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方念教授领衔团队在国际感染病学著名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1.9)正式刊登发表题为“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MH-301 r
近日,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方念教授领衔团队在国际感染病学著名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1.9)正式刊登发表题为“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MH-301 reduces 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via gut-vaginal ax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的临床研究成果。首次从临床角度深入验证了益生菌辅助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肠 - 阴轴”机制,为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带来新的治疗策略。南昌大学方念教授,陈廷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昌大学韩小妮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刘辉、张凯歌为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曾雨雨、刘鹏、甘丽虹副主任医师、郑丽主治医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志国教授共同参与完成。
研究背景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当前,含铋剂四联疗法仍是根除H. pylori的一线方案,但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不仅会引起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还会引起肠道和阴道菌群紊乱,增加H. pylori根除失败的风险。既往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辅助H. pylori治疗的潜力,但能否通过“肠-阴轴”对肠道和阴道微生态起保护作用尚缺乏高级别临床证据。为此,方念教授团队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评估植益生菌在H. pylori根除治疗中的辅助疗效和潜在机制。
研究发现
在含铋四联疗法基础上,益生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可显著降低女性患者H. pylori根除治疗相关腹胀、便秘和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且不削弱H. pylori根除率;机制上通过“肠-阴轴”同步恢复肠道和阴道Lactobacillus等优势菌群,抑制Streptococcus、Gardnerella等致病菌扩张,实现“减毒不减效”。
图1 L. plantarum调节H. pylori根除引起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
图2 L. plantarum调节H. pylori根除引起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改变
图3 L. plantarum 减轻H. pylori根除引起的阴道菌群改变
图4 不良反应和菌群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论
该研究首次在国际上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益生菌通过“肠-阴轴”途径改善H. pylori根除治疗相关胃肠道和阴道不良反应。这一发现创新性地为在H. pylori的临床实践中应用益生菌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图5 研究摘要图
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
方 念
博士研究生导师
教授、主任医师
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
江西省政协委员
专家简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18项,在Endoscopy、GIE等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编2部著作;近年来,入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领军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省组织部百人远航工程人选,全省表现突出的医师、南昌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高层次科技人才“双百计划”人选、南昌市首届十佳科技工作者、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
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江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候任主任委员、南昌市医学会消化病学主任委员等。
从医二十余年,成功诊治消化及消化内镜患者数10万例,多次成功治愈疑难、危重病症。带领消化内科团队获得南昌市首批临床重点专科、江西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高级培训基地,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国家结直肠息肉管理协作中心、国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中心、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门诊省级示范中心、南昌市青年五四集体奖章、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培养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优秀人才,在全省率先开展内镜CAES技术,组建了南昌第一个早癌筛查诊疗(GICC)中心、南昌市消化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填补南昌消化专业多项技术和科研空白。
来源: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