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1月6日,一名军统少将被押送到南京,关进保密局看守所,老蒋在得知此人被关闭后,震怒万分,因为他实在不敢相信,戴笠信任的人,居然是我党的卧底,老蒋亲自下令处决这位军统少将。
1949年1月6日,一名军统少将被押送到南京,关进保密局看守所,老蒋在得知此人被关闭后,震怒万分,因为他实在不敢相信,戴笠信任的人,居然是我党的卧底,老蒋亲自下令处决这位军统少将。
那时候,国民政府正打算撤离南京迁往广州,这位军统少将,也在这时候走上了刑场。
负责执行死刑的是他过去的同事,面对过去的同事,他很淡定表示:“兄弟,枪打得准点!”话音未落,枪声炸响,就这样他的鲜血染红了雨花台的黄土,这时候距离新中国成立还有246天,他倒在了黎明的前夕。
然而,在16年后,这位军统少将的妻子来到了上海市政府门口,十分激动表示“我要见市长,我要为我的丈夫正名。”
随后,他被带到了市长办公室,她在见到时任上海市长曹荻秋,拿出了一本发黄的本子:“这是我丈夫的笔记,不管你们信不信,他是无辜的。”
当曹荻秋看到本子上的名字和里面的内容的时候,十分震惊,当即表示:“我得汇报中央,这件事已经超出了我的权限!”
那么这位军统少将究竟是谁?有一段什么样的人生,为什么曹荻秋在看到名字和内容后,表示自己这件事情已经超过我的权限,今天来聊下这个事情。
周镐出生于1910年,湖北罗田一户农民家庭。
贫苦的家庭的让周镐的父母明白想要改变自己命运,除了读书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所以在周镐六岁的时候,便送他到私塾读书,来到私塾读书后,周镐很快就掌握了各项知识,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父母对此很是满意。
随后他进入了小学读书,在小学读书的几年,周镐继续保持读私塾时候的情况,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接着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武汉私立成呈中学。
在武汉私立成呈中学期间,周镐不仅接触到了新同学,同时也触碰到了全新的思想,在这期间,他对国内的情况,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认为读书改变不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于是他决定投笔从戎。
之后,他成功考入随营军官学校(后改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步兵科学习。
然而在老蒋管理该学校后,老蒋便对自己的学生加强了教育和控制,希望能让他们成为了自己独裁统治的帮手。
老蒋的举动,让周镐十分不满,觉得他这样做,和自己的初衷完全不一样,所以在一次政治考试中,周镐表达了自己的不满,随后他以思想不纯为借口被开除。
之后他来到了上海并参加了十九路军,随后在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参加了淞沪抗战。
在这之后,周镐又跟随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发起了福建事变,福建事变后,十九路军被裁撤,之后周镐打算回到故乡在做打算,在经过上海回到故乡,在抵达汉口的时候被宪兵逮捕,这一年他24岁。
在之后,负责审讯周镐的是他过去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在见到周镐后力劝导他:“治平兄,你是黄埔出身,何不加入复兴社?这样,过去的一切就可以一笔勾销了。”
周镐产生了动摇:“如果我参加了复兴社,过去的一切真的能一笔勾销吗?”
朋友十分肯定的表示,于是周镐决定加入军统,担任担任军统武汉站站员。
就这样,周镐开启了自己军统生涯。
加入军统不久,周镐又遭到逮捕,汉口军统方面觉得他有嫌疑,之后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是子虚乌有。
被释放后,他又留在了军统工作,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军统核心人员周伟龙,并获得了他的赏识,而后在他的帮助下,周镐由汉口调到了贵州,接着又被调到了广东,在这期间他干过了军统方面各个行当,由于他表现很出色,让其获得了戴笠的青睐,而他也从尉官慢慢的升迁到校官。
在这之后,戴笠让他去接触周佛海,随后他和周佛海建立了联系,并且和周佛海称兄道弟。
在周佛海的安排下,周镐又被汪伪政权委任为少将科长,期间他凭借这个身份和孙良诚、张岚峰、吴化文、郝鹏举等伪军将领建立了关系,同时还结识了我党人员徐楚光,凭老乡加同学的关系,两人频频往来,相见恨晚。
在这期间,周镐凭借自己和周佛海的关系,收集了不少来自汪伪内部的重要情报,这让戴笠很是满意,随后周镐的军衔被提升为少将。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日寇无条件投降,在南京的周镐接到了重庆方面的命令,要求他秘密接管南京汪伪政府工作。
为了方便他的工作进行,周镐被任命为“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总指挥,之后他以很短的时间成立指挥部,随后他以最快的速度接管了日伪重要机关、处置汪伪汉奸。
期间,有不少汉奸被捕,被捕后他丝毫没有顾及过去的颜面,将不少罪大恶极的汉奸处决。
这家事情,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百姓们拍手叫好,汉奸和相关利益团体,对周镐恨之入骨,打算将他弄下台,随后以各种手段威逼利诱,然而周镐压根都不害怕,而是继续自己的工作。
看到各种办法不可以,开始诬陷周镐“贪污”,这让戴笠很是生气,撤销了他的职务,将他关了起来。
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飞机失事而死,随后周镐在军统内部好友的帮助下,才离开了关押自己八个月的监狱。
这时候,好友徐楚光找到了周镐,并进行了一番长谈,经过这一番长谈后,周镐对生活重新燃起了渴望,随后他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同时被委任为“京沪徐杭特派员”,任务是收集国军的军事情报和做策反工作,这样一来周镐成为了军统内部的一位红色间谍。
周镐成为党员第二年,妻子吴雪亚也成为了一名党员,在这之后两人互相配合,多次顺利完成了组织上交代的工作。
在这期间,徐楚光不幸被捕,导致周镐被逮捕,然而徐楚光宁死不屈,加上党组织及时作出补救,让敌人一时间找不到证据,随后周镐被释放,然而敌人已经盯上了周镐,组织上为了安全起见,让周镐来到苏北待命。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周镐接到,苏北军区政治委员陈丕显指命令,要求他策反孙良诚和刘汝明起义,然而这时候敌人已经提高了警惕,周镐只能只身进入孙部和孙良诚谈话:“事情很明显,摆在军座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继续抵抗,给蒋介石当炮灰,被消灭;一条是战地起义,绝处逢生。我们撇开自己的名利不说,也要为一两万官兵的性命着想啊!”孙似同意起义。
然而,这时候,老蒋又给了一封信,让孙良诚产生了动摇,决定对老蒋唯命是从。
就算如此,我党依旧没有放弃孙良诚,而是进行了多番劝说,这时候孙良诚才产生了动摇,随后才决定投降。
成功劝降孙良诚后,粟裕致电华中支前司令部政委曹荻秋,令曹转告周镐:孙良诚、王清瀚给刘汝明,周镐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于是他让孙良诚和王清瀚给刘汝明写了一封信。
随后曹荻秋又给周镐写了一封信,信中对周镐策反刘汝明一事给了一个建议 :“工作可以进行,但要采取若即若离的方法,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贸然去敌区。”
然而,为了能尽快完成组织上工作,周镐决定和孙良诚一起前往敌占区接触刘汝明,随后便前往刘汝明部。
随后,刘汝明和孙良诚见面,两人见面后:“子亮兄,我完全是无可奈何地听人摆布,请子亮兄务必拉我一把,让我去江南与家人团聚。”
之后刘汝明安慰了孙良诚,刘汝明认为:老蒋对咱们原西北军的部队一向视为杂牌,既打击排挤,又控制利用。目前四面都是老蒋的嫡系部队,军中耳目众多,起义当从长计议,谨慎行事,否则,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随后他询问了我方的代表,当得知是周镐这位戴笠曾经的红人后,甚至他的能力,十分不愿意相信周镐居然成为了我党的一员。
这些年的军旅生涯,他知道我党和国军内部有不少双料间谍,这让刘汝明很担心周镐是双面间谍。
虽然,刘汝明部受老蒋重视,但是他忠于国民党,随后他安顿了孙良诚后,接着将这件事情上报给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
随后,刘峙将几人逮捕并将孙良诚、王清瀚抓到徐州,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召见了孙良诚和王清瀚,他声色俱厉地责问孙、王为何“率部投共”?
孙良诚毫不客气,把责任全推给周镐和王清瀚,并一再表白自己是忠于党国的,进入共区后仍一心想着要回来。
这时候,刘峙压根不愿理会这件事情,于是将几人交给南京的老蒋。
随后,周镐被抓到了保密局,随后毛人凤对周镐进行了严刑拷打,然而周镐宁死不屈,丝毫没有向敌人透露任何的机密。
之后,毛人凤将这件事情汇报给老蒋,老蒋在得知周镐居然是我方的间谍,这让老蒋十分愤怒,于是亲自下来处决周镐,1949年1月6日,周镐被送到了雨花台,随后被自己过去的同事处决,年仅39岁。
周镐死后,妻子和孩子们一无所知,随后带着孩子们回到了湖北罗田生活,在这之后,有人告诉周镐已经去了台湾,然而李华初压根不相信,打算为丈夫证明。
随后她找到了丈夫的日记,来到上海交给了曹荻秋,曹荻秋十分重视,第一时间上报给组织,随后恢复了周镐的名誉,家属享受烈士待遇。
然而,周镐死后,他的遗体一直没被找到,所以周镐、王清瀚、谢庆云、祝元福等三位烈士的遗像一起挂在雨花台,供后人纪念。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来源:墨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