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暑假,南宁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围绕青少年成长需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暑期活动。从亲子沙龙、思政教育到非遗传承,从交通安全课堂到科普实践体验,这些活动不仅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更在互动体验中传递了知识、技能与正能量,全方位助力
这个暑假,南宁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围绕青少年成长需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暑期活动。从亲子沙龙、思政教育到非遗传承,从交通安全课堂到科普实践体验,这些活动不仅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更在互动体验中传递了知识、技能与正能量,全方位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西乡塘区
花香扇语 守护成长
华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七彩暑期 筑梦未来”暨“花香扇语 守护成长”暑期亲子沙龙活动,辖区众多亲子家庭热情参与。
本次活动由广西首批家庭教育指导老师陈俊主持。陈老师以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切入点,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的核心话题,向家长们细致讲解日常监护、安全防护、心理健康等要点,同时寓教于乐,引导孩子们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在亲子手工共创永生花团扇环节中,家长和孩子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精心挑选花朵、搭配色彩,亲密协作,互相配合,将一朵朵永生花粘贴在团扇上。同时,邻里间也借此机会畅谈“育儿经”,分享好家风故事,让互助互学的“种子”在社区悄然生根。
为青少年注入 “成长正能量”
近日,华强街道团工委组织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暑期政务实习生开展“讲禁毒故事,话民族团结”校社共建活动,通过禁毒宣传、历史回顾、文化交流等丰富形式,凝聚思政育人合力,引导青少年深刻感悟 “少年强则中国强” 的时代意义。
禁毒社工专干带领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们开启“禁毒故事讲堂”,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这位民族英雄抵御外侮、严禁鸦片的壮举,让青少年们在历史情境中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人、家庭和国家的严重危害。同时,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禁毒知识,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增强青少年的禁毒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环节,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陆续登场,分享了不同民族的传统故事和文化习俗。从壮族的五色糯米饭和铜鼓到佤族的佤山之歌,从瑶族盘王节到侗族服饰与建筑,从苗族民俗文化到傣族传统音乐与舞蹈,志愿者们将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传承娓娓道来,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解、拉近距离,生动展现了各民族青少年团结友爱、共同成长的良好风貌。
描绘交通安全画卷
安宁街道安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30余名“小画家”正聚精会神地挥舞着画笔,用稚嫩但充满灵气的笔触,在画纸上勾勒心中的交通安全画卷。这是安武社区携手南宁交警八大队暑期为小区小朋友们精心开设的交通安全趣绘画课堂,学育融合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南宁交警八大队的宋警官用青少年的视角,以及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了交通安全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当动画短片里的卡通交警出现时,孩子们立刻被吸引得目不转睛。“小朋友们,过马路要怎么做呀?”“要看红绿灯!”“要走斑马线!”“还要左右看!”互动问答环节中,孩子们高高举起小手,清脆的回答声此起彼伏,在欢声笑语中把交通安全知识牢牢刻进了脑海。
本次活动通过趣味小课堂与创意绘画的巧妙结合,让抽象的交通安全知识通过互动问答与画笔创作双重渗透,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创作灵感,更让安全理念在“学画相融”中深植心间,实现了“课堂中启蒙、绘画中成长”的教育效果。
流光小使者——非遗美学文化之旅
在安宁街道团工委的组织下,林科院社区青空间联合广西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流光小使者—非遗美学文化之旅”青少年漆扇手工活动,30余名青少年参与活动。
志愿者细致演示漆扇制作技艺,手持漆瓶轻滴颜料入水中,彩色漆液随水波晕染,如朵朵鲜花绽放。孩子们跃跃欲试,按照指导将扇子探入水中轻旋——转得缓时,扇面浮现柔和纹路;转得急时,漆色化作灵动漩涡。经过一个多小时创作,一把把风格迥异的漆扇新鲜出炉,孩子们手捧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仿佛握住了历史的接力棒,深刻而真切地感受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以非遗手工为纽带,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更让青少年了解、热爱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心’秀暖心”暨“心系一小一残
新秀社区联合多家单位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心’秀暖心”暨“心系一小一残”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向25名特殊儿童赠送了精心准备的学习礼包(内含书包、笔袋及实用文具),孩子们接过礼物,脸上绽放开心笑容。 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背景,志愿者还播放并讲解了《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视频,生动讲述小英雄事迹,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孩子们专注聆听,家长们陪伴交流,亲子情感在共学中增进。
新秀社区表示,将持续深化帮扶机制,凝聚志愿力量,为“一小一残”群体提供更精准长效的温暖服务。
沉浸感受非遗创意手工课
石埠街道团工委联合西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忠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接连推出非遗创意手工课程,让孩子们在指尖实践中触摸历史脉络,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在西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传承文化,巧手绣球”活动中,志愿者手中精美的绣球刚亮相便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志愿者随后娓娓道来绣球在壮族生产生活中的演变,生动的历史故事让孩子们对绣球有了深层认知。讲解工艺时,志愿者展示了传统绣球选料、裁剪、刺绣等完整工序,解析绸缎上鲜艳色彩与龙凤、花鸟等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
考虑到青少年动手能力,志愿者简化流程,指导孩子们用彩纸裁剪花瓣、绘制纹样、拼接缝合,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举着稚嫩却充满创意的绣球合影,作品里承载着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不‘漆’而遇,至‘扇’至美”漆扇非遗创意手工活动于在忠良村委开启,活动聚焦漆扇非遗技艺,吸引30多名青少年参与。志愿者通过PPT讲解漆扇的基本形式、用途,朗读《漆扇吟》片段,还梳理其历史脉络——从楚国起源到各朝代发展,着重介绍明清时期工艺精细、品类丰富的特点,以“满大人”图案漆扇为例加深孩子们的直观印象,穿插的趣味问答更让现场气氛热烈。动手环节中,孩子们分组在志愿者指导下制作漆扇,学习滴入颜料、调整位置、染色晾干等步骤,亲身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与智慧。
壮锦绣球与漆扇均是承载历史记忆的非遗瑰宝,本次活动是石埠街道团工委将非遗融入社区暑期生活的具体实践,既助力传统技艺代际传承,也提升了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与文化认同感。
青秀区
近日,青秀区南湖街道金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来阵阵悠扬的音乐声。金湖社区“五老”志愿者张太光手持电吹管,正专注地吹奏经典曲目。孩子们或托腮聆听,或轻声跟唱,眼中充满着专注与好奇。
这是金湖社区“学校放假 社区开学”暑期课堂的一幕。每周二,张太光都会带着“乐器百宝箱”——电吹管、笛子、箫等,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欣赏课。“大家听,这是笛子的声音,清脆明亮……”他一边讲解,一边走到孩子们中间,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乐器,用音乐点亮他们的多彩假期。
暑假期间还有多名“五老”志愿者走进课堂,协助维持秩序,与孩子们亲切互动。“现在社区共有30余名‘五老’志愿者,他们退而不休、无私奉献,是社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此外,社区还同高校、企业开展合作,吸引更多大学生志愿者、退休老党员、社区能人加入,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成长。”金湖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学校放假 社区开学”暑期活动是金湖社区自2007年起持续开展的惠民服务,是社区“寓教于乐,健康成长”的生动实践。该活动既缓解部分家庭假期“看护难”问题,也是社区凝聚志愿者力量、服务居民的重要平台。目前,该活动已形成艺术启蒙、文化素养、手工实践、科普教育四大课程板块,开设超过20门特色课程。
良庆区
近日,良庆区科协“社区科普大讲堂”暑期专项行动在良庆镇蟠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圆满落幕。本次行动以“培育科学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启蒙创新意识、融合社区科教”为目的,通过4场不同主题的体验活动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体验,为社区青少年开启了别开生面的暑期科技之旅。
仿生创想:机械螃蟹的诞生
“螃蟹的步足为什么能灵活运动?”在理论环节,科普志愿者通过生物力学原理揭开了仿生学的奥秘。实践桌上,马达、齿轮、塑料板等材料整齐排列。孩子们在指导下组装机械螃蟹,当作品成功“横着走”时,现场爆发出欢呼。
手动生电:当科学遇见创造力
手摇发电机实验区,科普老师用“电磁感应”原理串联起法拉第的故事。孩子们摇动手柄,看着小灯泡逐渐亮起,直观感受能量转换。“我摇得越快,灯泡越亮!”活动还延伸至智能语音技术演示,孩子们对着设备喊“开灯”,LED屏应声亮起,科技的神奇魅力在互动中具象化。
小朋友们在组装手摇发电机
阳光动力:追逐太阳的小车
太阳能小车制作区,孩子们正为车辆安装光电板。“为什么阴天小车跑得慢?”志愿者讲解光伏效应。测试环节,各组小车在阳光下展开了速度比拼。
开展太阳能小车竞速比赛
电路探秘:串联并联的魔法世界
在电路实验讲堂,科普老师用‘电流旅行’比喻串联并联原理。当灯泡同时亮起时,孩子们欢呼着击掌庆祝。本次活动广泛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普资源下沉社区,丰富了社区青少年暑期生活。良庆区科协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把科技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活动。
小朋友们学习搭建串并联电路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