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3年的夏天,国营纺织厂的大喇叭里反复播着福利分房政策,厂长站在操场上拍着胸脯说:“只要大家伙儿踏实干满5年,不迟到不早退,这福利房的钥匙,保证送到你们手上!”
1993年的夏天,国营纺织厂的大喇叭里反复播着福利分房政策,厂长站在操场上拍着胸脯说:“只要大家伙儿踏实干满5年,不迟到不早退,这福利房的钥匙,保证送到你们手上!”
我攥着手里的棉纱,心里像揣了个暖炉。那年我28岁,和妻子挤在厂区附近12平米的出租屋里,冬天漏风、夏天返潮,孩子出生后更是连放婴儿床的地方都得腾半天。厂长的话,让我觉得日子有了奔头,5年,只要熬够5年,我们就能有个真正的家。
从那以后,我成了厂里最“轴”的人。车间里的活儿,别人嫌累的我抢着干,机器出故障,我主动留下来加班排查;逢年过节轮班,我总是说“我家近,让有家远的同事先回”。妻子总心疼我,说我把身子熬坏了,我却笑着说:“再熬熬,等拿到房本,咱们就不用挤出租屋了。”
这5年里,车间换了三任主任,身边的同事走了又来,只有我雷打不动地守着纺纱机。考勤本上,我连一次迟到都没有;工会评先进,同事们都推选我,说“老陈最该得这个,他是为了房拼了”。每次路过厂区规划的福利房工地,我都会停下脚步看一会儿,想象着哪扇窗户会是我们家的,孩子在院子里跑,妻子在厨房做饭,那画面一想起来,浑身的累都散了。
终于熬到第5个年头,厂里开始公示福利房名额。我早早就去公告栏前等,挤在人群里一眼扫过去,却没看到自己的名字。我以为是看漏了,揉了揉眼睛再找,还是没有,最后一个名额,写着“厂长侄子,张某”。
周围的同事都替我抱不平,老周拍着我的肩膀说:“老陈,你去找厂长理论啊!你这5年的活儿,谁看在眼里不佩服?凭啥给他侄子?”还有人说:“他侄子才来厂里1年,哪够资格?这明摆着欺负人!”
我心里确实闷得慌,晚上回家,妻子看我没精打采,问清缘由后,红了眼说:“咱们这5年的罪,白受了?”我没说话,坐在床边抽了半包烟,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这5年的日子,还有厂长当年的承诺。
第二天一早,我没像同事说的那样去厂长办公室闹,而是先去了工会。工会主席是个老工人,跟我聊了半天,最后叹着气说:“老陈,我知道你委屈,可这事……难办啊。”我听出了话里的意思,没再多问,转身回了车间。
那天下午,厂长主动找我谈话,没等他开口,我先笑了笑说:“厂长,我知道名额的事了。可能是我哪里做得还不够好,没达到分房的标准。以后我还会好好干,不给厂里添麻烦。”
厂长愣了一下,大概没想到我会这么说,后来又说了些“以后还有机会”“会给我补点补贴”的话,我都笑着应下来。同事们都说我“太怂”,连句硬话都不敢说,可我心里清楚,闹一场又能怎样?名额已经定了,撕破脸,我在厂里也难立足,家里还等着我这份工资过日子。
没过多久,厂里给我调了个相对轻松的岗位,不用再倒夜班,工资也涨了一点。又过了两年,厂区附近盖了商品房,我攒了些钱,加上厂里给的补贴,贷款买了套两居室。搬新家那天,同事们都来帮忙,老周拍着我的手说:“还是你有远见,当年没闹,现在日子不是过得更好?”
我看着满屋子的烟火气,突然觉得,当年没拿到福利房,或许不是件坏事。如果那时闹得鸡飞狗跳,说不定会丢了工作,更别说后来的机会。高情商从来不是委屈自己,而是在看清现实后,不纠结于无法改变的事,把精力放在能让日子变好的地方。
现在想起1993年的那场风波,我不再觉得委屈,反而庆幸自己当时没冲动。生活里总有不如意的事,与其争个面红耳赤,不如笑着往后看,路还长,只要踏实走,该有的,总会慢慢有的。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