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偏偏有些人还穿着短裤短袖跑早市,结果一场秋风吹下来,鼻涕流得比自来水还勤快。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候,身体就像个“气血银行”,存得不够,过了这秋,就要透支整个冬。
一到白露,空气中那点儿凉意就像是悄悄摸上来的手,一不留神就让人感冒、咳嗽、上火、乏力。俗话说:“白露身不露,早晚凉飕飕。”
可偏偏有些人还穿着短裤短袖跑早市,结果一场秋风吹下来,鼻涕流得比自来水还勤快。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候,身体就像个“气血银行”,存得不够,过了这秋,就要透支整个冬。
很多人以为秋冬才要进补,忽略了白露才是调养的“黄金口子”。这时候身体的“收”与“藏”功能开始启动,气血开始由表入里,五脏六腑进入养精蓄锐的阶段。错过白露养生,等到冬天再补,那就像是冬天才想买棉衣,早晚冻出病来。
多数人对节气养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喝点粥、吃点梨、少吹风。说实话这些做法就像给电动车贴膜,遮点阳光可以,真遇上寒风暴雨,根本不顶用。真正有效的养生,是要从脾肺入手,从气血调起。白露时节,最怕的不是冷风,而是气虚、血弱、脾湿、肺燥,这些问题不解决,表面再怎么保暖都没用。
脾是气血之源,肺是气血之母,这时候若脾肺虚弱,就像是仓库进不来货,出不去货,人自然就开始疲、乏、困、懒,甚至情绪低落,抵抗力也跟着一泻千里。数据显示,秋冬季节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疾病复发的人群比例高达68%,其中有四成是在白露前后身体状态开始走下坡路的。
在某小区的体检车里,60岁的大爷检查报告上赫然写着“轻度贫血、肺气虚、肠胃功能减退”,他自言“天气一凉就没精神,走几步就喘”,其实这并不是老了,而是该养的没养、该补的没补。白露养生不在多补,而在“补对”。
一个被忽视的事实是,白露后肺气最易受伤,若再加上脾虚,就像是锅底没火、锅盖漏风,气血自然生不出来。
很多人秋天一感冒就喝姜汤,以为能驱寒,其实只是暂时“假热”。若脾胃虚寒、肺气不足,姜汤喝再多也只是“表热里寒”,反而加重内耗。真正的养生,是在白露这个节骨眼上,把脾肺调顺,把气血补上,让身体顺着节气走,才不会逆行出事。
有人问,为啥秋天容易情绪低落,睡眠变浅?其实这背后也藏着脾肺的问题。脾主思,肺主悲,一旦这两脏虚了,情绪就容易出问题。有资料指出,秋季抑郁症的发生率比春季高出23%,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气血不足,影响到脑供血和神经递质分泌。
白露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它是“阳转阴”的关键时刻。就像农田要封冻前最后一次施肥,身体也要趁现在把阳气收回来,把气血存起来。《黄帝内经》早就说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阴从白露起,错过就等明年。
秋燥不仅让鼻子干、咽喉痛,还能“燥”到肺里,造成呼吸浅、咳嗽反复,甚至诱发哮喘。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秋冬季是慢阻肺发病率最高的时段,尤其白露前后是症状加重的高峰期。这不是小事,如果从现在不调理,到了深秋、初冬,问题会成倍放大。
一个常被忽略的细节是,白露后湿气虽减,但人体内的“夏湿”还未完全排出。很多人以为“秋高气爽”就没湿气了,其实身体湿气沉得更深,尤其是脾虚的人,湿邪停在中焦,最容易造成食欲差、腹胀、便溏、四肢沉重。
秋补不一定要吃大鱼大肉,关键是补得进去、吸收得了。有些人吃得再好,还是面黄肌瘦,问题就出在脾胃功能虚弱。脾胃一弱,补品就成了“垃圾堆”,不但不吸收,还加重负担。所以白露调养,首要之务是“健脾”。
健脾不是光喝粥就够了,而是要从生活习惯上动手,比如少吃生冷、多做温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波动。很多人白露后还在吃冷饮、西瓜,说是“还没过瘾”,结果肚子先罢工。脾最怕寒,冷饮就是它的“天敌”,再好的药也救不起天天喝冰奶茶的脾胃。
肺的调养则更需要“润”,润肺不是靠糖水,而是靠“养气”。气足了,肺才有力气运行,才不会干咳、气短。秋梨、百合、银耳、枇杷膏,这些是润肺的“老朋友”,但光靠吃不行,还得靠呼吸训练、清晨慢走这些“内功”。
中医有句话叫“肺为娇脏”,意思是肺最怕外界刺激,经不起风吹雨打。白露后早晚温差大,很多呼吸道疾病都是“贪凉”惹的祸。尤其那些喜欢一觉醒来踢被子、睡觉不关窗的人,等到咳嗽找上门,才后悔晚了。
白露时节,情绪管理也是一剂“好药”。秋季情绪易感,若再加上气血不足,人就特别容易烦躁、悲伤、易怒。调情志,其实也是在调气血。适当晒太阳、多走动、少熬夜,是对身体最大的善待。
养生从来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顺应时令、贴近身体的长期陪伴。白露节气,是一年中最容易被忽视却最关键的调养节点。不求大补,只求顺时而养,补对五脏,强身固本,到了冬天,自然少病无灾。
有人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其实也是身体“清点库存”的时节。你这一年累积了多少疲惫、透支了多少睡眠、吃了多少寒凉,全都会在白露后浮出水面。现在开始调养,不是为了现在舒服,而是为了冬天不生病、来年不吃亏。
气血不是天生的,是靠一点一滴养出来的。白露一到,日照减少、夜长昼短,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如果不顺应这份“内收”,反而继续外耗,等到入冬,身体只会更虚更弱。
所以说白露养生,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把空调温度调高一点、把晚睡的习惯改一改、把暴饮暴食的嘴管住点,这些看似小事,都是为身体“打地基”。你对身体的每一份珍惜,它都会记在账上,冬天自然回报你一个强健的自己。
别再等了,白露之后的每一天,都是调养气血、修复脾肺的好时机。从现在开始,早睡早起,三餐有节,少寒多温,多润少燥,让身体顺着节气去走,把脾肺补足,把气血养满,才能安然过冬,来年精神抖擞。
一句话总结:白露养得好,寒冬不来找。
你也来聊聊,你在白露节气有哪些独门养生小妙招?或者最近身体有没有什么变化?欢迎留言分享经验,一起为健康加分!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报告[R].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健康养生白露节气指引(2024版)》[Z].
声明:以上内容仅作健康科普用途,非诊疗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本文不含虚构内容,所有信息基于权威资料整理,旨在传播科学健康知识。若有侵权或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
来源:岐黄张大夫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