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逐轮淘汰制:投票采用逐轮淘汰机制,每轮中若有候选人获得半数以上选票(即至少54票,因109名委员中有3人请假,实际投票人数为106人),则直接胜出;否则淘汰得票最少的候选人。若出现平票,则对平票者进行特别投票淘汰一人。最后一轮若剩余两名候选人平票,则加投一轮;
国际奥委会主席选举于2025年3月20日在希腊纳瓦里诺海岸举行的第144次全会上完成,选举过程及结果如下:
1. 选举流程与规则
逐轮淘汰制:投票采用逐轮淘汰机制,每轮中若有候选人获得半数以上选票(即至少54票,因109名委员中有3人请假,实际投票人数为106人),则直接胜出;否则淘汰得票最少的候选人。若出现平票,则对平票者进行特别投票淘汰一人。最后一轮若剩余两名候选人平票,则加投一轮;若仍平票,现任主席巴赫将行使决定性投票权。
闭门投票:全程不对外直播,仅公布每轮淘汰者姓名,最终结果由巴赫公开宣布。
2. 候选人与竞选背景
七位候选人:包括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小萨马兰奇(西班牙)、国际奥委会执委柯丝蒂·考文垂(津巴布韦)、世界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英国)、国际自行车联盟主席大卫·拉帕尔蒂安(法国)、国际雪联主席约翰·埃利亚施(瑞典/英国)、国际奥委会执委费萨尔·侯赛因(约旦)及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渡边守成(日本)。
竞选纲领:候选人提出包括电竞入奥、五大洲联办奥运、改革商业模式等多元主张。
3. 选举结果
柯丝蒂·考文垂当选:经过多轮投票,津巴布韦的柯丝蒂·考文垂最终胜出,成为国际奥委会历史上首位女性主席,也是首位来自非洲的主席。她曾两获奥运会游泳金牌,2013年起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并主持多项奥运协调工作。
历史意义:她的当选打破了国际奥委会此前九任主席均为欧美男性的传统,被视为奥林匹克运动包容性提升的标志。
4. 其他关键信息
巴赫卸任与荣誉:卸任主席巴赫被授予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称号,以表彰其12年任期内推动的改革,如《奥林匹克议程》及奥运可持续发展计划。
投票委员资格:与候选人同国籍的委员在其未被淘汰前不得投票,巴赫本人仅在决胜轮平票时拥有投票权。
5. 挑战与未来展望
新任主席将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平衡商业化与体育纯粹性、应对地缘政治对奥运团结的影响,以及探索AI等科技对体育的革新作用。考文垂的当选可能推动非洲及女性运动员权益的进一步发展。
此次选举因参选人数创纪录且竞争激烈,被视为国际奥委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化与多样性上的深化。
来源:两瓶乒乓排球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