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在中国人眼里有着特殊的意义,单数里最大,又没有十那么满,让人想起八九点钟的太阳。而中国的车市,似乎正处在这艳阳之中。
“9”在中国人眼里有着特殊的意义,单数里最大,又没有十那么满,让人想起八九点钟的太阳。而中国的车市,似乎正处在这艳阳之中。
今年「9」似乎成为了中国汽车品牌高端化的“图腾”,腾势N9、极氪9X、领克900、深蓝S09、智己LS9等「9」系SUV扎堆出现,更不用说已经功成名就的问界M9。「9」字不单是一种高定位的宣誓,更是汽车人对自己产品的一种期许。但冲击高端,从来不是起一个名字那么简单。
「9」系列的新品们不少都陷入了开局高歌猛进,前几个月形势喜人,随后便进入销量平台期,随着江山代有才人出,新的竞争对手上台后,销量不可避免开始下滑,高峰的攀爬道路上倒下的不乏强者。
环顾中国汽车市场,高端之路并不好走。尽管自主品牌在三电和智能化技术上实现了换道超车,不少产品拥有远超同价位合资车型的产品力,但在高端市场,依然走得跌跌撞撞。中国品牌们绞尽脑汁创新、提升品质,只是希望打破“国产车不高端”的偏见。
然而,成见真的就像一座大山。
1
BBA的「血统」护城河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BBA仍是高端汽车的代名词。
过去,德系三强BBA占据中国豪华车市场近九成份额,构筑起坚固的壁垒。BBA吃肉,中国自主品牌却连餐桌都上不去。
一次次吹起号角冲锋,一次次功败垂成。为何自主品牌的高端之路走得如此坎坷?
有人会说,是因为我们“技不如人”。奔驰的V12发动机、奥迪的Quattro四驱,无一不是燃油车时代的“技术图腾”。这些复杂的机械结构铸就了豪华品牌的技术护城河。
但在新能源时代,中国品牌在技术上似乎已经换道超车。电池技术上我们有CTB、半固态,电机技术上,纽北最速电车早就成为了中国品牌间的竞争,辅助驾驶技术上,从端到端到VLA,我们的辅助驾驶已经从启蒙走向了普及的阶段。但技术的超越并没有实现高端认知的变化。
也有人说,高端品牌就该卖高价,自主品牌就是因为价格不够高,所以才不够高端。
高合HiPhi X以其高达80万元的售价但暴雷的事实驳斥了这一说法,价格虽高但却无人问津,一年也卖不了几台。它们仅仅起到了门口石狮子的作用——看着威风而已。
在这些失败案例的背后,隐藏着自主品牌冲击高端化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血统」。
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豪华品牌不仅有着独到的技术,而且大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宝马广告从飞机螺旋桨讲到M Power,奔驰永远会被人记住是“汽车的发明者”——这些故事,早已刻进几代人的消费基因。
而这,恰恰是自主品牌的短处。
历史反复告诉我们,一个人很难在别人定义的游戏规则里打败他们。自主品牌又怎么能靠着「血统」叙事打败国外高端品牌呢?
那么,如果不在国外高端品牌定义的游戏里玩,自主品牌高端化的逻辑内核又是什么?我们可以定义自己的「高端」游戏规则吗?
或许这个问题的解,依旧可以回到9系列车型,从这里面去找到,那就是问界M9,用17个月实现了22.6万辆交付,且成交均价在50万以上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品牌中,不说后无来者但绝对前无古人。或许通过分析问界M9的成功,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新品牌,如何在这样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实现量、价都达到了高端的绝对标准。
2
智能化是「高地」
在许多人看来,问界M9的成功离不开智能化。
当大量用户在网络上传播问界M9用辅助驾驶丝滑过乡村小路、M9 AEB高速刹停避障,传统豪华品牌粉丝们似乎感受到,豪华车的风向变了。
今年7月份,有着20多年驾龄的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特意在8D山城重庆试驾了2025款问界M9的辅助驾驶。试驾中,他难掩喜色,对赛力斯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兴奋地说道,“我都开了20多年的车了,这种辅助驾驶开法没试过,是第一次。问界M9 2025款的辅助驾驶水平很高,堪比老司机。”
除了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也是问界M9定义高端的规则之力。问界M9 2025款通过搭载HarmonyOS 4智能座舱,可随时满足驾驶、娱乐、工作的全场景需求。此外,华为车语系统2.0也正式登场,HUAWEI XPIXEL 智能交互车语大灯能够与 ADS及星闪融合,实现自主智能照明,甚至可以在地面投射动态光毯。
凭借智能化,问界M9和BBA拉开了划时代的差距。
3
技术创新是「根基」
当然,想改写游戏规则,单凭“智能化”是远远不够的。
燃油时代汽车品牌用上百年的时间,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上,建立起了技术壁垒高墙。
很多中国汽车人也望而兴叹,那时的高端市场,就像是一座被西方工程师搭建的巴比伦塔——塔尖的传统豪华品牌手握指导上一个时代的“圣经”,并习惯用气缸数和零百加速时间书写着不可撼动的等级制度。
但如今,中国品牌正在撼动这一切。
底盘被誉为是汽车的灵魂,这也是自主品牌的弱项。但中国品牌用创新打开了新的底盘硬件时代。像问界M9和其搭载的途灵智能平台,集成了多模态融合感知系统、HUAWEI 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HUAWEI xMotion智能车身协同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可实现“智能感知”与“智能控制”。
从技术实力而言,智能底盘技术用新的思路绕开了百年造车经验的“路径依赖”。
而在新能源车至关重要的电池安全上,中国车也正在给出新标准。像问界M9曾通过一场“150秒极限电池火烧挑战”实验给出答案:动力电池在 700-1000℃的持续火烧下,150 秒里始终不起火、不爆炸。
4
用户服务是「人心」
如果说智能化是问界M9的屠龙刀,那么技术创新就是问界M9的倚天剑。
但要想在「高端」江湖占据一席之地,仅仅有屠龙刀和倚天剑还不行,还必须要拥有「人心」。
对于问界M9而言,最大的「人心」就是用户。
与目前车企创始人普遍的“流量焦虑”不同,相比于混迹网络,张兴海更愿意和用户线下面对面交流,听他们发“牢骚”、吐槽,据说 2025款问界M9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诞生的。
一位问界M9用户因为爆胎被困在青海高原无人区,危急时刻他只能通过车载卫星eCall求援。问界救援中心安排5名技师从德令哈出发,历时3.5小时,翻越3座山、穿越100公里非铺装道路赶到现场救援。
用心的服务换来的是用户的信任。一位老板在买了问界M9以后,又推荐身边十几个朋友都买了,还当面把订单截图给余承东看。
正是凭借过硬的实力,对用户的毫无保留的服务,问界M9斩获了用户净推荐值(NPS)第一。
5
共创模式为「共赢」
高端化不仅依靠着技术创新,也离不开中国企业在合作模式上的创新。
电动智能化浪潮来袭,当别的车企面对华为还在犹豫之时,张兴海的赛力斯却选择 all in。
“不善言辞,少废话、不扯皮,坚决地干、加班加点干……”
这是余承东对张兴海的评价。
也正因为张兴海的all in,所以余承东才毫无保留。这也让问界拿到了华为这块打入高端车圈层的金字招牌。须知,虽然华为不造车,但是其在智能汽车赛道中的技术积累可以说深不可测。更不用说在C端的品牌号召力。
牵手华为,张兴海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拉来了另一位行业弄潮儿——宁德时代。
和其它车企仅仅是购买宁德时代电池不同,上个月,赛力斯把宁德时代的电池生产线搬进了赛力斯超级工厂。这是宁德时代首次以“厂中厂”模式布局的生产线。
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直言,宁德时代在赛力斯布局的这条产线,是宁德时代最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产线。
6
问界M9的「高端」路启示
时至今日,就连彭博社也撰文承认,“赛力斯已超越传统豪华品牌,跻身高端汽车市场前列。”
“领先的智能化、独特的技术创新、直连用户的服务以及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创的中国特色供应链整合模式。”
问界M9以自己的经历,为同样想冲击「高端」的中国品牌蹚出了一条路,一条在“血统”叙事之外的中国叙事道路。
当然,在「高端」的战场上,问界M9的成功只是第一个。在其身后,是更多的自主品牌纷至沓来,正沿着它打开的向上通道,仰攻更高端的阵地。
来源:太平洋汽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