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无锡有一个“怡缘飘飞纸艺坊”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灯下,一双布满岁月印记的手稳稳握着银剪,在红纸间游刃有余地穿梭。这双手的主人,正是无锡市政协委员、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陈静怡。三十余载寒暑,剪刀磨平了锋刃,也在她指间刻下十二道厚厚的老茧,无声诉说着她对千年文脉的深
在无锡有一个“怡缘飘飞纸艺坊”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灯下,一双布满岁月印记的手稳稳握着银剪,在红纸间游刃有余地穿梭。这双手的主人,正是无锡市政协委员、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陈静怡。三十余载寒暑,剪刀磨平了锋刃,也在她指间刻下十二道厚厚的老茧,无声诉说着她对千年文脉的深情守护。
陈静怡出生于书香门第,江南文化的清韵自幼浸润心田。十六岁那年,一本偶然所得的《民间剪纸图谱》,为她打开了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当剪刀第一次沿着纸纹流畅地裁出“喜鹊登梅”的生动轮廓,一种来自血脉深处的悸动油然而生。“那些窗花,像极了江南的雨丝,绵绵密密,把文化的根须,悄无声息地扎进了我心里。”回忆起初见时的震撼,她依然动情。
这份痴迷,化作常人难以想象的韧劲。为复刻《清明上河图》中漕船扬帆的瞬间神韵,她连续三个月刀不离手,食指关节肿胀如核桃;创作《水浒一百零八将》,为精准捕捉每位好汉的迥异神态,废弃的纸屑几乎能铺满无锡古运河的一段河岸。“线线相连是剪纸的魂,断了,气韵就散了,必须重来。”她的话语朴素,却道尽了艺术生命的真谛。
作为无锡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深知 “传承难” 是行业通病。为此,她成立 “怡缘飘飞纸艺坊” 工作室,不仅作为创作基地,更成为培养年轻传承人的孵化器。每周二下午,无锡市辅仁中学的课堂上,她以趣味盎然的讲解,将剪纸的魅力悄然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至今,百余名学员在这方寸红纸间,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
她的守护,不止于传承,更在于让非遗在时代脉搏中重生。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她和广电畅想工作室合作的一组憨态可掬的“阿福阿禧”剪纸惊艳了世界。鲜为人知的是,为了将惠山泥人的神韵完美融入剪纸,她和团队连续二十天泡在泥人作坊里,反复揣摩、研习。这组作品,不仅传递着江南水乡的甜蜜与喜庆,更镌刻着一位艺术家对事业的极致追求和炉火纯青的技艺。
陈静怡的艺术之路,始终贯穿着“守正创新”的理念。她深谙剪纸“阴阳相生”的核心,大胆突破传统的藩篱,将散点透视、光影变幻等现代绘画语言融入方寸之间,让《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经典在纸面上焕发出惊人的立体层次感。她的五米长卷《清明上河图》,在2001年全国民间工艺艺术展上独揽六项大奖,被行家誉为“金矿级”的杰作。
在题材选择上,她既深耕传统文化母题,也关注当代社会议题。近年来,陈静怡先后创作了《金陵十二钗》《八十七神仙图》《水浒一百零八将》《百骏图》等20多件气势恢宏的皇皇巨制。2018年,奥运健儿傅园慧生动活泼的表情包,在她的巧手下化作系列剪纸作品,瞬间点燃了年轻群体的热情,让古老艺术在当代语境中激起强烈共鸣。
材料与技法的革新同样令人惊叹。传统红纸与蚕丝、金箔在她的手中奇妙结合,《青花瓷》系列作品以精妙的镂空再现了瓷器的冰裂纹理,其精巧程度令人称奇。在《九鱼图》中,她运用立体裁剪使鱼群仿佛在水中游动。她的作品还融入雕塑的构型、书法的线条,甚至西洋画的透视,形成了“刀感”与“纸味”温润交融的独特艺术语言。
陈静怡的剪纸艺术,早已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使者。她的作品跨越山海,足迹遍及52个国家和地区,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国政要,并被权威艺术殿堂珍藏。2014年青奥会,《九鱼图》承载着美好祝福赠予外宾;《敦煌女》组剪在日本、德国等地巡展,细腻的东方线条与异域文化产生奇妙共振;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剪纸长卷因技艺之精绝,被著名博物馆永久典藏;《百福图》则成为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首件无锡剪纸珍品。
2025年5月,香港西营盘,“剪韵传香江”个人展览成功举办。陈静怡巧妙地将《牡丹富贵图》《鬼谷子下山图》等16件代表作融入历史街区活化项目,更通过亲子共创坊等形式,让剪纸艺术在社区烟火气中焕发新生,成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粤港澳地区深度交融互鉴的生动实践。
“一届政协委员,一生政协情缘。”这是陈静怡心中沉甸甸的信念。作为连任三届的市政协委员,她深知肩上责任,唯有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职于行,才能履行好政协委员的神圣使命。她的提案,如同她的剪纸,精准而富有温度。在《关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惠山走廊”建设的建议》中,她不仅关注保护与传承,更着眼于深挖运河文化富矿,提出依托水、文化、生态、农业资源发展富民产业,让文化传承惠及百姓生活;《关于充分利用轨道交通提升无锡文化影响力的建议》,则聚焦地铁空间,力主展示无锡经典文化“IP”,让每一次通勤都成为市民的文化之旅。这些提案,根植于她对文化传承的深切使命感,更闪耀着将文化力量融入现代社会治理的创新智慧。
书香浸润剪艺,学思赋能履职。在陈静怡看来,剪纸艺术的生命力源于深厚的文化根基,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则离不开持续的学习与思考。近年来,她积极响应“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号召,将阅读视为滋养艺术灵感、夯实履职根基的必修课。作为市政协惠山联系小组读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她不仅认真研读推荐书目,更主动涉猎艺术理论、文化历史、非遗保护、地方志乃至哲学美学等领域。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为剪纸的线条注入了灵魂的墨汁,让画面不仅悦目,更能传神、载道。”
最是深情暖人心。作为政协委员,她将履职为民的情怀深深融入公益实践。近年来,她自发为96位“无锡好人”精心创作剪纸肖像。社区书记李建军指着墙上“中国好人”周明珠栩栩如生的剪纸肖像,动情地说:“每幅要剪八万刀以上,陈委员却毫无怨言。她不仅剪出了他们的样子,更剪出了他们的精神,这份用心,是把无锡的善与美,把社会正能量,一刀一刀刻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纸短情长,剪韵无疆。陈静怡以匠心守护千年文脉,以创新对话世界潮流。方寸纸间流淌的,不仅是江南的温婉灵秀,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自信密码。她布满厚茧的双手,剪裁着万象乾坤,传递着赤子深情。每一幅精妙绝伦的剪纸,都是她写给这个时代最深情的江南诗篇,无声诉说着一位艺术家的坚守与一位政协委员的担当。
供稿来源:惠山政协
部分照片来源:无锡博报
来源: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