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宜市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截至8月中旬,已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5800余亩,占全年任务的99.3%,为保障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日前,记者从信宜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信宜市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截至8月中旬,已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5800余亩,占全年任务的99.3%,为保障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27日,记者走进镇隆镇河吕村,村道两旁,两块曾是撂荒状态的较大耕地图斑经整改后,焕发出勃勃生机。连片的稻田翠绿欲滴,长势喜人,田间村民们忙碌劳作的身影随处可见,一派丰收在望的繁忙景象。
稻田长势喜人
在另一处,31亩香芋郁郁葱葱,十多位村民正忙着翻土、施肥。据了解,这片香芋种植地土地平整,便于集中种植,且土壤湿润,耕作条件较好,但此前曾因容易出现积水问题导致耕地撂荒。2024年该地块实施了硬底化水渠改造,在今年年初,村民将土地交由集体统一管理,再流转给企业经营,借助科学管理大力发展香芋种植,不仅推动农业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
据了解,近年来,通过政策宣传引导、改善耕作条件、推进土地流转等有效措施,该村三片连片撂荒耕地已顺利完成2025年复耕复种任务。
在丁堡镇大舍坡村,当地通过鼓励村民自行复耕、村集体代耕、委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耕种等多种方式,破解复耕复种难题。其中,六修村民小组的12亩撂荒耕地在今年农忙前完成复耕复种,与周边原有田块形成连片景观,水稻整体长势良好。
信宜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不同条件的撂荒耕地,信宜市采取了差异化的耕种策略。对具备较好耕种条件的,结合时节优先恢复粮食种植,水源充足的地块建议种植水稻,水源缺乏的地块建议种植玉米及甘薯等旱作物;对条件较差但可耕种的,则发展经济作物或特色种植,如香芋、七彩椒、贝贝南瓜等。随着荒地复耕带来的播种面积扩大,预计年增粮食产量能达到3000吨,有效提升地区粮食自给率,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下一步,信宜市将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逐步改善撂荒耕地的耕作条件和产出水平,加强对撂荒耕地耕种技术指导服务,督促农户抓好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农作物的田间管理,防止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后返潮现象发生。
文、图 | 记者 詹翔闵 通讯员 林小琦 饶慧芳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