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8日,滨州市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专场。据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王亨波介绍,2025年,滨州民政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紧扣“113388”工作体系,以“六大工程”为载体,兜底线
8月28日,滨州市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专场。据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王亨波介绍,2025年,滨州民政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紧扣“113388”工作体系,以“六大工程”为载体,兜底线、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高标准完成上半年工作任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推动滨州民政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高点定位目标更明。坚持“全省当标兵,全国争一流”目标,立足民政职能,服务“心安城市”建设,助力“滨企创世界”行动、儿童友好城市、康养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统筹养老服务和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在持续优化民政服务、办好民生实事中展现民政作为。
保障民生基础更牢。动态监测9.9万名低收入人口,按时足额发放4.65亿救助金,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模式,保障9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扎实推进养老服务转型升级,累计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637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4处,农村幸福院686处、孝善食堂611处),机构养老床位1.97万张、家庭养老床位1.5万张,让106.6万老人享受身边、家边、周边的品质养老。坚持儿童利益优先,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体化建设,用心用情服务5.38万名流动儿童、2193名孤困儿童健康成长。推进“居民身后一件事”殡葬服务改革,减项降费优服务。推进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深化婚姻“全链条”服务,倡树文明新风。残疾人两项补贴走在全省前列,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县域全覆盖,高质量完成民政部“精康融合”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健全“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机制,开展“一米阳光”慈善救助,年内惠及群众8万余人次。惠民县社会福利中心、邹平市未保中心建成启用。
创新实干成果更多。4月2日,2025山东养老服务消费提振年暨“鲁焕春欣”康养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在滨州举行,吸引全省98家企业参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有序推进中。面向中度以上老年人发放消费补贴券2622张,已使用1805张。在全省率先实现103家养老机构“无押金”服务,支持24家养老机构开展试住活动,惠及8000余名老人。以打造“康养示范城市”为引领,坚持优服务、育产业、重康养、强保障“四轮驱动”,探索出了银发经济发展的“滨州路径”,亮相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健全老龄工作机制,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有序推进全国服务类救助、人工智能+地名、救助管理区域中心等7项国家级试点和“五床联动”、生态安葬等14项省级试点,惠民县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以优异成绩通过中期评估。7月29日,滨州市起草的《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运行》山东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是全国首个救助管理地方规范。承办了全国县域养老、全省社会救助、“福彩+婚俗”等8个全国全省会议,区划地名、养老服务等经验全国全省典型发言13次,慈善救助、殡葬改革等经验获上级推广7次,《人民日报》《中国民政》、山东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60余次。
服务发展贡献更大。坚持底线思维,筑牢系统安全观,全面提升风险防范化解和应急处置能力,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党风廉政等“一排底线”。打造“心安民政”,给各类服务对象提供“心安服务”。启动民政“十五五”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城区地名规划、公益性公墓、养老设施配建等专项规划编制。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挖掘地名经济价值,培育甜蜜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8月2日,甜蜜经济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座谈推进会在无棣召开。深化殡葬、养老等领域专项整治,严格问题整改,健全长效机制,让民政服务更优质、供给更多元、监管更规范、流程更便捷,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滨州民政将紧紧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锚定“民生品质更实”目标,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坚持高标定位、高质服务、高效运行,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全力以赴织好网、兜好底、办好事,努力形成更多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滨州模式、滨州样板,以“走在前、挑大梁、勇争先”的使命担当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来源:每日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