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你能想到这些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他们看似没有盼头的监狱生活不仅丰富,而且有的国家还能根据表现申请领养宠物。
文:栗頿
提到无期徒刑,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这个人要永远的待在监狱里了,而且监狱让我们认为就是严肃,残酷的。
但你能想到这些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他们看似没有盼头的监狱生活不仅丰富,而且有的国家还能根据表现申请领养宠物。
现在的监狱生活都这么的人性化吗,这些罪犯在监狱里到底都需要干些什么?
无期徒刑从字面上看,就是要把犯人一辈子关在监狱,但在咱们国家,情况并非如此绝对。
新中国成立后,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各种刑罚规定越来越科学合理。
无期徒刑虽然是一种严厉的刑罚,剥夺了罪犯的终身自由,但同时也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要是能认真遵守监狱规则,有明显的悔过表现或者立功行为,服刑2年后就有机会获得减刑。
2014年,辽宁省锦州监狱服刑的李某,就因多年保持零违纪记录,在劳动改造中超额完成任务,而且还主动参与技能培训,所以他前后共获得了4次减刑机会,据说最后的刑期只剩5年。
当然,减刑也不是随便就能减的,它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一般来说,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一半,通常可减为20-22年有期徒刑。
要是有重大立功表现,减刑幅度还能更大些,不过,就算有减刑机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实际服刑时间也不得少于13年。
像那些因职务犯罪、金融诈骗、黑社会性质犯罪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后最低刑期不能少于20年,毕竟这些罪行性质恶劣。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16-11-16——职务犯罪判无期减刑后不低于20年,专家:防有权钱者钻空子
现在,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对于无期徒刑减刑的标准把控依然严格,但更加注重对罪犯全方位改造效果的评估。
不仅看他们在劳动、学习方面的表现,更关注其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转变。
知道了无期徒刑并非完全“无期”后,那就要好奇这些无期徒刑的犯人在监狱里每天要干些什么了。
劳动改造,反省与成长
我们都知道进了监狱的人都是要进行劳动改造的,但它可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种对过往错误的反思与改正。
监狱管理部门会根据每个犯人的年龄、学历、身体状况、技能特长等因素,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劳动岗位。
信息来源:被判“无期”的犯人,每天在监狱做什么工作?说出来你绝对不信
对于那些有一定文化知识的犯人,可能会被安排到文化岗位,有的会帮忙整理图书资料,还有人会参与监狱内部刊物的编辑。
身体素质好的犯人,就会被分配到体力劳动岗位,在劳动过程中,犯人们都得认真对待,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狱警会在一旁监督指导,确保劳动安全有序进行,要是偷懒耍滑或者违反规定的行为,那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通过劳动,犯人们不仅能学会一门手艺,还能通过辛勤的付出,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反省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培养责任感和自律性。
在贵州监狱的潘某因寻衅滋事被判13年,一开始的她抗拒刺绣改造,但经过民警指的导完成鹦鹉钥匙链作品后,慢慢的学会了控制情绪,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025年,监狱劳动改造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一些监狱引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让犯人学习操作,掌握更实用的技能。
有的监狱与企业合作,开设了电商培训课程,让犯人学习电商运营、客户服务等知识,为他们出狱后进入互联网行业就业创造条件。
而且,犯人在劳动中创造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合理的利用,部分收益会用于改善监狱的设施条件和犯人的生活待遇,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劳动改造。
除了劳动改造,监狱也非常重视犯人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
毕竟,要让犯人真正改过自新,不仅要让他们通过劳动锻炼体魄,更要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监狱会组织犯人们会观看新闻联播,通过观看新闻联播,犯人们可以了解国内外的大事,知晓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至于和外界完全脱节。
犯人们还可以在图书馆里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
有的犯人还会参加监狱组织的读书分享会,和其他犯人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
而且他们除了日常的文化活动,监狱还会定期对犯人进行思想品德和法治课程教育。
通过这些课程,犯人们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反思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带来的巨大伤害,从而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错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在监狱里,犯人们也可以和家人保持联系,现在很多监狱都开通了亲情电话和视频会见系统,犯人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家人打电话或者进行视频通话。
有的监狱还鼓励犯人给家人写信,通过文字的方式,反思自己的过错,汇报自己的改造成果,让家人放心。
特殊的“宠物计划”
在一些国家,监狱里的生活还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特色活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所监狱还可以养宠物,这可真是想不到。
罪犯和小猫,这两个看似不搭边的组合,却在监狱里和谐共处,但并不是每个犯人都有资格养猫的。
监狱会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只有那些表现良好、积极改造的犯人才有机会申请领养小猫。
那些犯下严重暴力罪行,尤其是涉及人命的犯人,是绝对没有养猫资格的。
养了小猫之后,犯人们谈论的话题也从以前的打打杀杀,变成了如何照顾小猫的生活起居。
他们会聚在一起,交流小猫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等,为了给小猫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犯人们还会通过自己在监狱里的良好表现,去换取小猫所需的物品。
这个“宠物计划”看似简单,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不仅给枯燥的监狱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暖和乐趣,还能让犯人在照顾小猫的过程中,培养爱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温柔。
从2025年的反馈来看,参与“宠物计划”的犯人,在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上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的暴力倾向降低,更加积极地参与改造,为出狱后重新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这也让人们看到,即使是在监狱这样的环境里,通过一些创新的方式,也能帮助犯人改造自我,走向新生。
对于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来说,时间是他们最难以忍受的“折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监狱生活,没有尽头的刑期,让他们感到无比的压抑和绝望,他们每天面对着冰冷的牢房墙壁,回想着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心中充满了悔恨。
在漫长的时间里,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是否真的有机会重新获得自由,重新融入社会。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我国的无期徒刑制度并非完全断绝了犯人的希望,只要他们真心悔过,积极改造,就有可能通过减刑、假释等方式,缩短刑期,早日走出监狱的大门。
而我们对于那些正在监狱中服刑的无期徒刑犯人,也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理解和支持,相信他们能够通过努力,重新回归社会,成为守法的公民。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