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之外仍有天地,《酱园弄·悬案》借流媒体赢得“第二次生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4:56 1

摘要:当下的电影市场,影片类型日益多元、观众分层逐渐清晰,仅依靠传统影院发行往往难以完全释放一部电影的文化与商业潜能。在院线短暂的公映期后,如何让作品触及更广泛的受众、获得更立体的评价,已成为行业亟待思考的命题。流媒体的兴起,正成为电影获得更长尾化传播场景、更精准受

当下的电影市场,影片类型日益多元、观众分层逐渐清晰,仅依靠传统影院发行往往难以完全释放一部电影的文化与商业潜能。在院线短暂的公映期后,如何让作品触及更广泛的受众、获得更立体的评价,已成为行业亟待思考的命题。流媒体的兴起,正成为电影获得更长尾化传播场景、更精准受众连接,更多元价值延续的重要契机。

银幕落幕并非终局,流媒体唤醒电影“第二次生命”

近期,电影《酱园弄·悬案》上线欢视TV、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B站等包括OTT和运营商电视大屏端在内的各大流媒体平台,迅速登顶多平台热播榜,在全国范围IPTV等电视大屏平台上,也多数占据点播榜或订购榜NO.1的位置。

极高热度之下,电影口碑也有所转变。相比院线期较为两极分化的舆情,影片在网播后反而收获了更多不同角度的解读,如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的眼神细节、杨幂饰演的王许梅狱中演唱《十八相送》是一曲命运悲歌、赵丽颖饰演的西林摘下假发背后的时代隐喻……影片的演员表演、镜头语言、故事细节等在网播后被更多观众赋予了更立体的解读分析,电影也在“被更多观众看见”的过程中迎来了“第二次生命”。

流媒体重构观影体验二次助跑作品与观众双向奔赴

电影的生命力,不应止步于院线发行。院线成绩不及预期,并不意味着电影价值的终结,流媒体正逐渐成为电影焕发“第二次生命”的关键一步。

与影院观影不同,流媒体为观众提供了更自主、更松弛的欣赏环境,观众无需承受 院线观影“一次性消费”带来的心理压力与过高期待,而是可以获得随时开启、随时暂停、无限次回放、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的自由,还可以获得通过发弹幕或评论及时互动的体验。

这样的观影模式尤其适合需要“细品”的作品,《酱园弄··悬案》这类时代背景厚重、故事细节丰富的电影便是其中之一。影片中对80年前的上海风貌的深入还原、多重角色关系的微妙构建、时代群像叙事背后的深层内涵等在网播后得到了多元解读和二次发酵,也让更多因院线期宣发定位和舆论争议未能走进电影院的潜在观众,终于有机会以更纯粹、更客观的视角来欣赏电影,实现“口碑发酵”与“观众观影”的双向奔赴与良性循环。

产业重构加速,拥抱多元渠道拓展商业回报

流媒体不仅为电影提供了新的观影机会、传播环境,也为影片拓展了商业空间。

在电影的价值评估体系日趋多元的当下,一个以“观众主权”为核心、以“内容价值”为基石、以“院线+家庭双屏协同”为特征的新生态也正在崛起,且已成为成为电影消费不可或缺的“第二主场”。《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中国联网电视用户规模已达4.65亿户,覆盖94.5%的中国家庭。电影内容在这一生态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欢网大数据《2024-2025Q1大屏观影报告》,电影在大屏热门点播节目中稳定贡献约30%的份额。最核心的指标——用户年人均电影点播频次高达14.4次,这一数字对比如今影院年均约2.3次的观影频次,形成了碾压性优势。

行业模式在变革发展,消费观念随社会转变,以票房为单一中心、影院为唯一终端的旧模式正在终结。除传统票房外,版权采购、IPTV点播、有线电视专区、海外流媒体发行等均可成为重要的商业回报来源。流媒体平台的智能推荐、专题策划、社交传播等手段也有助于影片精准对接目标受众,推动其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实现长尾复苏。

市场变革要求行业全产业链升级,电影行业应更加重视“全渠道战略”,流媒体不再只是作为院线简单补充的“无奈之选”,而正逐渐成为电影文化传播与价值延续的关键场景与“再生之路”。

来源:南方娱乐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