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聚焦源头治理、精准防控,优化工作机制,开展靶向宣传,加强警企协作,全方位推动电信网络诈骗预警预防体系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反诈工作质效。
人民公安报2025年8月26日3版刊发《打出反诈组合拳 守好群众“钱袋子” 固原原州推动电诈预警预防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聚焦源头治理、精准防控,优化工作机制,开展靶向宣传,加强警企协作,全方位推动电信网络诈骗预警预防体系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反诈工作质效。
强化预警劝阻
“感谢民警及时劝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近日,原州区分局反诈中心接到一条涉诈线索,辖区居民杨先生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反诈中心民警迅速通知杨先生所在地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成功拦截涉诈资金40万元。事后,杨先生握着民警的手连连道谢。
原州区分局依托数据平台,构建“反诈中心+派出所+专业警种”三级联动机制。反诈中心民警24小时动态监测平台信息,第一时间将涉诈预警线索推送至派出所及相关警种。收到线索后,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拦截,经侦、刑侦等警种同步介入,快速冻结涉案账户、启动案件侦查机制,实现预警响应、劝阻干预、案件侦办无缝衔接。
此外,原州区分局推行“电话提醒+短信警示+上门劝阻”多级联动模式,第一时间拨打受害人电话,告知其可能遭遇的诈骗类型及风险,提醒其停止转账操作。在电话提醒的同时,民警向受害人精准推送防诈警示短信,短信内容简洁明了,包含诈骗手法揭示、警方联系电话及“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链接等,强化群众反诈意识。派出所民警同步上门劝阻,深入剖析诈骗手段,确保劝阻措施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通过预警劝阻,原州区分局已成功劝阻群众110余人次,为群众避免损失200余万元。
开展精准宣传
原州区分局深入分析辖区诈骗案件类型,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定制反诈宣传方案,开展精准滴灌式宣传。针对老年人群体,原州区分局组织民警辅警走进社区一线,通过表演方言反诈小品、发放宣传资料、以案释法等通俗易懂的形式,揭露诈骗话术陷阱,传授“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透露个人信息、遇事多与子女商量”的反诈口诀;针对青少年群体,民警通过剖析兼职刷单、网络交友诈骗、游戏账号交易等典型案例,警示青少年远离“两卡”违法犯罪,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此外,原州区分局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线上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反诈系列短视频、反诈主题歌曲等;线下会同相关部门,发动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在银行、校园、商超等区域张贴反诈标语、海报,全面营造反诈宣传时时提醒、处处可见的浓厚氛围。
加强协同联动
不久前,原州区分局接到某银行工作人员报警,称居民王先生神色慌张,要求转账45万元,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原州区分局立即启动紧急止付机制,原州区分局南关派出所民警同步上门劝阻,成功拦截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为群众追回全部损失。
原州区分局与辖区银行畅通沟通联络渠道,建立24小时紧急止付机制。银行工作人员发现涉诈线索后,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将相关情况通报至原州区分局反诈中心。接报后,反诈中心第一时间展开核查,并同步下达止付指令,指派民警火速到场处置,确保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劝阻。同时,原州区分局定期组织金融网点负责人、银行工作人员等开展常态化、靶向性反诈技能培训,定期召开警银反诈联席会议,及时优化警银联动策略,建立“预警—核查—止付—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将金融机构打造成反诈“前沿哨所”。
此外,原州区分局深化警企合作,与电信运营商建立涉诈号码联动处置机制。运营商识别涉诈可疑号码后,警方同步启动关停管控与核查溯源机制,确保精准识别、精确打击。同时,民警依托运营商渠道优势,定期向辖区居民发送反诈警示短信,从源头上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
来源:幽默可乐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