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机比不过中国,美媒呼吁忘掉F-47:用七代机重新定义规则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10:55 1

摘要:美国 《NSJ》8月27日刊发评论文章,高调呼吁忘掉F-35和F-47,转而大肆渲染所谓“第七代战斗机”概念,试图将未来空战的主导权押注于一个尚未成型的技术想象上。

美国 《NSJ》8月27日刊发评论文章,高调呼吁忘掉F-35和F-47,转而大肆渲染所谓“第七代战斗机”概念,试图将未来空战的主导权押注于一个尚未成型的技术想象上。

文章称,美国的新一代战斗机将彻底颠覆现有的作战规则:将完全实现无人化,由先进的人工智能驱动,能够在没有飞行员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甚至可自主决策、执行高强度空战。

此外,还将整合量子雷达与量子加密通信系统,使隐身战机无所遁形,并搭载高能激光和微波等定向能武器,具备拦截导弹、瘫痪敌方航电系统甚至直接摧毁目标的能力,还可以将依靠蜂群无人机协同作战,形成高度分布式、智能化的空中作战网络。

在动力层面,未来第七代机被设想可依靠组合循环发动机,实现马赫5以上的持续高超音速飞行,并通过全谱隐身技术实现雷达、红外、可见光全域低可探测性。

文章总结称,第七代战斗机将不再是单纯的飞行平台,而是空中指挥节点,能够将战场上所有无人机、预警机、卫星实时整合到同一作战网络之中,为美国重新夺回空中霸权提供技术捷径。

美国战机

这种论调暴露了当下的一个现实,即在第五代和第六代战斗机的竞争上,美国面对中国逐渐力不从心。

F-35虽然依然是全球数量最多的五代机,但它的代差优势已经被抹平。

中国的歼-20在隐身设计、航电整合、远程打击能力上都比美国五代机更优秀。

更重要的是,中国依托完整的军工体系和高效的产能扩张能力,在数量上将取得明显优势:2024年歼-20交付量超过80架,2025年预计将达到120架,而美国空军今年的F-35实际采购数量被压缩到24架,创下近十年新低。

这意味着,如果按照现有趋势,到2030年,中国的歼-20机队规模可能突破800架,而美军F-35数量则会长期停留在650架上下。

另一方面,中国的舰载隐身机歼-35、歼-35A进入快速量产阶段,配合福建舰、004型核航母的建造,将在2030年前形成亚太地区最强的海空协同作战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的第六代战斗机歼-36、歼-50已经起飞,而美国的NGAD和F/A-XX项目仍停留在方案评估与预算博弈阶段,至今未有成熟原型机公开。

正因如此,美国舆论开始故意转移关注点,通过大肆炒作第七代机概念来塑造新的战略想象,这与当年美国在5G标准竞争落后后,迅速高调宣传6G技术的手法如出一辙。

F-47 图片

这种心态在美国身上是很有代表性的。

当美国发现自己在现阶段核心技术和产能上逐渐被中国逼近甚至反超,就倾向于通过抬高代际门槛来重新定义竞争标准。

五代机时代,美国凭借F-22和F-35确立过技术领先优势,但当中国的歼-20、歼-35迅速形成规模化部署,且航电、隐身、制导武器等关键技术差距被抹平后,美国在既有规则中已难以维持优势。

于是,美国舆论和军工复合体便倾向于重设游戏规则:将未来竞争的焦点转移到第七代战斗机等前沿概念上,以抢占叙事高地。

这种操作不仅体现在军工领域,也广泛存在于信息通信、半导体、卫星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试图通过引入尚未成熟的技术叙事,拉开新的想象差距,从而削弱中国在现有代际中的领先优势。

但航空装备与通信标准不同,战斗机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谁先提出概念,更取决于谁能把技术转化为作战能力。

如果美国在五代和六代机产能劣势短期无法扭转,即便提前锁定第七代的技术话语权,也难以改变现实的力量对比,毕竟想象力大家都是有的,谁能把PPT变成现实才是真本事,现在很多尖端武器,都有了这样一种趋势——美国负责提出概念,画出PPT,中国负责造出来。

中国六代机

因此,从现实层面来看,美国想依靠第七代机跳跃式超车几乎没有可行性。

第七代机的所有关键技术,包括量子雷达、量子通信、定向能武器、持续马赫5以上的高超音速发动机、全谱隐身和蜂群作战网络,目前大多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即便实现原理突破,受制于能源密度、材料强度、热管理、计算能力等多方面制约,短期内也无法形成可批量部署的成熟平台。

相反,中国采取的是双轨并进战略:一方面,在五代机领域通过歼-20和歼-35快速拉升数量,形成现实作战优势;另一方面,在六代机研发上推进歼-36、歼-50项目的并行试验,确保在技术上保持领先。

更关键的是,中国完整的军工体系和供应链整合能力,使得新技术从概念到量产的周期显著缩短。

未来十年,制空权竞争的关键并不在七代机的概念宣传,而在五代与六代平台的规模化部署和体系整合能力。

如果美国继续寄希望于未来神机而不解决现有代际的数量劣势,现实战力差距只会被进一步拉大。

来源:作家陈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