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正史里的开国皇帝——吴武烈帝孙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11:05 1

摘要: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他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以勇武善战起家,从镇压黄巾起义中崭露头角,到讨伐董卓名震天下,虽英年早逝,却为子孙留下了 “江东基业” 的雏形。其一生,是东汉末年 “以军功立世” 的典型,更是东吴政权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他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以勇武善战起家,从镇压黄巾起义中崭露头角,到讨伐董卓名震天下,虽英年早逝,却为子孙留下了 “江东基业” 的雏形。其一生,是东汉末年 “以军功立世” 的典型,更是东吴政权 “三世基业” 的起点。

孙坚出身寒门,史载其 “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少年时便以胆识过人闻名。十七岁那年,孙坚随父乘船赴钱塘,途中遇海盗胡玉等劫掠商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海盗见其神态自若,误以为是官兵围剿,慌忙弃财而逃,孙坚追击斩杀数人,自此声名远播,被召为假尉。简单概括就是,孙坚他爹劝他别管闲事,孙坚却说“这事我管定了”,然后用勇敢和智慧战胜了盗贼。

此后,孙坚历任盱眙丞、下邳丞,所到之处 “甚有威惠”,深得吏民敬重。东汉末年,地方豪强横行,孙坚却能以刚正之姿治理地方,既显其军事才能,更露理政天赋。寒门出身的背景,让孙坚更懂民间疾苦,也更易与士卒共情,这成为他日后领兵的重要优势。

中平元年(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东汉朝廷急调各地兵马镇压。孙坚以佐军司马之职,招募乡勇千余人,随右中郎将朱儁征讨黄巾。

在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黄巾军坚守城池,官军久攻不下。孙坚身先士卒,“乃与麾下数十骑突其围,斫贼徒,所杀伤甚众”,却不慎坠马受伤,隐匿于草中才得以脱险。伤愈后,他再度率军冲锋,最终随朱儁攻破宛城,平定黄巾。因功,孙坚被擢为别部司马,正式跻身军旅要职。

此役不仅让孙坚积累了军事经验,更让他结识了朱儁等朝中将领,为后续发展搭建了人脉基础。

中平六年(189 年),董卓入京乱政,“废少帝为弘农王,而立陈留王为帝,是为献帝。悉发掘陵墓,取其金宝。奸乱宫人公主”,天下诸侯共推袁绍为盟主,起兵讨董,孙坚亦率军响应,隶属于袁术麾下。

讨董联军虽声势浩大,却各怀私心,“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唯有孙坚奋勇西进。在阳人(今河南汝州)之战中,孙坚率军击溃董卓部将胡轸、吕布,“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等”(《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此役即演义中 “关羽温酒斩华雄” 的原型,史实中斩杀华雄的实为孙坚。战后,董卓忌惮孙坚勇猛,遣使求和,许以高官厚禄,孙坚怒斥: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拒绝董卓之后,孙坚继续进军洛阳,途中 “于城南甄官井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吕思勉《中国通史》评价 “坚之讨董,实为联军中最具血性之举,其刚直不屈,不仅扬名天下,更让江东子弟闻声归附,为孙氏集团凝聚了早期力量”。

讨董卓之战后,关东联军瓦解,诸侯割据加剧。孙坚受袁术派遣,率军攻打荆州牧刘表,欲为袁术开拓疆域,也为自己谋求立足之地。初平二年(191 年),孙坚率军南下,与刘表部将黄祖在樊城、邓县(今湖北襄阳一带)交战,屡战屡胜,“黄祖败走,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一代名将,意外死于暗箭,时年三十七岁。

孙坚虽死,却为江东基业留下了关键遗产:其一,他招募的江东子弟兵,成为日后孙策、孙权起兵的核心力量;其二,他在讨董、镇黄巾中积累的声望,让孙氏在江东 “名德著闻,为江表所归”;其三,他与袁术的依附关系,为孙策后续借兵平定江东提供了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孙坚的治理理念也影响深远。他在领兵期间,“所到之处,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与其他诸侯 “纵兵劫掠” 形成鲜明对比,这让江东百姓对孙氏心生好感,为孙策、孙权后续经营江东减少了阻力。

孙坚死后,其子孙策暂时依附袁术,后借兵平定江东六郡,实乃继承孙坚遗志。孙策在江东征战时,常以 “父之旧部” 号召将士,“坚昔时吏士多归之”,可见孙坚的声望对孙策的助力。孙权继位后,追尊孙坚为武烈皇帝,将其与孙策并列为东吴 “开国之基” 的核心人物,足见孙坚在东吴政权中的象征意义。

从历史脉络看,孙坚的一生虽短暂,却串联起东汉末年的关键历史节点:镇压黄巾,他是东汉统治的 “救火者”;讨伐董卓,他是汉室尊严的 “捍卫者”;经略江东,他是地方割据的 “开拓者”。

此外,孙坚的家风也影响深远。他 “性阔达,好奇节” 的特质,传递给孙策、孙权,让孙氏兄弟既能礼贤下士,又能在乱世中保持坚韧。正如《三国志》所载,孙权称帝后,常对群臣言 “孤承父兄之烈,幸得定江东”,将孙坚视为东吴基业的起点,这一认知也被后世史学界认可。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中评价孙坚:“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来源:硕鼠无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