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数博会】清镇市:勇闯数字经济蓝海 绘就百业革新图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16:49 1

摘要:在黔中腹地,清镇市正以一场数字革命,系统重塑城市发展基因。从矿山到田间、从工厂到云端,大数据全面赋能产业升级、治理变革与民生改善,绘就一幅全域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图景——铝产业链借力“富矿精开·清铝集采”平台实现资源精准配置,智慧交通系统以“城市大脑”助推通行效率

在黔中腹地,清镇市正以一场数字革命,系统重塑城市发展基因。从矿山到田间、从工厂到云端,大数据全面赋能产业升级、治理变革与民生改善,绘就一幅全域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图景——铝产业链借力“富矿精开·清铝集采”平台实现资源精准配置,智慧交通系统以“城市大脑”助推通行效率大幅跃升,农机插上数字化翅膀带动农民增收、乡村焕新。

在“数字活市”战略引领下,清镇市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2020年至2024年,500万口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1.29亿元。今年上半年,2000万口径收入达2.38亿元。围绕智慧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等领域,清镇市打造70余个数字应用场景,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评估指数从2017年的36.1跃升至2024年的53.91。

如今,清镇不仅充分释放出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更探索出一条西部城市以数据驱动高质量发展、以场景牵引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俯瞰清镇市城区

“大数据+集采平台”赋能“富矿精开”

重塑铝产业新动能

在贵州柯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低明度暖色柔光车间里,0.26毫米厚的铝卷经过二十多道精密工序,被加工成高端CTP版材。这些被誉为“工业胶卷”的产品正一批批发往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今年2月以来,我们通过‘富矿精开·清铝集采’平台采购铝卷超过5000吨,仅降本增效一项就节约50多万元。”公司副总经理王斌说。


柯印数码厂区一角

王斌所说的“富矿精开·清铝集采”平台,是清镇市为推动铝产业转型升级、破解铝土矿产能释放不足、资源就地转化率偏低等瓶颈,重点打造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该平台围绕“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四大核心环节,构建起覆盖铝产业“产、供、销、用”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与交易系统,以大数据赋能重塑铝产业链生态。

走进平台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数字跃动,矿山产能、配矿进度、企业需求、物流车辆运行轨迹等信息一目了然。平台整合采矿、配矿、用矿、物流、信息管理、刷卡结算六大系统,不仅实现矿权与产量动态监控、配矿产能精准调度,还接入21家核心用矿企业的实时用矿数据,并对接140台物流车辆的GPS信号,此外,资源税刷卡系统也实现实时数据回传。

“平台不仅强化了资源监管,更拓展出高效交易功能。省内外企业可通过平台完成交易、结算、物流等全流程服务,目前已完成交易量65万吨,实现交易额12.9亿元。”清镇工投优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有俭说,目前,平台已注册企业55家,覆盖矿山、用矿、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主体,上线交易品种14个,工商银行、贵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线上结算系统也嵌入运行,极大提升了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

大数据的价值不仅在于整合,更在于精准匹配与系统优化。平台通过集成区域矿产资源定价体系,编制发布价格指数并整合交易数据生成分析报告,为企业战略布局装上“智慧大脑”。柯印数码就是受益者之一:依托平台智能撮合,其原材料采购周期明显缩短,综合成本持续下降,2025年上半年企业产值已突破2亿元。

“通过打造平台,我们提供集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服务,加快铝土矿相关项目建设,推进原矿、粗矿资源的高效统配统销和分级分类使用,将优质矿产资源优先保障支撑我市铝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清镇工投优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先登成说,平台的运转正推动矿产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环节集中,助推铝产业走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

在集采平台的强劲赋能下,清镇市“富矿精开”战略成效日益凸显。目前,该市已探明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约3.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0%。2024年,铝及铝加工产业实现总产值逾265亿元,同比增长38.29%,占贵阳市该产业总产值的75.08%。配矿中心、脱硫脱硅产线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14家在产矿山将全面接入数字化系统,70%矿产品运输车辆纳入GPS统一监管,数字金融、税收治理等配套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矿山数据接入、用矿需求智能匹配、物流绿色数字化和金融赋能创新,积极拓展省内外市场,扩大代采服务规模。”先登成说,随着平台功能不断升级、服务生态持续完善,清镇正加速建设成为全省铝资源精深加工高地。

数字科技赋能交通“智”变

政企协同共绘清镇数字新蓝图

清晨的清镇,阳光铺洒街道、车流平稳前行。智能信号灯根据实时车流自主调节,雷视一体机精准捕捉每一处路面动态,指挥中心大屏上,全域交通态势一目了然——自2024年底城市交通安全设施系统初步建成以来,清镇的交通治理正经历一场从“凭经验”到“靠数据”的深刻变革。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清镇城区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提升28%,拥堵指数下降21.3%,交通运行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内部

这套已覆盖主城区三分之一的智慧交通系统,由贵州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系统构建起全域感知、智能信控、精准违停治理等六大核心模块,正重塑清镇的出行体验。公司总经理吴俊举例说:“以盛源新天地到君和大酒店路口的绿波带为例,车辆通行时间从3分36秒缩短至2分08秒,降幅达40.7%;应急车辆通行效率提升50%,让‘生命通道’又快又畅。”

在系统操作界面前,公司副总经理潘礼才一边进行演示,一边解析背后的技术内核:“系统涵盖三大模块——数据看板实时汇聚车流信息,智慧信控依据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智慧研判系统则对路口车辆运行情况进行智能评价。如早高峰时段,从时光贵州到清镇市公安局路段通行时间已从35分钟压缩到25分钟,通行效率大幅提高。”该系统依托雷视融合感知与AI算力算法,实现了“以流控灯”的动态配时模式,让每一盏信号灯真正“活”了起来。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清镇优质的营商环境。“清镇不仅是我们事业起步的地方,更是政企协同、共同成长的典范。”吴俊说,2016年,企业初落户时年产值尚不足200万元,在清镇市“贵人服务·清松办”营商品牌助力下,公司先后享受场地租金减免、专项奖补等红利,并获贵阳农商行100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支持。政府开放“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场景作为技术试验田,职教城持续输送的专业人才也为研发注入强劲动力。目前,企业已获58项专利、55项软件著作权,多项成果入选国家级采购目录并服务杭州亚运会。

受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天地伟业已带动多家上下游企业落地清镇,推动本地芯片封装成本降低15%。这种政企深度协同、产业集聚发展的“清镇模式”,正成为区域数字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如今,在数字技术的全面赋能下,清镇已逐步构建起“大数据+”多领域融合生态,覆盖生态监管、政务服务、工业升级与社会治理等关键领域,数字化正持续激活城市发展的每个细胞。

“智慧农业”赋能振兴

“农机舰队”深耕田野

近期,不少人在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遇到一件新鲜事:田间地头不见往日农民弯腰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在空中喷洒药剂的无人机。


无人机在田间作业

“我把地全程托管给合作社,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每亩地还能赚800多块钱。”农户张忠全悠闲地站在田埂上,看着无人机作业。张忠全一度因年纪大、体力跟不上差点撂荒了7亩土地,如今却成了村里“土地托管”模式的直接受益者。“只用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预约无人机打药,一个小时喷洒百亩地,能顶30个劳动力。”张忠全说。

这场“田间革命”的背后,是犀牛村正在探索的“土地全程托管”新模式。该模式以“菜单式服务”为特色,由村集体主导的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从耕、种、管、收到销售的全流程服务。托管后,每亩田种植成本比散户自耕降低30%,实现“田有人管、效益更好、农民更轻松”。

时间回到2021年,犀牛村还是清镇市出了名的“后进村”,村集体账上仅有2400元。土地零碎、劳动力外出、种植技术落后,重重困境一度让村子难以发展。转机来自清镇市推行的“1+1”联结发展模式。2022年4月,在村里“土专家”曾提军的推动下,犀牛村成立清镇市首家党组织领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该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村集体占股51%,村民众筹占股49%,首期便投入100万元购置各类农机设备。

在喀斯特地貌上推进机械化,首要任务是解决“巴掌田”“插花地”的问题。犀牛村通过整合零散地块、实施宜机化改造,将“小田”变“大田”,让大型农机开进田地。目前,该村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零跃升至70%以上。

“农机服务已覆盖王庄乡、暗流镇、站街镇等7个乡镇。2023年底,我还尝试在抖音平台上开账号,没想到很多客户直接通过评论区下单,六成粉丝都成了真实客户。仅去年,我们就通过抖音接了20多笔农机租赁订单。”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华说。

随着订单持续增长、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合作社看准时机扩大再生产,通过增资扩股吸引更多村民入股,陆续添置功能更全、型号更新的农机设备,提供从耕播到收割、运输的“一条龙”技术服务。业务范围很快从本地扩大至毕节、安顺、黔南州等地。

目前,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拥有拖拉机、播种机、移栽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各类现代化农机60余台(套),从最初仅3台农机的“小队伍”壮大为一支“农机舰队”。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350万元,较三年前增长近1500倍。犀牛村也成功跻身“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行列。

土地托管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更重构了村民的收入结构。村民杨德军把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后,自己应聘成为合作社的一名农机手,月工资超4000元,农忙时能拿到7000元。

下一步,犀牛村计划以农事服务中心为平台,加快建设集中育苗、粮油加工、农技服务、农资配送、仓储物流和农机维修等六大中心,进一步把集体经济“蛋糕”做大。


“数智化”推动医共体向健共体转型

近年来,清镇市将“数智化”作为由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向紧密型健康共同体转型的“关键一招”,着力构建“县乡村一体化”医疗网络应用体系。

在“数联通”方面,按照“县级100兆、乡级50兆、村级4兆”的标准,打通覆盖县域内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专用网络通道,高效支撑县域内影像云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会诊诊断、电子病历共享等业务数据实时交互,实现“分散式检查、集中式诊断”。高标准建设县域医疗数据中心,打造县乡村一体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归集医共体264家医疗机构数据,构建县域内“360健康视图”,实现县域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县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村卫生室医疗医保同屏操作和数字化办公。

在“数统管”方面,集中部署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系统,构建“运行-监测-管理-考核”全链条协同机制。按照“5级”标准完成医共体总院电子病历结构化改造,促进各类数据接口标准、规范,同步部署医共体运营管理系统、运营数据中心和临床数据中心。

在“数优服”方面,推进智慧服务,配置诊前智能分诊系统与预约平台、诊中“医技智能导诊”和诊后随访管理系统,构建“全场景+全周期”极简智慧服务体系,患者就医等候时间比改革之初缩短40%。同步搭建数字化分级诊疗平台,简化、优化转诊流程,保障患者就医连续性。系统部署人工智能医疗辅助系统,将AI技术无缝嵌入县乡村一体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升诊疗质效,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在“数防治”方面,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互联共享,实现医生诊间实时调阅居民健康档案、公卫随访实时追踪诊疗记录的闭环管理,着力提升慢病规范管理水平。部署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慢病精细化管理,打造县域“诊疗-公卫-健康”全维度数据视图,助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目前,清镇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3.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76个百分点;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2022年78.8岁提升至2024年的80.2岁。

沈建华 张弘扬 记者 许发顺 文/图


来源:贵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