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毛主席女婿葬礼:亲朋来八宝山送别,李讷痛哭:大师傅走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2:48 1

摘要:王景清同志生于1927年,陕西榆林人,那地方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他从小就接触革命思想,9岁加入儿童团,这是少先队的前身,在根据地帮忙站岗放哨,传递情报。13岁时,因为是烈士家属身份,破格参加八路军。那时候抗日战争正激烈,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后方警卫

一则消息在2021年春季传开,王景清同志,这位从陕北走出的老革命,悄然离开了人世。他的离去不只牵动家人,还让许多老同志和普通民众驻足缅怀。

王景清同志生于1927年,陕西榆林人,那地方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他从小就接触革命思想,9岁加入儿童团,这是少先队的前身,在根据地帮忙站岗放哨,传递情报。13岁时,因为是烈士家属身份,破格参加八路军。那时候抗日战争正激烈,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后方警卫工作,后来进入中央警卫团,负责毛主席的安全。那些年,他跟随中央领导转战各地,包括西柏坡时期,还担任过刘少奇同志的警卫。

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与板门店停战谈判的中方代表团警卫任务。整个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他都在警卫岗位上,工作严谨细致,深受领导信任。要知道,警卫工作责任重大,能长期干这个岗位,说明他政治可靠,作风过硬。60年代,他调到昆明军区锻炼,担任军区公安总队警卫科长和警卫团团长等职。1979年,提升为云南省军区怒江军分区参谋长,1982年从这个岗位离休,返回北京。

他的革命历程不光是个人事迹,还连着陕北那片热土。陕北是党的革命摇篮,王景清同志从那里走出来,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全过程。建国后,他继续在军队工作,贡献力量。离休后,他把精力放到写作上,完成《神府红军游击队》一书。这本书记录了1933年至1937年陕北神府地区红军游击队的斗争,从7人小队发展成红三团,建立根据地,与敌人周旋。

2008年,这书改编成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影响不小。电视剧20集,讲述游击队在血雨腥风中坚持斗争的故事,许多观众看了后,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了解。

李讷同志是毛主席的女儿,1940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她第一段婚姻后离婚,带着儿子生活,那时候日子过得不容易。1984年,经毛主席原卫士长李银桥夫妇介绍,她认识了王景清同志。当时王景清也离休,刚从云南调回北京,两人年龄差13岁,但都经历过婚姻波折,很快就走到一起。婚礼简单,在家摆一桌,请了李银桥夫妇、叶子龙和几位中央办公厅同志。杨尚昆同志派秘书送贺礼,包括枕套和糖果,还有贺信。

婚后,王景清同志正式离休,转关系到北京。他们过着普通老百姓日子,低调朴实。王景清同志揽下家务,买菜做饭,拉煤修门窗。李讷同志身体不大好,他细心照顾,还带她看病。冬天,他拉白菜回家腌酸菜,邻居都熟悉他。街坊说,自从他来了,李讷同志日子好多了。两人文化水平不同,但相处和谐。

李讷同志懂京剧,王景清同志不感兴趣,但他们互相包容。晚年,王景清同志写书,李讷同志帮忙整理资料,利用历史知识提建议。两人还一起练书法,讨论笔法。他们的婚姻维持近37年,直到2021年王景清同志离世。

2021年3月1日上午6时58分,王景清同志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94岁。3月3日上午9点,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李讷同志携儿子王效芝出席,众多老战友、亲属和民众排长队送行。厅内摆放花圈,遗体覆盖党旗。书法家汪志送“浩气长存”作品,并写悼诗。

结束后,遗体火化,安葬八宝山。王景清同志离去后,他的作品继续影响后人。《神府红军游击队》电视剧重播,陕北老区人民整理他的事迹,建纪念场所。王效芝继承父亲精神,参与历史研究。党内同志成立小组,出版他的手稿补充版。学校教材引用他的经历,教师讲解警卫职责。媒体报道他的生平,八宝山成缅怀地,每年清明有人扫墓。

来源:平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