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国栋捐赠藏品集锦(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0 19:55 2

摘要:我们所认识的鞠国栋先生,今年87岁的乡亲鞠国栋先生是我们安丘文化艺术界的老朋友了。前几年每次回家乡时,故乡的同仁们都会聚在一起畅谈家乡的发展与变化,请他传授诗词、楹联、书法、京剧艺术。他老人家早年就时常关心家乡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家乡,鞠国栋有着很深的感

鞠老的故乡情结

——鞠国栋捐赠藏品集锦

张贵善 李连科

我们所认识的鞠国栋先生,今年87岁的乡亲鞠国栋先生是我们安丘文化艺术界的老朋友了。前几年每次回家乡时,故乡的同仁们都会聚在一起畅谈家乡的发展与变化,请他传授诗词、楹联、书法、京剧艺术。他老人家早年就时常关心家乡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家乡,鞠国栋有着很深的感情。

1958年,安丘几十万人口只能用煤油灯渡过黑夜,电对家乡人民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的东西。鞠国栋先生的老战友,当时的县委书记刘永宸同志派刘乃庆到上海向鞠国栋提出能不能给家乡办两件事:第一件是解决一台发电机:第二件是建立有线广播电台,需要几十吨铁丝,鞠国栋二话没说,在当时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搜求,无偿送给了家乡一台40千瓦的发电机,这是安丘历史以来的第一台发电机,使安丘城区部分人民用上了电灯。另外他还帮助安丘购置了十几吨的铁丝,建立了有线广播电台,使安丘人民听到了祖国四面八方的声音。

在过去的几十年,只要家乡人民需要的事情,他都竭力去办,那时候,每年安丘都有人去上海买这买那,有一次孙庆增同志去上海说家乡买不到轴承,在上海也没有轴承好买,因为当时轴承都被物国栋买下了。因此,鞠先生二话没说就给家乡两万个轴承。对家乡所做的贡献,鞠先生说是那是应该的,对家乡尽一点微薄的力量是他这个游子愿意做的。

鞠国栋先生有着传奇的人生,从军、从政、从文。他十二岁参加革命,十九岁当市长,三十六岁在国营大企业当厂长:他的艺术生涯是从1949年开始的。他与夫人徐美芳女士风雨同舟,经历了历次政治运动的洗礼,一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四个儿子白强不息,继承父母的基因,好学、上进。他文革期间被打倒,头顶十五顶大帽了,被列为上海市大案要案。他有超人的记忆,能用大脑记录在牢里创作的三百多首诗歌。他因诗词而受迫害,又因诗词而解放。他的平反昭雪是得到叶剑英同志亲自批转的一首七言律诗。他是上海市著名诗人、书法家、收藏家。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年鉴》主编,上海诗词学会首任秘书长,上海楹联学会副会长。他创作的诗歌、楹联有3000多首。

鞠国栋先生著作等身,著有《醉菊诗词》诗词曲通韵、《词谱集萃》、《醉常褴联墨迹》、《书法习字集》、主编《中华诗词年鉴》1-5卷等共30部。在苏太湖秀丽处建有“醉菊诗词碑廊”,树碑150通。先后于沪、青(岛)故乡举办个人展览会。鞠国栋先生爱文化、喜收藏,将七十年收藏无偿捐献给家乡,支持家乡的文化、旅游建设。鞠国栋、徐美芳夫妇捐赠藏品共八大门类千余件之多,其中陶器50件,名人信礼223件,砚台100方,红木用具40件,书法手卷27件,书画111幅,著作书籍24种计627册,《水浒全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各1部,《沈鸿生手书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线装本38册,四库全书简易本460册。

1929年,鞠国栋出生于安丘市石埠子镇石埠子五村,幼年时期酷爱读书。七岁开始上学,两年后,因日本鬼子占领庵上,被迫停学,他只好去放牛。他在放牛两年的时间读了家里所有的藏书。愤世嫉俗,拔刀相助的性格便得益于此。小小年纪的鞠国栋便立志要为广大的劳苦大众做点事。他说想做什么都得先读书,不识字怎么能报国呢?因为战火荒年与家穷,本村没学校11岁的鞠国栋为了上学,跑到了离家12里之外的胡峪村去读书,住在亲戚家里,家人一个星期后才找到他。

鞠国栋小小年纪却有着坚强的意志,这种精神打动了家人,打动了父亲,父亲决定让他继续读书,但生活困难,没有饭可送,供不起他上学了,不能实现自己的读书梦想。这时,他的老师刘民放毅然对他的父亲说,你供不起我来供,只要我有一口饭吃也不能耽误了这样的优秀学生。刘民放老师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他一方面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供鞠国栋读书,一方面对鞠国栋进行党的教育和培养。从1942年开始刘老师带领12岁的鞠国栋从事了革命活动。1943年,在沂蒙山区的山东公学读书,于1944年参加了滨海军区文工团,后转到边沿区的缉私队。在敌人重点进攻山东时,鞠国栋在胶州负责战勤工作,一方面带领民工支援前线,把粮食、布匹运到前方去,一方面率领着民工团破坏高密至胶州段的公路和铁路。

1948年底,鞠国栋和他的恩师刘民放一起奉命南下,他从坊子坐上火车一路南下,于第二年四月下旬过了江到达江苏省常熟虞山脚下,在那里分配工作到南翔任职19岁的鞠国栋在领导岗位上,面对阶级斗争的复杂和支援解放在上海的任务,做着艰苦的工作。同时,他也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学爱好,他同时担任着《解放日报》和《苏南日报》的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将工作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时见诸于报端。

鞠先生说他的诗词和书法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全国解放以后,先后担任过南翔市市长、中共嘉定县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务,1959年反右倾开始,鞠国栋受到冲击,后到上海吴淞化工厂工作。特殊时期被打成反革命特务等,头戴十五顶帽子,直至1979年才被落实了政策。平反后的鞠国栋精神焕发,被安排在化工部二十九个重点单位之一的上海试剂厂当厂长,后又到上海焦化厂当厂长。

1978年,粉碎“四人帮”已两年,鞠国栋还在挨斗因此上书。叶剑英委员长:“横戈南北鬓生丝,囹圄莫须有罪辞。壮志久遭妖雾困,梦魂常向战场驰。喜闻四化催征鼓,愿为九州添彩姿。四害虽除留毒在,重披甲胄待何时?”短短的八句诗概括了一个革命老兵所受到的迫害,这封信送到北京,仅仅五天时间,叶剑英委员长便做了亲自批示:“一厂之内,必有忠信。岂斯人之为乎?愿调查以证之,尽管是一个工厂事,此言虽小可以见大”,中央诸常委都作了圈阅,转回上海。1979年由上海市委平反。鞠老虽自己与家庭都遭受严重迫害,但他无怨无悔,始终热爱党和毛主席。

1983年,鞠国栋与上海部分诗人创办了“春中诗社”,被选为社长。1985年离休后不久,作为上海诗词学会与全国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他被选为上海诗词学会秘书长与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上海楹联学会副会长。被六盘水市诗书画院聘为名誉院长、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青岛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与香港银河出版社特约编审等多职。1988年创办并主编了《中华诗词年鉴》,共出书5卷,并主编了《诗词曲声韵手册》、《诗词曲通韵》、《醉菊诗词》等书籍30部。

1985年,55岁的鞠国栋提前离体后,完全以诗、书、画为伴,夫妇二人珠联璧合、琴瑟和鸣,大有“人长青、艺长青,书画诗词儒雅风,媪翁眷恋情!心健灵、嗓健灵,迷醉皮黄仙乐声,青山夕照明”之意。离休后,他离而未休,以一年出一本书的速度并对某些诗书做出诠释。同时他不忘对社会做出贡献。

1995年,鞠国栋得到一位新加坡朋友的资助,在苏州太湖三山岛置田六亩,建立了醉菊诗词碑廊,将100多首诗词槛联刻在碑上,作为教育后人的阵地。当时有的朋友说鞠国栋犯傻,只投入不回收的事谁还干?鞠国栋说,这要看怎么算了,十几万元留着自己花一世,留给后人花几世,你说这账合算不合算?对后人、对社会、对历史有意义的事我就是要做。为了开发三山岛,他出钱修路,为岛上的小学生捐钱作为奖学金。苏州电视总台生活资讯频道,近期拍摄了专题鞠国栋70年风雨《菊隐江湖》为题目的专题节目。这节目获得江苏省一等奖。2002年9月,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主办的“鞠国栋诗词楹联墨迹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李连科,大学学历,从医、从政、从文,曾经任安丘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安丘市文旅局局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出版《安丘文化志》《安丘书画作品集》《安丘民俗》合著《安丘百名进士录》《三河文集》《安丘历史文化丛书》等著作。

来源:大河向东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