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有为往前赶 | 事迹展播:孙宗军、郭玲、徐智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3:10 1

摘要: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奋发有为往前赶”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人物事迹展播活动。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奋发有为往前赶”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人物事迹展播活动。

即日起,“安徽司法”开设“奋发有为往前赶”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专栏,宣传展播全省司法行政各行业各领域典型人物事迹,持续讲述法治为民好故事,不断传播安徽法治建设好声音,充分展示司法行政机关良好形象。

01 孙宗军:

十七载法援路 温暖万千群众心

人物简介

孙宗军,马鞍山市雨山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

在马鞍山市雨山区法律援助服务窗口,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时而俯身倾听来访群众的诉求,时而快速记录案件要点,时而用温和的语调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他就是坚守法律援助事业十七载的孙宗军。自2008年雨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他用专业与爱心,为弱势群体撑起法律的蓝天,见证了无数受援人在权益维护中重拾生活的希望。

勤学善教 打造过硬法援队伍

“法律援助工作专业性强,必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队伍。”这是孙宗军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此,他牵头建立了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培训机制,每年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针对基层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薄弱的问题,精心设计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培训更“接地气”。

2022年3月,在办理一起农民工集体讨薪案件时,孙宗军发现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劳动法规掌握不够。他立即调整当月培训计划,增加劳动权益保护专题内容,并邀请劳动仲裁专家联合授课。这样的“实战型”培训,17年来共开展了100余场次,累计培训基层法援工作者2300余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154人,极大提升了全区法援工作专业化水平。

建章立制 推动法援规范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孙宗军深知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先后牵头制定完善了接待、受理、指派等15项工作制度。为严把案件质量关,推动组建法律援助律师团、刑事辩护团,成立案件旁听评议小组,建立起“受理—办理—监督—评查”全链条质量管控机制。

2023年,在回访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时,受援人反映承办律师服务不够细致。他立即启动案件评查程序,组织专家评议,督促整改到位。事后,他举一反三,完善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办法》,新增“受援人满意度”考核指标,将满意度调查纳入案件质量评估的硬性要求,推动全区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创新服务 破解群众维权难题

“法律援助不是坐等群众上门,而要主动走到群众身边。”孙宗军创新推出多项便民举措。在中心设立“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实行“三优先”服务;推行“上门办”机制,让行动不便的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申请法律援助;建立家庭律师制度,为困难家庭提供“私人定制”法律服务。

记得那年,70多岁的张大爷因赡养问题需要法律援助,但因中风行动不便。得知情况后,孙宗军带领工作人员立即上门服务,当天就办妥了申请手续,并指派经验丰富的律师承办。案件办结后,定期安排家庭律师回访,帮助解决其他法律问题。张大爷在援助结束后,专程来到法援中心表达感谢:“如果没有法律援助服务,我的合法权益就不会得到保障,生活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谢谢孙主任,谢谢法律援助中心!”

十七年如一日,孙宗军始终坚守法援一线,用专业维护公平,他坚持做好每个援助案件,将法律援助工作为民宗旨贯彻始终,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位服务对象!

02 郭 玲:办“圆满”案 求最优解

人物简介

郭玲,宁国市司法局行政复议科科长

便民为民,一枝一叶总关情

郭玲深知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重要性,她将保障民生、服务群众的理念深植于心,妥善办理各类行政案件。从事行政复议工作以来,郭玲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60余件,截至目前,经其复议审查过的案件诉讼后无不利判决。

土地房屋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对相关政策的解释宣传,也是行政复议一项职责。2023年7月,水库移民甲某起诉要求市政府履行征收补偿安置职责。在庭审中,郭玲了解到甲之所以提起诉讼是对征收政策存在误解,庭审结束后,与工作人员一起耐心对其进行释法明理,在理解相关政策后,甲自愿撤诉,一起因误解产生的行政争议也得到实质化解。

规范执法,办案质效双提升

在全市培训会上,郭玲以《从复议、应诉看规范行政执法》为题,与全市行政执法单位探讨更妥当的执法方式,尽可能从源头减少行政争议。

在她看来,化解行政争议,不仅是对个案的审查,更要推动行政机关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推动与市检察院签订《关于在行政复议中共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意见》,完善行政复议与公益诉讼有效衔接等机制,减少“程序空转”;针对在个案办理过程中发现的行政执法问题,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9份,倒逼行政执法机关规范行政执法。

在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近三年全市行政机关败诉率下降约13个百分点。经过行政复议后,约90%的案件未再进入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不断显现。

精益求精,她有独门“三字诀”

在“钻”上下功夫。她在加强对行政法律法规学习的同时,以案件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对行政执法问题的敏感性和辨识力。她在对全市前五年行政应诉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编制《行政诉讼典型案例汇编》并分发至全市所有行政执法单位,供相关单位学习借鉴。

在“普”上做文章。她把普法工作融入案件办理的全过程,充分运用释法明理、调查调解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切实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以她调解的行政复议案件为原型制作的普法视频《复议保障“三农”,调解助企新生》,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4年全国农村学法用法短视频推荐名单,系安徽省唯一入选作品。

在“传”上续薪火。身为业务骨干,她尝试利用案件研讨、专题培训、针对性指导等多种方式,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助力年轻同事快速成长,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行政复议应诉队伍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03 徐智勇

一年2800余件公证的担当

人物简介

徐智勇,池州市九华公证处主任助理、执业公证员

一边是已向法院起诉催收逾期未还借款的银行,一边是仍想维持生产试图分期偿还债务的企业,可双方已然没有信任,这个结怎么解?

“公证调解+赋强公证”,徐智勇巧妙地运用这道“加法”,“除”去了企业的债务危机,“减”去了银行的不良债务。

“公证员,能不能给支个招?我们确有难处,真的不是有意拖欠……”某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先生找到徐智勇,称其公司欠下商业银行5笔借款,由于经营问题,未能按期清偿,银行已经向法院起诉,并查封了公司资产,要求评估、拍卖厂房、土地使用权及机械设备。“我们还在生产,只是产品销路不畅。如果法院启动评估、拍卖等程序,公司就得停产了。”吴先生面露难色。

徐智勇及时联系银行,了解到双方没有信任基础,便建议由公证处居中调解。调解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是破题的关键。

经过仔细梳理,徐智勇给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双方对借款本息进行确认,签订《还款协议书》,约定公司在一定期限内结清借款的利息,以后每月按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偿还债务。再为上述还款协议办理赋强公证,由被告承诺“在其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还款义务时,将自愿接受银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在徐智勇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还款协议:公司继续生产经营,按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偿还。这起债务纠纷的化解,不仅是“公证调解+赋强公证”的成功实践,也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公证智慧。

“公证不是简单盖个章,办好每一起公证都需要求真务实,以法律解惑,捧真心奉献。”扎根公证一线二十余年,徐智勇以严谨的态度在每一份公证书中践行职业信仰,通过公证服务护航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信赋能。

2023年由中国烹饪协会、池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的中国“池州鳜鱼”烹饪大赛在池州举行。九华公证处指派徐智勇为大赛提供现场监督公证服务。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有序进行,他主动与主办方、大赛组委会、专家裁判组沟通协调,详尽了解决赛流程安排,精准定位公证服务重点,精心制定专业严谨的公证方案。在选手抽签、烹饪、评委评分、成绩汇总及获奖名次确定等关键环节,他严格履行现场监督职责,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赛组委会及参赛选手的高度赞誉。

同年5月,全市重点工程九华山佛学院建设工程启动,涉及十余户村民房屋、数百亩山场林木的现场保全,以及百余户安置房的摇号分配。时值雨季阴雨连绵,为保证现场工作顺利推进,徐智勇带领团队驻扎现场,日夜奋战,最终圆满完成了各项公证任务,充分展现了公证员过硬的职业素养,有力彰显了公证的公信力。

2024年,徐智勇共承办公证案件2816件。其中,国内公证2217件,涉外公证590件,涉港澳台公证9件,办证量位居全市执业公证员首位。同年,其荣获“池州市金牌职工”称号。

策 划

安徽省司法厅宣传教育处

安徽省法治宣传和研究中心

编辑:钱若琪

校对:黄阳阳

审核:徐春节

安徽省司法厅出品欢迎投稿到邮箱sft7000@163.com

看完记得点个“

赞”“

来源:安徽司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