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分前后,新雨洗尘,暖风拂山。福鼎市茶香四溢,又到了一年中福鼎白茶开采的黄金时节。3月19日,央广网系列直播《云遇中国·采茶春山上》带全国各地网友“云游”福鼎春日茶园,看福鼎如何酝酿一抹“中国甜”。
春分前后,新雨洗尘,暖风拂山。福鼎市茶香四溢,又到了一年中福鼎白茶开采的黄金时节。3月19日,央广网系列直播《云遇中国·采茶春山上》带全国各地网友“云游”福鼎春日茶园,看福鼎如何酝酿一抹“中国甜”。
3月19日,福鼎市磻溪镇的茶山热闹着。茶农们身着传统服饰齐聚茶山,献上茶点、香烛,祈求茶叶丰收。随后,众人齐声高唱,歌声在山间回荡,唤醒沉睡茶芽。
“福鼎白茶开茶时,有多种特色习俗。对于我们畲家来讲,‘喊山祭茶’是重头戏。还有‘头茶敬祖’,将头茬新茶精心烹制后奉上,表达对先辈的感恩与敬重。”磻溪镇赤溪村委会妇女主任钟丽眉说,这些习俗承载深厚文化内涵,是茶农敬畏自然、继承传统的体现,凝聚着茶乡人的精神力量,还增添了开茶的仪式感,激励茶人传承白茶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茶产业发展。
开茶当天,女孩身穿传统服饰采茶(央广网发 李靖文 摄)
在我国丰富的茶文化中,白茶作为传统六大茶类之一,有着独特的地位。福鼎白茶工序简约而不简单,成就茶中珍品。它不炒不揉,仅由萎凋、干燥两道关键工序制成,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本味。其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饱满,满披白毫,色泽银白光亮,呈现出“绿妆素裹”的美感,淡淡的鲜甜中包含毫香与花香,被称作“毫香蜜韵”。
春日茶园风光美(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每年开茶季,白毫银针都被作为珍品最先采摘,用提采法,快速轻提芽头,一斤银针需要约两万颗芽头。”福鼎市斗白茶协会会长、福鼎白茶非遗传承人林李斌在白茶基地里忙碌。他说,白茶制作有鲜叶采摘、日光萎凋、晾青、晒茶、碳焙等工序,每个环节都需要匠心。而制作一款好白茶的功夫“一半制茶一半仓”。精心储存40多年的老白茶,白毫完全舒展,茶气纯净,入水即茶色转暗,茶汤仍然甘甜,且有淡淡的木质香与药香。
清晨,制茶匠人们将白茶进行日光萎凋(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位列其中。
近些年,福鼎茶人在传承古法制茶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推动白茶产业走上产业化、品牌化道路,科技赋能成效显著。2024年,福鼎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约155.18亿元,同比增长3.4%;福鼎白茶以70.6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四。
“福鼎60万人口中,涉茶人员达38万,其中茶农30万。茶人们上山下山、走南闯北,就是为了稳中有为、稳中有进。”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说。
面对民生产业、朝阳产业,福鼎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实施“3+2”发展战略,促进茶园生态化、加工标准化、溯源数据化、经营品牌化、产业链条化。据介绍,去年下半年开始,当地紧跟产业发展动态,未雨绸缪,针对产业问题“见招接招”,促进福鼎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金融和财政方面若干措施扶持春茶生产,提振产业信心。
“‘福鼎白茶中国甜’是一种生态甜、健康甜、幸福甜。”蔡梅生如是说。
福鼎白茶非遗传承人正在采摘荒野茶(央广网发 李靖文 摄)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饮一口白茶,品一味岁月陈香。在福鼎,一片片披覆白毫的茶叶正悄然舒展,酝酿着一抹跨越千年的世间清甜。
来源:幸福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