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小红花,绽放在适老电视的春天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14:53 1

摘要:今年AWE开幕当天,老马我写了一篇《海尔电视刘峻光专访:2025送您一朵小红花》。文章刚发出去没多久,竟在评论区看到了母亲的头像——年过七旬的她,不仅认真读完了整篇,还转发到了朋友圈,写下一句:“全世界都在想着怎么讨好年轻人,谢谢还有企业愿意惦记我们老年人。”

今年AWE开幕当天,老马我写了一篇《海尔电视刘峻光专访:2025送您一朵小红花》。文章刚发出去没多久,竟在评论区看到了母亲的头像——年过七旬的她,不仅认真读完了整篇,还转发到了朋友圈,写下一句:“全世界都在想着怎么讨好年轻人,谢谢还有企业愿意惦记我们老年人。

那是二十年来,她第一次转发儿子的文章。

屏幕这头,我怔了很久。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当整个行业都在争抢年轻人注意力的时候,海尔“纯境关爱屏”的出现,就像悄悄为银发一族递上一杯温茶——它想熨平的,是智能设备在数字时代为老人划下的那道鸿沟。

这也正映照了海尔智家副总裁、视听产业总经理刘峻光说过的一句话:“科技应该抚平皱纹,而不是刻下鸿沟。”而这句话,亦像一粒种子,轻轻落进了那些常常为父母操作智能设备而焦虑的子女心里。

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这粒种子就在成都蓉夕荟养老院的桂花香气中,静静发了芽。那天阳光很好,透过窗户温柔地落在彭健锋(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手中的文件上——《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正式发布,这意味着,智能电视适老标准从此有了清晰的起点。台上,海尔与京东联合制定的标准文本泛着柔光;台下,护理院的老人们看着屏幕上“一键直达”的演示,脸上漾开了笑意。那笑容很深,深到皱纹里都埋着舒心。

我忽然想起冯爷爷那台贴满胶布的遥控器。磨损的数字键、反复粘贴的标记,曾是老人与这个智能时代艰难对话的痕迹。而这一刻,我们仿佛听见胶布被轻轻撕下的声音——像一声叹息,也像一句释然。

一纸标准,抚平三亿道数字鸿沟

当智能电视行业沉迷于分区数、峰值亮度、刷新率的参数竞逐,当AI语音助手已经可以给小朋友生成动画绘本的时候,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有近3亿老年人,正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与这块屏幕建立着深厚而依赖的关系。

他们日均观看时长高达5.7小时,占智能电视活跃用户总量的27%,意味着近一半的白天时间与电视为伴;78%的老人每天开机超过4小时,其中九成甚至将电视视为“家里唯一会出声的伙伴”。这份沉默而深切的依赖,并不常被聚光灯照亮。它的背后,是老人手里遥控器上被磨得发亮的按键,是无数长者迷失在繁复界面、多层菜单与“套娃式收费”中的无奈与挣扎。

操作的复杂性,为他们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屏障:超五成老人因三层以上菜单而“不敢随便换台”,71%需要子女远程协助才能完成从找节目到付费播放的全流程。平均拥有20个按键的遥控器,误触率高达62%——最终,很多老人只能选择用胶布把按键固定在自己唯一熟悉的频道。

技术层面的“高歌猛进”,并未很好地回应他们的真实需求。语音识别对方言的支持薄弱,一句浓浓的四川话“看哈子川台”,可能被听成“查看窗台”;粤语、闽南语等更难以准确识别,使得许多老人逐渐放弃语音功能,重回按键的循环。即便在国家大力整治“套娃收费”之后,遗留的会员体系依旧错综复杂,老人一不留神就会从《新闻联播》误入“少儿会员专区”。突然炸响的广告提示音,甚至会让专注观看的老人吓出一身冷汗。

他们真正需要的,或许从来不是更快的刷新率、以及眼花缭乱的AI智能体,而是一份听得懂的回应、一张看得懂的界面、一个能安心使用的观看环境。在这场技术的盛宴中,他们的声音安静却不容忽视——他们仍在等待,电视重新成为那扇窗,而不是一堵墙。

当然,也并不是没人关心老人,一些痛点在2021年之后,得到了改善。但是海尔智家副总裁、视听产业总经理刘峻光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行业的适老努力多是零散的功能补充 —— 放大字体、增加按键、简化菜单,初衷虽好,却因缺乏系统性,难以真正解决‘操作复杂、信息过载、健康关怀缺失’的核心问题。” 这种碎片化的尝试,终究没能为老人搭起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

而今天,这一局面被《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的发布彻底改写。由海尔电视联合京东牵头、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正式颁布的这项标准,创新性地将适老化体验体系凝练为视听友好、交互友好、安全与健康友好三大核心维度,标志着我国适老化电子产品从 “零散补位” 迈入 “体系化关怀” 的新阶段。

海尔“纯境关爱屏”正是标准落地的范本实践:在视听维度,AI 逐帧修复技术让《红灯记》里李铁梅的红灯重现饱满色泽,Haier Sound 算法从嘈杂背景中剥离出清晰人声,24 种方言识别系统精准捕捉四川老人 “看哈子川台” 的絮语;交互革新更显温度,“开机即简捷” 模式默认屏蔽所有广告,星闪遥控器,可以向鼠标一样点击、拖拽,滑动,仅保留三大热键,盲触键盘的凸点设计让半失明老人也能精准换台。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彭健锋评价道:“海尔‘纯境关爱屏’以日均超 6 小时的高频使用、64% 的健康服务调用率证明,真正以老年用户为中心的科技设计,能切实破除‘数字鸿沟’。” 这一切的改变初衷,正如刘峻光所言:“我们深知,解决亿万老年人的 “用屏难题”,绝非一家企业之力可成。牵头制定这份标准,正是为了凝聚行业共识,统一技术路径,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与升级。标准的发布,为所有智能电视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设计指南和评测基准,将有效引导资源投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最终推动整个行业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优质、更普惠的产品和服务。科技不应是冰冷的壁垒,而应是传递温暖的桥梁 —— 父母的世界不该被‘不会用’缩小,而该被科技的温度无限放大。”

小红花,开在标准落地的土壤里

“每卖出一台电视,我们就种下一朵小红花。”半年前在AWE的访谈间,刘峻光向老马阐述了“送您一朵小红花”公益计划。而今这个项目正在全国多家养老社区加速落地。在蓉夕荟养老院的活动室,京东物流车卸下的首批适老电视正被拆封。每一个海尔工作人员的胸前都别着一朵鲜艳的小红花,老马也向海尔的小伙伴要了一朵别在自己的胸前,因为我也愿意也很荣幸能参与其中并一路见证。

这个由海尔与京东公益联合发起的项目,正在精准刺破养老资源分布的痼疾:一些养老机构设备陈旧率高达65%,且适老产品渗透率不足8%。” 刘峻光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与京东这样具有强大社会责任感和渠道优势的伙伴携手。通过 “送您一朵小红花” 公益计划,我们将标准与实践结合,不仅致力于智慧康养示范社区的建设,更将首批适配产品优先送抵县域养老服务机构,精准填补服务短板,推动养老资源的均衡分配。

在蓉夕荟养老院的诊疗室里,老人们测量完血压、心率后,无需费力记录或反复誊写数据 —— 只需对着海尔 “纯境关爱屏” 说一句 “帮我看看今天怎么样”,电视内置的 AI 健康系统便会立刻响应:不仅清晰解读各项关键健康指标,甚至还能通过视频连线完成远程问诊。在这里,屏幕不再冰冷,而是能随时答疑、衔接医疗服务的 “数字健康伙伴”,让健康管理变得省心又安心。

理疗区,老人们接受针灸或器械理疗时,手中的星闪指向遥控器是与屏幕互动的 “便捷桥梁”。无需记复杂按键,也不用高声呼喊,只需轻轻挥动遥控器指向屏幕,光标便会精准跟随动作滑向目标:想看常听的戏曲选段,指一点就能播放;想打发时间玩一局斗地主或象棋,指一下就能进入游戏界面。简单易学的操作,让理疗间隙的娱乐需求,随时都能轻松满足。

康复训练区,老人们在器械上进行站立、行走等康复动作时,“纯境关爱屏” 始终能提供贴心的音画陪伴:AI 画质增强技术让经典剧集、体育赛事的画面清晰稳定,色彩柔和还原真实质感;三重智能护眼功能加持下,即便长时间观看,眼睛也不易感到疲劳。更贴心的是 Haier Sound 人声增强技术 —— 哪怕音量调得温和,剧中对话、解说声也依旧清晰透彻,像故人在耳边轻声交谈。枯燥的康复训练,也因这份清晰动人的陪伴,多了几分轻松与温暖。

最后,老马还和刘峻光一起去看望了88岁的丁婆婆,老人的房间刚刚装好了“纯境关爱屏”,刘峻光亲手给老人送去了礼物。坐下来聊天时,丁婆婆拉着我们的手,嘴里不停地念叨:“海尔这些孩子真好啊!不光派人来给我装电视,来的那些小伙子、小姑娘也耐着性子,一步一步教我咋按、咋说,生怕学不会。”她注视着清晰柔和的画面,听着透亮的人声,忍不住感叹:“这电视也真好!真好!声音听得清清楚楚,画面也亮堂,我叫它它还会和我聊天,和闺女似的……”

夕阳透过窗户,温柔地落在老马别在胸前那朵小红花上,也照亮了丁婆婆眼里的笑意。那一刻,老马不禁想起半年前自己写在文章末尾的那句话——“2025,我也想送您一朵小红花”。如今,这不再只是一行字、一个愿望,它变成了真实的科技陪伴与笑容,在一位老人生活中生根发芽。

圆桌共识:跑出接力赛的第一棒

作为本次活动的特别环节,老马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使命:主持一场围绕“科技适老”的圆桌对话,汇聚了来自产业、标准与学术领域的三大关键嘉宾。

第一位嘉宾是海尔智家副总裁、视听产业总经理刘峻光。他以“纯境关爱屏”为例,分享了如何将老年人的真实需求转化为切实的产品解决方案,成为适老科技从理念走向实践的破局者。

第二位嘉宾是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彭健锋。他牵头制定了《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推动行业形成统一标准,为智能电视适老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位嘉宾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泳教授。他从学术视角出发,引入SOC策略与“三重勾连”理论,深刻阐释了电视在老年人社会连接与情感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在一小时的对话中,三方共同探讨了如何以技术弥合数字鸿沟、推动“积极老龄化”,以及标准发布后产业协同落地的路径。正如刘峻光所言:“这是一场需要全行业接力的长跑,标准是传递的第一棒,终点则是三亿老人真正无障碍的智慧生活。”电视行业的适老之路依然漫长,但这场对话中碰撞出的真知灼见,正如同照亮前路的微光。

写在最后:

从 AWE 写下那篇文章,到跟着海尔的伙伴走进蓉夕荟养老院,这半年像走了段又暖又扎实的路。

想起母亲转发文章时那句 “谢谢有人惦记”再到看见丁婆婆说 “操作不犯难” 时,老马觉得,她们这代人对 “智能”和“科技” 的期待从不多,不过是 “能用、好用、敢用”,而海尔做的所有努力,恰是把这简单的期待,变成了 “开机无广告” 的省心、“方言能听懂” 的贴心、“按键够简单” 的安心。

圆桌对话中胡泳教授说:“适老科技的终极不是‘让老人适应科技’,是‘让科技弯下腰适应老人’。” 老马深以为然。那枚别在胸前的小红花被夕阳晒得温热,忽然明白它为什么要叫 “小红花”—— 它不像参数表上的数字那样冷,倒像小时候得的奖状,是 “做得好” 的肯定,更是 “会继续做” 的承诺。

三亿老人的数字生活不该是 “被落下” 的注脚,而该是科技进步的刻度。如今这刻度有了标准做起点,有了产品做支撑,有了行业在接力,便信那道数字鸿沟总会被慢慢熨平。

就像蓉夕荟养老院的桂花开了又落,可老人们对着 “纯境关爱屏” 笑的样子,会和那朵小红花一起,在无数个寻常日子里,开得好好的。

来源:科技有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