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紧扣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主线,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在跨境金融、数字经济、跨境电商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构建起辐射东盟、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六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紧扣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主线,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在跨境金融、数字经济、跨境电商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构建起辐射东盟、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驱动筑枢纽 畅通东盟资金流
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作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今年1—7月,南宁片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92.52亿元,同比上升39.86%,自揭牌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累计达661.12亿元。同时,位于南宁片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的资本集聚效应也持续凸显,截至今年7月,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578家,是2018年底的27.3倍,已入驻金融机构累计税收超百亿元。
外贸企业不用再跑银行,直接通过“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一窗通’”就能线上办理,从填表、传材料到办理完,整个流程不到30分钟……在广西金融电子结算服务中心的中国—东盟跨境贸易金融互联互通平台(以下简称“贸金通”平台)上,便利化的金融服务令不少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1月,我们的一个客户通过‘贸金通’平台进行货物贸易企业名录登记线上办理,极大简化了进出口货物贸易企业进行名录登记的流程手续,提高了银行金融服务的效率。”广西北部湾银行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上线以来,“贸金通”平台已在跨境支付方面协助银行审核了超100笔业务,总金额超7000万元。
制度赋能树标杆 激活东盟数据流
近日,广西自贸试验区在数据跨境管理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正式印发《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2025版)》(以下简称《负面清单》)。
这份《负面清单》将聚焦地理信息与气象数据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直播跨境电商、海外音视频制作与传播四大核心领域,其核心目的在于明确数据出境活动的规则边界,着力解决企业在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中因数据出境政策不明晰而产生的合规风险,为企业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和操作指引。
数据出海的高效实现离不开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撑。据了解,广西已有12条通往越南、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的跨境陆缆,开通的国际通信信道总容量超过9000GB。广西一方面持续扩容连接东盟的陆缆系统,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构建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的面向东盟的国际数据大通道。预计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今年年底投入运营,将实现数据从广西南宁直接传输到东盟国家,极大缩短传输距离,降低通信成本。以南宁到越南河内的数据传输为例,时延将从目前的107毫秒降至18毫秒,提速近5倍,将促进中越跨境电商、直播、金融等合作业务的发展。
在硬件保障之外,多个重点项目已投入运营并面向东盟提供服务。中国东信澜湄云计算中心完成私有云部署,向驻老挝的中资企业提供云服务;南宁二十一世纪公司建设的“南宁一号”与“南宁二号”卫星形成“双星”投入使用,面向东盟、西南地区提供服务;东信公司打造的“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成为广西唯一入围国家数据局首批数字中国建设案例。
同时,根据国家网信办关于负面清单“一地印发、多地适用”的原则,叠加此前北京、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出台的负面清单,广西自贸试验区现已形成覆盖19个关键行业领域的数据出境管理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广西自贸试验区实现便捷数据跨境流动。
联动发力建枢纽 繁荣东盟贸易流
依托沿边沿海区位优势,广西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联动发力,加快打造辐射东盟的跨境电商枢纽。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广西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3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6 %,占广西跨境电商53%
走进位于南宁片区的广西东盟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内,基地选品中心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南宁老友粉、横州茉莉花、钦州坭兴陶、北海海鸭蛋等广西各地的特色产品,一件件“桂品”将搭乘跨境电商快车“出海”,奔赴全球市场。同时,南宁片区依托中国(南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强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已逐步形成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及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成功举办三届东南亚跨境直播人才大赛,累计培育跨境电商人才超1500名,孵化了近200个“海外网红”(团队),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南亚网红”制造中心。
而坐落于崇左片区的凭祥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同样“热闹非凡”,带货主播用越南语向直播间里的越南消费者介绍商品,日均直播60余场次,场均销量3万余元。此外,为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凭祥综保区建成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清关中心,3条跨境电商分拣线24小时不间断运行,日可处理跨境电商寄递量100万件。
来源:中华商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