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丁园:一双巧手,剪出时代芳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11:56 3

摘要: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

江苏女性的暖心家园

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主理人为抓手,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从对近24万名巾帼“新农人”开展专项培训,到为4.28万名创业妇女提供160亿贷款支持,再到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超9000场次,在妇联组织的助力下,巾帼主理人们在乡村“绽放灿烂的焰火”。【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专栏将带领大家走近江苏的乡间巾帼主理人们,感受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丁园

剪纸来自于乡土,传承于乡土。作为乡间巾帼主理人,就是要扎根乡土,探索剪纸艺术的更多可能,同时宣传本地文化。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非遗课堂上,宿迁市宿城区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丁园神情专注,随着剪刀灵活地游走,纸上逐渐勾勒出图案。在丁园看来,剪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源远流长,宿迁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刀剪并用、剪刻结合,形成了汇通南北、兼容并蓄的独特风格。“这节课讲的是跟季节有关的剪纸习俗。我经常告诉学生,静下心来,情感就会流淌到你的指尖,手中自然会呈现出一幅情感饱满的作品。”

丁园的母亲穆智玲是宿迁市剪纸非遗传承人,父亲是美术版画家。受家庭氛围影响,丁园还不会走路时就坐在板凳上剪纸。“小时候没什么玩具,剪一个镂空的小窗花,光透过窗花落在地上就有影子,很好玩。”长大些,母亲便让丁园负责传统节日剪纸,有街坊邻居来寻鞋样、肚兜花样、包被花样,丁园也凑到母亲和外婆身边看。丁园的手很巧,看几遍自己就能剪出来,作品虽然稚嫩,却有模有样。

2008年,丁园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跟随母亲深入学习剪纸技艺。那时,穆智玲正忙着举办校园剪纸展,带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剪纸比赛,培训剪纸人才。母亲忙不过来的时候,丁园就前去帮忙。

2015年,海城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孙立峰受邀为宿迁中小学美术老师培训,丁园也参与了培训。课堂上,孙立峰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丁园也跟着剪。孙立峰看到丁园剪出的作品后特别惊喜,觉得她剪纸的构图有层次感,特别适合进行剪纸主题创作。于是,丁园便拜孙立峰为师,细致地学习剪纸艺术中黑白灰的处理关系、主体和辅助关系、透视关系等理论。

在师父的指导下,丁园第一次参加全国性剪纸比赛便获得金奖。从那时起,丁园带着剪纸作品走出国门,前往美、英、日、韩学习交流,积极宣扬中国剪纸文化,至今已有上百幅作品被国际友人收藏。“孙师父觉得我在镂空剪纸上有了一定的造诣,但剪工还欠缺火候,便给我介绍了高密市非遗传承人李金波师父,让我跟着李师父学习剪工。”李金波考验了丁园三年才正式收徒,带她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范祚信门下。

在丁园看来,剪纸是传统纹样的活化石,石刻、木雕、玉雕、刺绣等很多传统手工艺中的图案都能在剪纸中找到原型。“比如铜器上的纹路是剪纸的鱼鳞纹,石狮子脚下踩的绣球来自剪纸的铜钱纹。玉雕师傅看到一个剪纸图案好看,雕刻成了一件玉器,木雕师傅又刻成了版画,这些都是从剪纸延伸出来的。”

然而,剪纸在今天属于非常小众的文化消费,变现能力有限。老一辈艺术家,更多以研究整理剪纸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为己任。丁园思考后认为,手艺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传承就会成为问题。“所以我们要变通、融合,既保留剪纸的传统技艺,又要符合当下的审美。比如过去剪生肖鼠有关的作品《老鼠娶亲》,老鼠是写实的,现在人并不喜欢。我就用拟人化的设计,剪出来一个胖嘟嘟的小老鼠,穿着裤子、大褂,吹着喇叭、跳着舞,特别受孩子们喜欢。剪生肖猪,我就剪一个胖胖的小猪,蹲在那里,耳朵一个耷拉着,一个飞起来的,让人能从静态的画面中能感受到动态美。”某国际品牌迎合中国新年和剪纸结合做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卖得特别火。受此启发,丁园设计了项羽、虞姬等剪纸图案的帆布包、笔袋、围巾,以及剪纸元素的发簪、耳饰等汉服配饰,既探索剪纸的更多可能,又宣传当地文化。

助力非遗进校园,引领乡土人才

多年来,丁园一直助力非遗剪纸进校园。一次,学生在非遗成果展活动上把红色剪纸作品贴在白色长裙上面,复刻出一款热播电视剧的戏服。然而,演出结束后,剪纸图案就破损了。丁园尝试用植绒布代替纸张进行改良,并且加上半透明的纱作为里衬,让剪纸图案变得更加牢固。“我们改良后的作品在当地妇联举办的三八节晚会上亮相后,吸引了很多人关注。”

2019年5月,丁园为淮海技师学院学习剪纸的学生搭建了线上销售平台“青春淮海”剪纸驿站。从经营剪纸小件、文创产品,到接受企业合作订单,丁园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丁园与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签订大学生双创项目。她带领学生以抗日英雄彭雪枫加入中国共产党、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等事迹为原型,创作出一系列剪纸作品。

近期,丁园与母亲等九名剪纸艺人共同创作出13米长的剪纸作品《运河新境》,融进了大运河中段在宿迁地区四县两区所有的历史标志性建筑和风景,从设计到制作共花费了三年半的时间。“前期,我们一直思考如何把新盛街、祈福楼、双塔等地标建筑和大运河融合到一起。实地采风后,我们决定参考《清明上河图》的表现手法,把它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创作。考虑到运河的历史文化很长,我们在人物创作上弱化了年代背景,以剪影的形式表现。”

作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宿城剪纸”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丁园不断推进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先后组织开展了“民间文艺体验营”“非遗传承少年行”等活动30多场。“我想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宿迁的地方文化,从而喜欢上我们的文化。”

校对:林洋

审核:杨易霖

总编:陆艾涢

来源:江苏省妇女联合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