调、也没吃辣的,嗓子却像被砂纸蹭了一样干疼,一咳就停不下来,而且咳了两三周都不见好,去医院一查,抗原没阳,甲流乙流也都阴性。可怎么这波“感冒”似乎跟以前不太一样?

有人说这是“新冠回来了”,也有人说这是“长新冠”在作怪,更多人则压根没当回事,觉得就是普通感冒“拖得久”。如果只是普通感冒,为啥嗓子能痛得像吞刀片一样为啥咳嗽能断断续续折磨一个月

这波“咳嗽潮”,到底是不是新冠的锅?还是说,我们对病毒的理解,还停留在三年前?

这一次的异常,不只是你一个人在经历。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了以刺激性干咳、喉咙不适、持续性咳嗽为主的呼吸道症状,尤其在南方城市表现更明显。

不少人抗原连测几次都阴性,但症状却相当“上头”。这到底是什么?是新冠、是流感、还是另有其因?

先说结论:这波“嗓子痛+干咳”的背后,确实可能与新冠变异毒株有关,但它的“面目”比你想象中要狡猾得多。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JN.1亚分支正逐渐成为主流毒株,它属于奥密克戎家族的后代。

与早期的奥密克戎相比,它的传播力更强,但症状表现却更“隐蔽”,喉咙痛、刺激性干咳成了“主力军”,而高热、阳性率反而不那么明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感觉像得了新冠”,但抗原总是阴性。

部分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低、病毒存在时间短,导致抗原检测难以捕捉,尤其是感染初期或恢复期,抗原可能“抓不住它”。

而有些人则是“免疫记忆”在发挥作用,症状轻微,但咳嗽却拖得久。

这里要特别提一句,刺激性干咳与普通感冒的咳嗽不同。它通常干咳无痰、喉咙发紧、呈现阵发性,往往晚上更严重,甚至影响睡眠。

咳嗽本身不是病,而是一种保护性反射,但长时间的剧烈刺激,会让气道黏膜反复受损,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就像被蚊子咬了不停抓,抓破后更痒,咳嗽也是相似的逻辑。

那问题来了,这波“咳+痛”的幕后黑手,除了新冠变异毒株,还有没有其他“共犯”?

有的,而且不止一个。

首先是腺病毒和人偏肺病毒,这两个近段时间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小规模传播,尤其在儿童和青壮年之间流行快、传播广。

它们的特点是:起病急、嗓子痛、眼睛红、咳嗽频繁,但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新冠。

其次是气候因素

今年夏末秋初,南方湿度高、昼夜温差大,气道黏膜处于“半敏感”状态,哪怕一点点病毒或过敏原刺激,也容易引发强烈反应,表现为持续干咳,有时候甚至是“假性感染”。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原因——空气污染

最近城市里雾霾、灰尘特别明显?微小颗粒物(PM2.5)可深入肺泡,对气道造成慢性刺激,这也是很多人“咳得像得了病毒”,但怎么查都查不出病因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警惕,那就是病毒感染后遗留的气道高反应状态

这就像打了一场“空气大战”后,气道变得异常敏感,哪怕是冷空气、说话多一点、吃点刺激食物,就可能引发猛烈咳嗽。

这种状态,有点类似“战后创伤综合征”,不是病毒没走,而是身体还没缓过来

医学上,这种情况称为感染后咳嗽综合征,它通常持续时间在3周以上,有些甚至拖到8周

但它并不意味着一直有病毒在体内,而是神经末梢和气道黏膜的“记忆反应”在作怪

面对这波“咳嗽潮”,盲目吃药、乱投医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抗生素对病毒性咳嗽基本无效,滥用反而可能破坏肠道菌群,让免疫系统更疲惫;而含有激素的止咳药物也不适合长期使用,容易掩盖病情。

那到底怎么缓解呢?

建议大家从三个方面入手:减少刺激、防止加重、辅助调理

首先要避免二次刺激,比如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户外活动,家中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吃辛辣、油炸、过热的食物;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尤其是晚上咳嗽重的人,可以尝试抬高枕头睡、热毛巾敷喉部来减轻不适。

其次是保持气道湿润。多喝温水、使用加湿器、适当含服润喉片或盐水漱口,都可以缓解干咳引起的咽部紧张感。

别小看喝水这一招它是最便宜、最有效的“止咳药”之一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了——心理压力

长时间咳嗽会让人焦虑、烦躁,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大病”。这种心理上的紧绷,会反过来加重咳嗽症状。

这时候,适度运动、转移注意力、减少自我关注反而能起到缓解作用。

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有研究发现,这些营养素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有一定帮助,尤其在病毒感染恢复期,有助于身体“平稳落地”。

如果咳嗽持续超过4周,或者伴随气喘、胸闷、声音嘶哑、咳血等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诊,不要一味拖延。

说到底,这波“新冠又来了”的背后,更像是病毒与人类之间的一次“低烈度较量”

它不再是最初那种“硬碰硬”的高热、高感染,而是更像一场持久的心理战和免疫战

你以为它走了,其实它只是换了种方式存在。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恐慌,不是忽视,而是——更聪明地应对,更温柔地照顾自己的身体

你最近有没有出现类似的咳嗽或嗓子痛?有没有觉得这波“感冒”特别难缠?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亲身体验,也别忘了点赞、收藏,分享给身边总在咳咳咳的朋友!

参考资料: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周报(2025年第33周)》

2. 《国家卫健委公开信息:近期重点传染病防控形势分析报告(2025年8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来源:健康科普李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