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命:普通人最无奈的生存策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14:29 2

摘要:20年前,出租车司机都是活地图,面对复杂的路网,游刃有余。简短寒暄过后,司机的脑海中,就能生成顾客的画像,不同的顾客,不同的线路。

大数据时代,集体脑力退化,可能是一个趋势。

举个例子。

20年前,出租车司机都是活地图,面对复杂的路网,游刃有余。简短寒暄过后,司机的脑海中,就能生成顾客的画像,不同的顾客,不同的线路。

如果你是精明的本地人,线路最短,时间最快。

如果你是老实的外地人,嘿嘿,那就不好说了。

而如今的网约车司机,离开地图,根本不会开车。有一次我坐网约车,在来接我的路上,明明有一条显眼的近路,可以提前掉头,司机却毫无反应,硬生生开了一条弯路,多走了好几个红绿灯,多用了十几分钟。

现在的司机,高度依赖大数据,不需要自己拉客,不需要跟客人博弈,不需要规划线路,脑力犹如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退化。

过去的出租车司机,不仅是一个心理大师,还是一个精算高手,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路况,迅速做出决策。如今的司机,就是一个人肉机器,在大数据的指挥下,按部就班运行。他们已经丧失了对环境的好奇心,也丧失了「观察、判断、决策」的能力。

短短十来年,网约车大数据,就可以把司机的精神状态彻底改变。表面上看,工作越来越轻松,实际上,这种「轻松」却把人带上一条堕落的不归路。

再举个例子。

有一段时间,我故意放任自己刷手机,不知不觉,就连续刷了几个小时。

某天晚上,我刷到一群「财经专家」和「楼市大神」,只要我停留时间略长,大数据就会给我反复推送相同内容。

这些人,言辞粗鄙,逻辑混乱,语意重复,表情夸张,这种直播的「单位时间信息量」极低,可能连阅读的一个零头都不够。

但在线直播的人数,居然可以破万!

太可怕了,到底是什么人在看?看久了又会怎么样?

以我为例,短视频刷多了之后。一方面很有快感,打发时间,非常容易。另一方面,我又特别焦虑,明明看了很多,脑海里却空荡荡。思维退化,注意力涣散,什么具体的成果都没有。

短视频可以让大脑产生多巴胺,有了多巴胺就有快感,而连续不断的多巴胺刺激,会让大脑产生器质性改变。

美国有本畅销书,叫《Dopamine Nation》,作者为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教授Anna Lembke,他结合神经科学研究,揭示了过度追求即时满足对大脑的长期影响。该书重点分析了,短视频通过快速刺激触发多巴胺释放,导致注意力分散、成瘾倾向和决策能力下降。

短短几年时间,短视频就可以让群体脑力退化,如果持续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未来将会怎样?细思极恐。

到时候,认知能力的鸿沟,可能会把人群彻底撕裂。

45岁之后,我明显感觉体力和脑力,都断崖式下滑。

防止体力退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力量训练,中年人撸铁,其实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活得有尊严。一旦肌肉退化,各种问题随之而来,美好生活就无从谈起。

防止脑力退化,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说来惭愧,今年我的阅读量很低。平均下来,每月不到一本。最近,我有意识地提高自己阅读量。以前,我读书的目的很多,获取信息,开阔眼界,增加写作素材。如今人到中年,又多了一个目的——防止大脑退化。

读一本书,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在脑海中增加各种细节,自编自演一个连续剧,然后再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对我来说,这是费时费劲的脑力活动。但也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保持思考,对抗退化。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焦虑,可以参考我的方法,读一本书,把自己的感想落实为文字。

下面这段文字,就是我的一篇读后感。

最近五六年,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日本的推理小说,尤其是社会派,不仅好看,还能理解日本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关键是,各种悬疑可以让我一口气读完。

昨天,我看了叶真中显的《绝叫》,在我的眼里,这是排名第二的作品,至于第一名,当然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关于《绝叫》的书评很多,我在不剧透的条件下,说点我的看法。

前段时间,我在日本待了2个礼拜,走街串巷,接触了很多平凡的日本人。结合这本书《绝叫》,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普通人的最无奈、也是最好的生存策略,可能就是——认命。

举个例子,日本铁路JR的基层员工(如站务员、票务员),月薪一般是20万~2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也就一万多。但JR员工通常享有年终奖(平均3.5万人民币)和其他福利,如交通补贴和住房补助,一年的总收入,还算可以接受。

此外,日本的社会福利还可以,作为基层的一枚螺丝钉,勤勤恳恳工作一辈子,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在地球80亿人口里面,也是令人羡慕的平凡幸福生活。

日本的火车站,就有很多老头站务员,年纪虽大,岗位虽然普通,但精神很好,衣着得体,皮鞋擦得一丝不苟。他们就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

如果你不认命,非要逆天改命,那成功的概率就极低。大多数人,都会撞得头破血流。

《绝叫》的女主人公——铃木阳子,就是这样的悲剧案例。

她出生于日本一个普通家庭,一家四口,父亲工作,母亲做家务。和传统的中国文化一样,当时的日本人也重男轻女。她是一个资质平平的女孩,既没有过人的美貌,也没有超然的智商,就是学校里最普通的学生。

她的弟弟,智商过人,学习成绩很好,是全家人的骄傲。但他情商不太高,经常被人欺负,后来死于一场蹊跷的车祸。

弟弟去世之后,她依然生活在阴影之中,母亲什么都拿她和弟弟比,对她非常冷漠,甚至视她为「多余」的存在。这种家庭冷暴力在她童年埋下自卑与孤独的种子。

铃木阳子成年之前,日本经济泡沫尚未破裂,虽然她的生活不太完美。但她接受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义务教育,具备了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能力。只要她勤勤恳恳,甘于平凡,也能活得不错。

但她偏偏不认命!连续犯了三个大错。

在人生的低谷,阳子意外发现,曾经暗恋的学长,刚好也喜欢她,这让她喜出望外。他们都觉得他很有天赋,怀才不遇,决定一起大城市搏一把,都认为学长的漫画才能,将大放光芒。于是,两个人怀揣梦想,踏上奋斗之路,结果输得一塌糊涂。

普通人自以为有天赋,最大的可能就是见识不够,东京的人才一箩筐,怎么可能轮到你呢?所谓漫画家、歌手、足球明星,都是十万里挑一的成功率,要获得市场认可,比买彩票中奖都难。

恋人事业不成功,阳子本人没有特长,甚至连小孩都没有怀上,最后,眼睁睁被小三取代。学生时代的感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被爱人抛弃后,阳子还不死心,非要凭一己之力,在大城市立足。

没有一技之长的她,加入了门槛很低的保险业。年轻的她不知道,门槛越低,成功率也越低。

在职场中,她面临性别歧视,甚至遭遇潜规则骚扰。阳子试图迎合规则,却因自卑和笨拙,难以融入团队,无知的她,被上司利用,被公司盘剥。

最后,她在痛苦中领悟,普通日本女人加入保险业,就是把「自己的身体」和「人际关系」都出卖一次,然后就没有剩余价值了,最后被残酷淘汰。

可怜的阳子,不但被保险公司抛弃,还背了一身的高利贷。在绝境中,她半推半就,进入了风俗业,这也是她堕落的转折点。阳子在风俗业,受尽屈辱,努力赚钱,摆脱债务,以为有了钱,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挽回自尊心。

但她又错了,风俗业是一条更加黑暗的不归路,最后,她上了黑社会的贼船,进入了一个连环杀人案。就这样,她这个无知的小城姑娘,居然成了一个老谋深算的杀手!

这就是本书最核心的线索,这里就不剧透了。

对普通人来说,认命——可能是最无奈,也是最好的生存策略,在没有一技之长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奢望「阶层跃升」,否则,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世界各地,国情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最靠谱的方法,依然是好好读书,踏踏实实学个技术,无论在哪个国家,医生、律师、工程师……都是成功率比较高的选项。

读书的投资期很长,但回报率稳定,只要努力总有成果。再不济,人到中年之后,还可以通过读书,延缓自己的脑力衰退。

来源:茶狐看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