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农民救了新中国三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4:44 1

摘要:温铁军教授一段话,把14亿人看哭——“每一次危机,都是农民兜底;每一次复苏,却把他们忘得最快。”

温铁军教授一段话,把14亿人看哭——“每一次危机,都是农民兜底;每一次复苏,却把他们忘得最快。”

农民救了新中国三次,第四次正在进行,只是没人帮他们上热搜。

第一次:1949-1952

建国初期,当时国民党反动政权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大量印发货币,之后战败了,更是带上所有财富逃到了台湾,导致中国一贫如洗。

1949 年 5 月,上海大米一天涨六回。

老蒋印的金圆券已成废纸,西方媒体都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在他们眼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肯定很快就能垮台。

结果让他们失望了,紧要关头,农民挺身而出,第一次救了新中国。

当时土改刚分完地,他们推着独轮车把白米、白面、棉布送进城里。

那一年全国公粮收了多少?

3 亿多亩地,交上来的粮食差不多把城里多余的钞票全吸干。

物价就这么被按住了,人民币站稳了脚跟。

没人给农民颁奖,但历史记账:第一次救命,是他们干的。

“三白”压城,88%农民把物价打回原型

第二次:1979-1984

时间跳回到 1979 年,当时国家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然而不管是买设备,还是引进技术,都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金,当时国家没有那么多钱,只能负债购买!

财政赤字 200 亿,外债压头,1700 万知青无业、无老婆,回城没活路,80 年代初期也成了中国最混乱的年代之一。

国家拿不出钱,只能拿政策,提出了著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地给你们,自己种,自己吃。”

一句话,8 亿农民不再伸手要粮票。

种地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农业设备,这就导致城市的工厂订单增加,反向解决了城市的就业问题。

乡镇企业像野草一样冒出来——最多的时候 2700 万家。

缝纫机、自行车、小五金一路卖到国外,换回外汇把债填平。

城里人说那是改革春风,其实春风先吹的是稻田。

温铁军:国家没钱,农民用政策把自己救成了“隐形国企”。

第三次:2008-2010

2008 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沿海 6 万多家工厂一夜关门,2000 多万打工仔背着包回老家。

老板愁仓库,国家愁库存。

又是农民。

“家电下乡”13% 补贴发到他们手里,冰箱、彩电、洗衣机被一辆辆三轮车拉走。

那一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第一次超过城市。

过剩产能被他们搬回了家——第三次兜底,干净利落。

温铁军:农民又一次用购物车,给中国制造续了命。

现在轮到了第四次。

贸易战、疫情、房地产降温,这些问题接踵而至,所有难题一起摆在桌面。

最近几年的艰难,大家在外出打工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企业大量倒闭,外贸萎靡不振,大量企业裁员降薪。

当年国家把 7 万亿砸向乡村振兴,有人说浪费,说城镇化是大势所趋,说农村人都没有了,还投资这么多钱有什么用?

可是没几个人记得:

- 2005 年“新农村建设”开始,十几年里十几万亿已经修好了路、通了网、铺了水管。

因为农村修好了路,才可以把产能过剩的小汽车,通过家电下乡卖给农民,这有拯救了上下游多少的企业,又保住了多少人的饭碗。

如果不是农民承接过剩的产能,就会再出现一次国企的员工下岗潮

如果再来这么一次,有些人还能每天睁开眼 300 块养老金进账吗?

当年被嘲笑的“空心村”,如今成了直播间的背景板。

曹县一个县,一年汉服卖出 30 亿;

农村网络零售额 2023 年干到 2.5 万亿。

宅基地可以抵押贷款,土地开始集中连片,无人机在天上撒药。

农民终于不再只是“输血者”,他们开始当股东。

高度城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比如:出生率下降、高房价、高彩礼、结婚率降低,996、内卷等。。。这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要面临的问题。

只有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矛盾爆发无法解决的时候,会通过战争转移矛盾,这就是一战和二战的真相,可现在这个年代,我们会走西方列强当年的老路吗?

看看最近的俄乌战争,多少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

我们想要和平的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就是我们国家解决危机的方法。

温铁军教授说得很直接:

“每一次危机,农民都把成本扛了;

但每一次复苏,却把他们忘了。”

希望这一次,别再忘了。

来源:苦行僧225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