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心却伤胃,只因没用对!阿司匹林使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0 19:16 2

摘要:阿司匹林,这个被誉为“心脑血管保护神”的药物,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然而,它也被称为“胃的隐形杀手”。

阿司匹林,这个被誉为“心脑血管保护神”的药物,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然而,它也被称为“胃的隐形杀手”。

不少人长期服用后,发现胃部不适甚至出现胃溃疡,究其原因,往往是使用不当所致。如何才能“保心不伤胃”?掌握“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才能真正发挥阿司匹林的优势,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三大纪律:用药前谨记这三点

1.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

阿司匹林虽好,但并非万能神药,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美国心脏协会(ACC)的最新指南指出。

对于没有心血管病史的低风险人群,不推荐作为一级预防用药,因为其潜在的出血风险可能超过获益。

哪些人需要谨慎使用?

胃溃疡患者、消化道出血史人群 —— 阿司匹林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胃黏液分泌,增加胃酸对胃壁的伤害。肝肾功能不全者 —— 长期使用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孕妇 —— 尽管部分孕期疾病可短期使用,但需严格遵医嘱。

2. 剂量不是越多越好

阿司匹林的剂量决定了它的作用。低剂量(75-100mg/天)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但大剂量(>1g/天)则更多用于解热镇痛,副作用也明显增加。

国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服用超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其胃肠道出血风险比正常剂量服用者高出2-3倍

3. 停药不是想停就停

不少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阿司匹林后,因担心副作用或感觉“没什么问题”,便自行停药。然而,突然停药可能带来更大风险

尤其是已经确诊冠心病、中风后恢复期的患者,贸然停药容易引发“反跳效应”,导致血栓形成,甚至诱发急性心梗。

正确做法:

如需停药,必须咨询医生,通过逐步减量或调整其他药物替代方案来降低风险。特殊人群(如术前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停药,以免增加手术出血风险。

八项注意:日常服用避开这些坑

1. 空腹服用?胃会“受不了”

阿司匹林对胃黏膜刺激较大,空腹服用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导致胃出血。建议饭后服用,或搭配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以减少胃部损伤。

2. 不能和哪些药一起吃?

阿司匹林与某些药物同服可能增加副作用,例如:

布洛芬、萘普生等NSAIDs类止痛药:加重胃出血风险。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增加出血风险。降糖药(如格列本脲):可能增强降糖作用,导致低血糖。

建议:如需联合用药,务必咨询医生,调整剂量或更换替代药物。

3. 配酒服用?风险翻倍

酒精本身对胃有刺激作用,酒精+阿司匹林=胃出血风险飙升。研究表明,长期饮酒者服用阿司匹林,胃出血概率比普通人高出4倍

4. 不能嚼碎服用?

有些人习惯将药片嚼碎后服用,但阿司匹林的特殊包衣设计,目的是减少对胃的直接刺激,嚼碎服用可能破坏这一保护层,增加胃损伤风险。因此,缓释片、肠溶片必须整片吞服

5. 服药期间要定期检查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

6. 老年人更要谨慎

65岁以上老年人,胃肠道屏障功能减弱,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出血性并发症。因此,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前,应权衡利弊,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7. 服药期间饮食需调整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减少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加重胃部刺激。多喝温水,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8. 阿司匹林还能预防癌症?

近年来,研究发现阿司匹林长期低剂量服用,可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数据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1年研究)。但这一作用仍在研究阶段,不能作为主要预防手段

结语:科学用药,才能真正受益

阿司匹林虽然是心血管病防治的“利器”,但不合理使用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牢记三大纪律,遵守八项注意,才能既保护心脑血管,又减少对胃的伤害。

长期服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监测,谨慎调整剂量。健康用药,关乎生命,每一次服药,都应当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51卷,第3期:阿司匹林长期服用与胃肠道损伤的研究进展。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指南:2022年心血管疾病预防建议。《Lancet》,2022年,第400卷,第5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1年,第385卷。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更多人科学认识阿司匹林,合理用药,远离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来源:全科医师阿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