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岚图汽车首席品牌官邵明峰在个人社交平台点出的车圈四大乱象,激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邵明峰提到的四大乱象一是“极简主义”变味,二是“阴阳配置”陷阱,三是“反向增配”逻辑,四是“用户痛点”谎言。这些乱象虽并非孤立存在的个案,但却是当前汽车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
近日,岚图汽车首席品牌官邵明峰在个人社交平台点出的车圈四大乱象,激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邵明峰提到的四大乱象一是“极简主义”变味,二是“阴阳配置”陷阱,三是“反向增配”逻辑,四是“用户痛点”谎言。这些乱象虽并非孤立存在的个案,但却是当前汽车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折射出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被营销裹挟的浮躁心态。
对于车企宣传的“极简主义”设计,本应是在设计中追求简约而不简单,通过对细节的极致打磨,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和谐统一,如今却成了部分车企掩盖偷工减料的遮羞布。那些被包装成“独特设计”的内饰“毛坯”,缺乏基本的舒适配置和人性化考量,让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饱受体验缺失之苦。当“极简”沦为“简陋”,背后是车企对产品品质的漠视和对消费者权益的轻视。
“阴阳配置”也是行业常见现象,即用低配车型的低廉价格作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关注,这本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但当这种手段演变成通过加价选装来大幅抬升实际购车成本时,就变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破坏了汽车市场的公平交易环境,让消费者对车企失去信任,最终反噬整个行业的发展。
“反向增配”逻辑,更是对汽车行业发展规律的背离。高阶辅助驾驶等技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本应成为车辆的标配,就像过去的安全气囊、ABS防抱死系统一样,是提升车辆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基础配置,但如今,这些本该标配的技术却成了部分车企牟利的工具,被设置成天价选装项目,导致价值与价格严重脱钩,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负担,更阻碍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还有“用户痛点”谎言,以偏概全的宣传手法在汽车市场也不少见。比如全景天幕确实能带来开阔的视野和通透的车内空间,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但“夏日曝晒”“出行煎熬”这些明显的弊端却被车企刻意避而不谈。这种选择性宣传,只放大产品的优点,对缺点绝口不提,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消费者在购车时无法全面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往往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问题,此时早已悔之晚矣。
虽说邵明峰点出这些乱象有宣传自家新车的嫌疑,但不可否认,这些问题在汽车行业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究其根源,与车企过度追求流量和销售长期背负的KPI压力密切相关。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汽车品牌众多,竞争异常激烈,流量成了衡量营销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在短时间内吸引眼球,有的车企不惜剑走偏锋,用夸张的宣传、虚假的概念来博取关注。而销售人员为了完成沉重的KPI,更是在销售过程中采用各种办法,让营销的歪风劲吹。
这种对流量和KPI的盲目追求,导致的一个后果是,有的车企本末倒置,忽视了产品本身和用户的真实需求。
值得庆幸的是,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再次强调规范宣传。这一举措,无疑表明了国家对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坚定决心。
规范宣传并非限制企业的营销创新,而是要引导企业在诚信、公平、透明的前提下进行市场竞争。企业应该认识到,浮夸式营销或许能带来一时的销量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对品牌和消费者都是一种伤害。
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应用,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更应沉下心来,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以过硬的品质和真诚的服务赢得市场。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位,用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帮助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震慑。
莫让营销的风吹过了头,这不仅是对汽车企业的警示,也是对整个行业的期盼。只有回归产品本质,坚守诚信底线,规范营销行为,汽车行业才能摆脱浮躁,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真正推动汽车社会的进步。
文:郝文丽 编辑:孙焕玉 版式:王琨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