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平台,信任比流量重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11:12 1

摘要:如果按照正漏斗的模型进行放大,想卖更多货的前提,肯定是最上层的开口越宽越好,也就是最开始曝光的范围越大越好。不过,曝光越大,营销成本自然也越高。每多覆盖一个人群,就得多花一份广告费。这中间就必然有花了冤枉钱,造成的资源浪费。

过去做营销,“正漏斗”是最常见的模型。说的就是广告从投放到转化的过程,像个上宽下窄的漏斗:

先广而告之,把你的产品曝光给100个人;这100个人中,有20个人对产品感兴趣;最终,有5个人下单,产生了交易。像漏斗一样,层层下渗,人数越来越少。

如果按照正漏斗的模型进行放大,想卖更多货的前提,肯定是最上层的开口越宽越好,也就是最开始曝光的范围越大越好。不过,曝光越大,营销成本自然也越高。每多覆盖一个人群,就得多花一份广告费。这中间就必然有花了冤枉钱,造成的资源浪费。

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小红书上,用户非常在意其他用户的评价,一旦你广撒网,命中了大量目标之外的人群,他们的差评会让你后续的营销难度急剧攀升。

举个例子,有一个主打「成分健康」的彩妆品牌,本来预想的目标用户是一线都市白领。因为成分健康,那原料成本一定会增加。同时会牺牲一部分上妆效果,比如不太显色、持久度差等等。追求妆效自然,更在意成分,支付能力又强的一线都市白领,确实是合适的目标用户。

但是,品牌在新品放大期,并没有只针对目标用户进行推广,而是选择用头部达人带货,轰炸市场。要知道,头部达人的粉丝人群非常广泛,而且,更大量的用户其实是在意妆效和性价比的。为了提高转化率,达人在直播时,只能拼命地讲上妆效果。结果就是,销量虽然冲上去了,口碑却一落千丈。学生党抱怨性价比低;普通上班族觉得扛不住长时间工作。这些负面口碑,反而让真正适合这款产品的人不敢下手。

你看,当你选择大面积轰炸的正漏斗逻辑时,不只会浪费大量预算,也无法测试出有效的卖点与营销话术,非目标用户的差评,更会让后续的营销举步维艰。

所以,在小红书平台,当我们希望提高营销效率,更精准有效地放大影响时,更好的方法,就是“反漏斗”:

先识别出核心人群,也就是更有可能对产品感兴趣的用户。这类人群规模可能不大,但最有可能被你的产品打动,转化率最高。你需要用适配的内容精准地触达他们,并且服务到位。充分渗透核心人群后,再找其他高潜人群。通常是那些已经开始购买,并且评价还不错的人群,继续逐层渗透和扩圈。在这个过程中,被种草的核心人群和高潜人群在购买后往往会形成自发的口碑扩散,进一步帮助企业影响到更多的人群。

来源:点滴财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