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乙巳年末伏的最后一天,当我和几位文友按照约定,轻轻推开门,室内空调的凉爽立时扑面而来,浑身的燥热便不经搏杀地纷纷滑落,分明听见它们无可奈何落地的哀鸣。定睛看去,我尚未来得及开口,坐在茶桌旁的孙总、李总、陈总一齐站起来,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并与之一一握手,那种浸肌入
乙巳年末伏的最后一天,当我和几位文友按照约定,轻轻推开门,室内空调的凉爽立时扑面而来,浑身的燥热便不经搏杀地纷纷滑落,分明听见它们无可奈何落地的哀鸣。定睛看去,我尚未来得及开口,坐在茶桌旁的孙总、李总、陈总一齐站起来,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并与之一一握手,那种浸肌入骨的亲切和温暖,让我有一种一切美好都将如期而至之感。坐下,一本厚重的大书《淡泊于光芒之上》,被我们双手托起,轻轻抚摸翻看,个个赞叹不已,爱不释手……
这是自北京两会后,我与孙耀志先生八年中的第一次相见,机缘当然是刚刚出版还飘着墨香的这本书。可见许多时候,地域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虽相距不过百多公里,却也极少见面。
孙总坐在那里,一派云淡风轻,我们一起谈笑叙说着往事今日,我深感八年时光他除了比之前有些消瘦外,好像并没有多大变化,他依旧那么目光明亮,精神焕发,思维锐敏,见解独到……这时刻,空气中仿佛飘散着若有若无的药香,是因为这特有的香气已浸润渗透了他四十多年的时光吗?
手中的书图文并茂,沉甸甸的。这是一部来自不同岗位的多位作者抒写的数篇文章的汇集,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层面、理解和感悟,写出了自己眼中心里的孙总和宛西制药集团,直如金光闪亮的多棱镜,多维度、多角度地反映折射出复杂的社会现象、人性特征、文化内涵、一往无前的精神追求和时代跫音。全书分为风采篇、访谈篇、兴业篇、侧影篇共四个部分,四百六十一页,四十万二千字,封面、色调、式样、内文、排版、装帧、纸张以及孙总那颇具审美的潇洒签名,都非常简洁素净,淡雅内蕴,美观大气。《道德经》讲:“光而不耀,静水流深。”而百度对“淡泊于光芒之上”则诠释为:在名利、成就等光环面前始终保持淡泊的心态,不被其干扰或束缚,坚守内心的本真和追求,专注于自我价值与精神世界的丰盈,体现了一种高超的精神境界……这确然与孙总一以贯之的人品风格十分契合,以此来概括孙总的优秀卓越和他非凡的人生,很适宜很美,颇有哲学上的意义。
凝望着书页中年轻潇洒、英气逼人、神采飞扬的孙总,我不觉有些恍惚,时光真是太不经消费了,没有谁能躲过它的雕琢。自1985年,34岁的孙耀志(时为县经委人事科长)临危受命,担任宛西制药厂厂长四秩春秋,一路走来的他,经过了多少的人生风雨和艰难困苦?多少的汗血辛劳和煎熬折磨?没有谁能数得清。然而,当我们认真拜读完这部书(它的内容太丰富,故事太感人,经历太奇异,我无法赘述,请看原著),答案自会呈现。四十载创业奋斗,四十载风雨征程,四十载跨山过海,四十载烈火真金……它记载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在孙总的带领下,如何发展到今天成为名播中外资产上百亿的传奇,成为被时代和时间永远铭记的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动人史诗,见证着具有非常开放的世界眼光的孙总,领航宛西制药一步步成长壮大的足迹和心路历程,更以永远充满奋斗意识的不懈跋涉昭告企业的后来人勇往直前……正像他自己在“代序”中所说:“这些不同年份的文字碎片,倒像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我这个人,更是宛西制药在时代浪潮中搏击的轨迹”。
宛西制药的每一步转型,每一步开拓,每一步跨越,都无不展现出孙总对世界局势、国家经济、市场变化和自身潜能的准确把握和操控。他远大而精准的目光,非凡的智慧和人格力量,非同寻常的付出和奉献,将大写的人字写在天地之间,写在人们的心里。从来不屑于豪言壮语的他,只崇尚有思想会思考的实干,他话不多,但说出来的话必定算数;他虚怀若谷宽厚大度,但却容不得产品的半点马虎;他始终用企业说话,笃信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走向世界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中药制造的现代化,就没有中药的产业化和国际化!
哲人说,所有成功的人,都具备五个基本的特质:优异的性格,高尚的品质,博大的胸怀,超前的眼光,出众的才干。孙总正是这样的人!他找到并实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的最佳交汇,宛西制药发展壮大的历程,正是孙耀志先生不断走向辉煌的人生轨迹的真实写照。他性格中那种果敢、坚毅、百折不挠、远见卓识、睿智豁达等品性,已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在整个宛药之中。
在西峡企业家队伍中,孙总是大家公认的老大哥,是西峡企业家队伍的引领者,大家都非常尊重信任他。这并非是他的年龄和企业规模盖过所有人,而是他的人格魅力和宽厚仁德使然,他早已成为同行追随效仿的典范和楷模,因之,西峡的企业家们向来都非常团结,从不相互拆台,只有比着看谁发展得快,发展得好,谁若有困难,孙总带头倾囊相助,大家一起搀扶着前进。
孙总是高级经济师,曾担任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省人大代表到全国人大代表,我与他一起参会十多年,每年的省和全国两会上,他提交的建议和议案,除了关于企业、交通、环保、医疗、食品、卫生、法制、生态、移民、留守儿童、知识产权外,而最让他结记和放心不下的,是他年年都要提交的教育、民生和乡村振兴!无论是私下交流、小组讨论、还是大会发言、接受媒体采访,他都竭力极言其重要性,积极建言献策,那一腔的家国情怀,那来自生命深处的忧虑和希冀,那作为人民代表的责任和使命,不仅使参会代表们深有同感且为之赞叹不已,还数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法制报》等多家媒体和网站广泛关注和报道,并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和肯定,有些还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稿中都有体现,使有些问题得以解决,产生了极好的影响。
厚德载物。孙总和宛西制药集团在厚厚的日子里,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较量,因他们涅磐重生的奇迹经历太丰富太感人至深,故而一直以来有不少名家高手都想为孙总写传记或回忆录,其中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大家也不乏其人,他们有的通过著名作家乔典运、二月河给孙总打招呼,也有的让我这个老乡给孙总捎话,更有作家亲自找上门直接表达其意愿。面对此,一贯重情重义的孙总发自内心感激、感谢他们,但他却异常清醒冷静,全都没商量地被他一一拒绝。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永远没有个人的功劳和成就,向来淡泊谦逊低调务实的他,永远聚焦实业初心,强调集体的创造、贡献与社会责任。他说,人是时代的产物,没有时代的助力,没有大家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企业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样子,至于他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这些年,每当我回到偏远深山的家乡,听到最多的是父老乡亲们对孙总和宛药集团的由衷感念与感恩。他们说,人家孙耀志,那真是个英雄(这一带山里人常用“英雄”来称赞自己很服气和敬佩的人),对咱老百姓可是好哩很!他们向我历数孙总和宛西制药,不仅投资扶持栽树(即山茱萸树苗)建基地、建学校、资助贫困生上学,还年年用比外地高出一倍多的价格,收购农民们的枣皮(指脱核后的山茱萸),山村家家户户有了这些“摇钱树”,日子自然越过越红火,起房盖屋、娶媳妇买车、修路架桥、供孩子上学等,样样都不发愁了。当我向孙总说起这些时,他却非常平静淡然,好像我是在讲别人的事儿,他压根不提他和宛西制药为山区百姓做的那些善事功德,而是转换话题,直夸我家乡村镇的民风多么淳朴,山民多么可亲,还特别强调那里山高空气好,土壤、雨水、气温和所处的纬度等,都非常适宜山茱萸生长,因而伏牛山深处太平镇的山茱萸是最理想的一味中药材,它们个大、皮厚、色鲜、核小,药量充足,品质极好……
我知道,那年,刚过四十九岁生日的孙总便毅然决定,自己只担任董事长,让一个敢于负责、业务熟悉的制药专业本科毕业生、三十岁左右的原副厂长任总经理。这次见他得知,他早已彻底交班,让年轻人肩负重担,多经风雨,砥砺磨炼,以使宛西制药不断再上新台阶……我在为他那超常的目光、胸襟和境界深深赞佩的同时,却听见自己的心在说:他真的能放下一切,万事不关心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宛西制药已深深刻进他的骨子里,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为员工创造机遇,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创造健康--这是孙总和宛西制药集团永远的执信和追求!面向未来,他们将继续主打“医食住行”四大板块产品(医是根基,医药是核心;食是延伸,大健康食品;住是服务,康养地产和医疗养生中心;行是汽车零配件,产品主要有水泵、进排气歧管、飞轮壳等),今天的宛西制药已发展为多产并举、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
时光镌刻印记,岁月见证所有,孙总和宛药人已走出了令人惊赞的光辉历程,他们还将任重道远继续前行,谱写新征程中新的篇章。前方,天宽地阔,春意盎然,阳光灿烂,风景独好……
来源:直播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