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潮水缓缓退去,辽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湿地的滩涂上,一群圆润西太平洋斑海豹(以下简称斑海豹)正慵懒地享受着日光浴,时而用鳍肢挠痒,宛如在东北澡堂里惬意“搓澡”的顾客。这群“海上大熊猫”,成为盘锦生态保护最生动的见证。
潮水缓缓退去,辽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湿地的滩涂上,一群圆润西太平洋斑海豹(以下简称斑海豹)正慵懒地享受着日光浴,时而用鳍肢挠痒,宛如在东北澡堂里惬意“搓澡”的顾客。这群“海上大熊猫”,成为盘锦生态保护最生动的见证。
斑海豹在晒日光浴。
这些憨态可掬的画面于8月21日被央视新闻客户端推送为“呆萌胖宝斑海豹上演‘东北式搓澡’”迅速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
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在辽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观测到的斑海豹数量达到近400只,这个数字是2021年的两倍。
斑海豹数量增长标志着辽河口湿地的水质优良,同时有足够的食物资源,能够补给它们日常的营养需求。
盘锦湿地保护协会海洋动物研究室长年跟踪检测显示:去年监测到的斑海豹数量最高达393只,按照每年20%至30%的增长率,今年有近400只。斑海豹每年5月开始陆续游离,监测到了有斑海豹留守现象。
亲吻。
盘锦市通过多方协作构建了“天空地人”全方位保护格局。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市林湿局、盘锦海警局等部门联合盘锦湿地保护协会和众多志愿者,通过海陆空立体巡查,24小时值守,全面加大保护力度。
斑海豹种群的恢复得益于盘锦市近年来实施的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盘锦市实施了全国最大单体“退养还湿”工程,以及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恢复滨海湿地8.59万亩,新增自然岸线17.6公里,为斑海豹提供了更好的繁殖和栖息环境。
曾经被养殖塘割裂的生态廊道重新连贯,碱蓬草恣意蔓延,再现红海滩壮美奇观。各类野生动物增加到497种,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升。
国家级媒体的报道坐标系里,盘锦从资源型城市向“国际湿地城市”的蜕变具有样本价值。综合各种数据,显示近年来盘锦湿地保护率直线上升。
憨态可掬的斑海豹。谢刚 郭志玲 摄
这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体系,使辽河口湿地成为全球候鸟迁飞通道关键节点的同时,更搭建起连接西太平洋生态廊道的桥梁。
斑海豹不仅是“辽河口湿地三宝”之一,更是这片湿地生态系统的“活名片”,它们的存在,标志着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斑海豹的保护,不仅是对一个物种的守护,更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维护。
8月21日,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辽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2025年有近400只斑海豹被观测到》为题,《共同关注》栏目,以《辽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今年有近400只斑海豹被观测到》为题;8月22日,CCTV-4(亚洲)《今日环球》栏目和《中国新闻》栏目先后以《辽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今年观测到近400只斑海豹》为题,报道了辽河口湿地的生态成就。
这些珍贵画面来源于我市辽河口生态文明的记录者、摄影人谢刚和郭志玲夫妇,他们用大量影像构建起辽河口生态档案。
来源:盘锦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