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北斗|基于北斗技术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与智能管控综合应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16:03 1

摘要:国网邯郸供电公司以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为核心,深度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构建 了覆盖供电所数字化转型、工业负荷柔性调控、小水电联测联调等多场景的智能管控体系,实现了电网管 理从“传统人工”向“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跨越式升级。技术难度与水平:多

申报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

联合申报单位:

主要完成人:胡松旺、田向阳、赵劭康、王鹏、柴守亮、赵晓伟

一、案例简介

国网邯郸供电公司以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为核心,深度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构建 了覆盖供电所数字化转型、工业负荷柔性调控、小水电联测联调等多场景的智能管控体系,实现了电网管 理从“传统人工”向“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跨越式升级。技术难度与水平:多源定位融合,首创 “室外北斗定位+室内UWB定位+智能摄像头补充定位”三位一体精准定位系统,解决了复杂环境下人员 与设备的高精度定位难题,定位精度达厘米级。图像识别与北斗短报文集成,在无公网区域,通过图像识 别技术自动解析仪表数据,结合北斗短报文实现分钟级数据传输,突破偏远地区小水电“盲调”瓶颈。三 维地图与数字孪生,基于北斗技术构建供电所三维地图模型,集成实时数据流(业务、健康、安全),实 现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动态映射,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

二、技术方案

1、关键技术体系架构:本项目架构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

1)感知层:一是北斗/UWB融合定位系统,室外采用北斗三代高精度定位模块(B3频段,精度达厘 米级),室内部署UWB锚点,结合智能摄像头视觉SLAM算法实现无感切换定位。二是智能传感终端,

供电所部署温湿度、烟雾传感器及人员健康监测手环;小水电侧安装工业级摄像头(1080P/30fps)及末端 集中器(集成NPU算力5TOPS)。

2)传输层:传输硬件设施采用双模通信网络,供电所采用5G专网+LoRaWAN混合组网,小水电通 过北斗RDSS短报文传输数据,支持自定义压缩编码。

3)平台层:数字孪生引擎,基于Cesium框架构建供电所三维地图,融合BIM与GIS数据,支持动 态加载LOD模型;边缘智能平台,部署KubeEdge边缘计算框架,实现仪表图像识别模型的容器化更新。

4)应用层:开发微服务化应用系统,包含安全管控、健康监测、负荷预测等模块,支持WebGL可视 化大屏与移动端H5双端交互。

2、融合应用技术

1)多源定位数据融合:采用联邦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北斗/GNSS、UWB TOF测距、摄像头视觉特 征点数据,实现全域定位误差≤15cm。

2)AIoT协同计算:在供电所部署边缘服务器(NVIDIA Jetson AGX),运行轻量化ResNet18模型, 实时分析20路摄像头数据,延迟控制在200ms内。

3)北斗短报文增强协议:自定义RDSS扩展协议栈,增加CRC32校验与分片重组机制,确保小水电 数据包完整率≥99.9%。

3、规模部署方案

1)供电所试点:第一阶段,完成3个供电所三维建模与200个UWB锚点部署,配发50台北斗智能 安全帽(集成心率监测功能)。第二阶段,部署AI巡检机器人(搭载Livox MID-70激光雷达),实现设备 状态自动识别与定位轨迹优化。

2)小水电覆盖:首批部署3座无公网水电站,每站配置2台AI摄像头+北斗通信终端(华力创通 HTD1000),建立县级监管中心(接入能力≥500节点)。

3)成本优化:采用硬件国产化方案(UWB芯片使用Decawave DW3000),单点定位成本降低40%。

4、运维管理设计

1)智能运维系统:搭建Prometheus+Grafana监控平台,实时显示北斗终端在线率、短报文吞吐量等 50+指标,异常自动触发工单系统。

2)安全防护体系:数据传输采用SM4国密算法加密,平台侧部署零信任架构,实现设备-用户-数据 三重身份验证。

3)容灾备份机制:建立北斗/GPS双模冗余定位通道,关键数据异地三副本存储(华为云OBS+本地 私有云),RTO

三、创新亮点

1)构建供电所三维地图模式,形成真实反映供电所电力资源及其周边环境时空的数字化世界,搭建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连接的纽带。

2)利用北斗技术实现供电所安全生产区域化管理,将供电所分成营业区、办公区和生产区,通过电 子围栏加智能摄像头图形识别实现不同人员的安全管控。

3)依托三维地图实现办公业务信息流图形化显示、员工身体健康信息流实时化显示,人员安全管理 信息流轨迹化显示,通过在虚拟世界3种信息流整合实现供电所管理数字化提升。

4)在控制柜前安装高清摄像头自动采集仪表盘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图像信息,通过末端集中 器机器学习算法智能识别详细参数,以数字信号传送至北斗信号发射端。

5)将数据信息以北斗短报文RDSS协议编码,通过卫星链路传送至指定接收端,实现无公网区域电 网信息通信。

6)试点搭建小水电集中监控、统一分析、辅助研判的智能化微应用,实现小水电运行状态分钟级监 控,结合历史数据和模型算法,以部分试点水电数据预测整县水电负荷。

来源:筑梦北斗领航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