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本应属于区域争端的话题,如今被推向了国际聚光灯下。各方媒体、权威智库和专家都在密集发声,数据与事实不断更新。南海局势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微妙、更值得关注。
8月,南海热点再度升温。菲律宾高调在仁爱礁问题上对中国“划红线”,宣称如有人员伤亡将直接启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方也频频在公开场合表态“支持盟友”。
这场本应属于区域争端的话题,如今被推向了国际聚光灯下。各方媒体、权威智库和专家都在密集发声,数据与事实不断更新。南海局势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微妙、更值得关注。
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8月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约30%的海运贸易都需通过南海通道。在区域多国海警、海军力量频繁巡航的背景下,仁爱礁的紧张对峙,成为南海局势的风暴眼。
8月26日凌晨,菲律宾两艘大型巡逻舰编队由巴拉望岛出发,直奔仁爱礁,试图补给非法坐滩已久的“马德雷山”号。紧接着,中国海军南拖185号拖轮抵达仁爱礁海域,十余艘中国舰艇严阵以待,仁爱礁局势骤然紧张。
8月27日清晨,菲律宾军方发言人特立尼达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宣称,菲律宾已向中国划出两条“红线”:一是禁止中方拆除或拖走“马德雷山”号,二是如有任何菲律宾军人伤亡,将直接启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这一表态迅速引发舆论热议,成为当天多家国际主流媒体的头条。
美方在此期间也多次通过国防部和国务院渠道重申对菲律宾的“坚定承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月27日报道指出,五角大楼发言人称,“美国会履行对菲律宾的条约责任,任何区域内的挑衅都将被认真对待。”但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内部对于是否直接介入南海武装冲突分歧明显。
菲律宾军方的高调表态背后,其实隐含着对局势的深度焦虑。自5月以来,“马德雷山”号驻军已连续103天未获补给,食品和饮用水极度紧张。菲律宾本土多家媒体披露,舰上人员精神状态不佳,补给船只多次在中国海警和海军阻拦下无功而返。
事实上,8月27日当天,菲律宾海警与渔政舰队并未前往仁爱礁支援,而是在半月礁附近活动,被中国海警全程监控。菲方试图通过“声东击西”策略突破封锁,但效果甚微。
围绕《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争议再度升级。该条约自1951年生效以来,规定对缔约方“领土、军队、公共船只或飞机的武装攻击”将被视为对另一方的攻击,双方应采取共同行动应对。2024年10月,美国国务院曾在南海问题声明中重申条约效力,但明确表示“仅在武装攻击发生时启动防御机制”。
8月28日,路透社发布最新分析称,美方对于“武装攻击”界定极其严格,仅限于明确定义的军事冲突。中国在仁爱礁的行动始终维持低烈度执法,避免正面冲突,未动用致命武力。菲律宾多次尝试以“人员伤亡”作为启动条约的理由,但美方并未公开承诺将直接介入仁爱礁事件。
中国外交部发布声明,重申中国对仁爱礁拥有无可争议主权,菲方非法坐滩“马德雷山”号违反国际法及中菲共识。中国海警局官网同日通报,已对仁爱礁海域实施常态化巡逻,坚决阻止任何非法补给和人员轮换行动。中国专家分析指出,菲律宾“画红线”实为政治姿态,现实中菲方并无能力改变仁爱礁态势。
最新卫星照片和AIS船只跟踪数据显示,仁爱礁周边中国海警、海军舰艇数量持续增加。8月27日,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两艘大型巡逻舰尝试接近仁爱礁,但在距离核心海域5海里处被中方舰艇拦截。菲律宾媒体披露,舰上士兵补给极度匮乏,部分士兵出现脱水和体能下降,菲方多次发出国际呼吁,要求“人道补给通道”。
中国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8月发布报告显示,仁爱礁中国海警、海军巡逻频次较去年同期增加40%,中菲舰艇对峙事件频率明显上升。另一方面,菲律宾国防部8月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菲方今年南海相关预算较2024年提升18%,但与中国在区域内的海上力量对比依然存在数量级差距。
菲律宾国内舆论明显分化。部分主流媒体提出“坚决守卫仁爱礁”的声音,但也有智库公开质疑“以伤亡为赌注引发大国介入”的策略是否明智。菲律宾参议院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级议员在接受《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采访时表示,“美菲条约是我们的安全屏障,但美国是否会为一艘破旧登陆舰与中国兵戎相见,谁也无法保证。”
美方近期一系列表态,表面上对菲律宾“力挺”,但实际操作层面极为克制。美国国务卿8月在东盟外长会议上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中国直接对抗,但会坚守与盟友的条约责任”。美国媒体普遍认为,随着中国海上力量持续增强,美军介入南海的门槛不断提高。
美国《国会山报》8月27日报道,美军太平洋舰队2025年度预算已大幅向西太平洋倾斜,增派无人侦察机和电子战平台,但未见大规模兵力前沿部署。美国国会最新研究报告强调,美国在南海“保持战略灵活性”,不宜被盟友“绑上战车”。
中国外交政策研究院8月的分析文章指出,“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启动权最终掌握在美方手中,菲方单方面宣称“红线”并不能构成美军自动介入的法理基础。美方更关注的是“防止局势全面失控”,而非为一地局部冲突全力以赴。
8月下旬,仁爱礁和半月礁的对峙仍在持续。菲律宾补给船队被中国海警、海军层层拦截,补给行动数次未果。中国官方媒体指出,对非法坐滩事件“将持续采取必要措施”,不排除采取拖走“马德雷山”号等进一步行动。菲律宾方面则不断对外发声,试图借助国际舆论和美国背书争取筹码。
区域外部力量的介入,令南海局势更加复杂。今年,英国皇家海军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法国海军战舰罕见现身菲律宾外海。多国媒体解读,西方盟友在南海存在感提升,显示南海已成为亚太地缘政治的新热点。
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政府高层正在酝酿调整南海政策。一位接近总统府的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菲律宾或将在9月初与中国重启高层磋商,寻求在补给问题上达成“最低限度的默契”。中方多次公开表示,欢迎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分歧,但绝不容忍“非法坐滩”行为持续存在。
参考资料:胡鑫:揭开菲律宾南海问题叙事的三重悖论
2025-08-22 06:45·环球网
来源:无羽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