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最伤害胰腺的行为,不是跑步!而是频繁地去做这5件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09:51 4

摘要:窗外秋风起,街角的粥铺飘来米香,锅里腾起的热气勾勒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可谁又会想到,那一碗看似温润的甜粥,有时候也可能是胰腺的“催命符”?胰腺,这个身处腹腔深处、不善言语的“器官隐士”,一旦发病,往往来势汹汹。

窗外秋风起,街角的粥铺飘来米香,锅里腾起的热气勾勒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可谁又会想到,那一碗看似温润的甜粥,有时候也可能是胰腺的“催命符”?胰腺,这个身处腹腔深处、不善言语的“器官隐士”,一旦发病,往往来势汹汹。

尤其是急性胰腺炎,轻则腹痛难忍,重则动摇生命根基。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内,胰腺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患者年龄层也在不断下沉。

可令人意外的是,胰腺最怕的,不是剧烈运动,不是跑步过量,而是一些看似“家常便饭”的行为。为什么这些行为会比跑步更危险?到底是哪些生活习惯在悄悄“谋害”胰腺?事情并不如表面那般简单。

胰腺,这个长约15厘米、重约70克的小器官,主要工作是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

它是人体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双重工匠”,一旦罢工,后果不堪设想。人们常说“胰腺一动,惊天动地”,并非夸张。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消化酶会“误伤”本体,导致自我消化,仿佛火烧连营;而慢性胰腺炎则像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耗尽胰腺功能,甚至诱发糖尿病或癌变。

经常暴饮暴食,才是压垮胰腺的第一根稻草。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病专家李兆申教授在2022年国家卫健委科普讲座中指出,暴饮暴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消化酶,使胰腺腺泡细胞“超负荷运转”,久而久之诱发胰腺炎。

尤其是节假日一到,火锅、烧烤、甜食齐上阵,胰腺就像被赶鸭子上架,根本招架不住。

再说那口“油”。油条、炸鸡、辣子鸡,似乎成了不少人生活中的标配。然而,高脂饮食早已被国际权威医学期刊《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在2023年的综述中明确指出,是造成胰腺负担加重的主要元凶。

脂肪在肠道内刺激胆囊收缩,进一步促使胰腺分泌,脂肪代谢紊乱时,还会诱导高脂血症型胰腺炎,其危险程度甚至高于酒精型。

第三个“杀手”,便是频繁喝酒。医学界早有定论——长期饮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021年《中华消化杂志》刊发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指出,在我国南方地区,因酒精引发的胰腺炎占到了慢性胰腺炎病例的近40%。酒精进入体内后,会引发氧化应激反应,破坏胰腺细胞膜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白酒,度数高,对胰腺的刺激更是“釜底抽薪”。

第四种行为,看似无害,其实暗藏杀机——久坐不动。人们常说“坐吃等死”,虽是玩笑话,却也有几分道理。长时间坐着不动,不仅影响血液循环,还会导致胰腺局部的微循环障碍。

2024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发表的研究指出,久坐超过8小时者,其患上2型糖尿病与慢性胰腺疾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每日活动量充足者。胰腺如田中水渠,流动才有生机。

第五项行为,更容易被忽视——过度减肥或节食。在“以瘦为美”的风潮下,不少人追求快速瘦身,断糖断油,甚至只喝水吃果蔬。殊不知,这样的饮食模式会让胰腺陷入“饥饿状态”,酶的分泌紊乱反而增加炎症发生的几率。

2023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的研究显示,极端节食导致胰液分泌减少,消化不良,反而可能诱发胰腺功能障碍,尤其女性更为显著。

胰腺最怕“冷热交替、饥饱无度、油盐不忌、烟酒不离、久坐不起”,这五种行为如五把刀,慢慢切割它的健康。而许多人却常常误以为跑步、运动才是伤胰腺的“罪魁”。其实,适度运动反倒有益于胰腺健康。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身体活动与内分泌健康报告》中明确指出,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以上,有助于降低胰腺疾病的发病率,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那么,如何让胰腺“喘口气”?

对于北方的朋友来说,冬季饮食多以高热量为主,建议在炖肉、火锅中加入萝卜、山药、金针菇等“润性食材”,减轻胰腺消化负担;南方地区夏季酷热,喜食冷饮,应减少冰镇饮料摄入频率,避免刺激胰腺蠕动失调。

中老年人群应警惕血脂异常,定期检查三酰甘油水平;年轻人则要少熬夜,多饮水,防止胰腺局部缺血;儿童与青少年,尤其要警惕高糖饮食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防止“少年糖尿病”与早发型胰腺病变。

除了饮食调节,作息规律也是关键。不少研究指出,睡眠不足会影响胰岛素分泌节律,诱发代谢综合征,间接影响胰腺健康。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睡前减少手机使用,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管理同样不可忽视。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情绪压抑、焦虑、愤怒,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通路影响胰腺分泌功能。老话说“气大伤身”,胰腺首当其冲。可以采用冥想、太极、书法等方式来调节情绪节律,尤其适合中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融入。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角度——饮水。研究显示,充足饮水可以促进胰液稀释和排出,减少胰腺炎的发生风险。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分多次饮用,尤其在早晨起床后、饭前半小时与睡前一小时,效果更佳。

想要“养胰”,还需做到“少喝、多动、慢吃、细嚼、常笑”。这并非空洞说教,而是来自于无数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后的总结。养胰如养花,需阳光、水分与心情俱佳,方能长盛不衰。

仔细想来,胰腺之所以“沉默”,是因为它太累了。它不喊疼,却能痛彻心扉;它不求功,却默默守护。真正的健康,不是去医院开多少药,而是每一口饭都懂节制,每一个习惯都向善意靠拢。

你是否也曾忽视过胰腺的“求助”?你是否也在不经意间,把自己送上了风险的边缘?生活的车轮滚滚向前,别让胰腺成了“被压在车下的那块石头”。

养好胰腺,才能护住长寿的底气。

你是否也曾有这些习惯?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生活方式,看看你是否也“中招”了。别忘了点赞、转发给你关心的人,一起守护这块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腹中宝”。

参考文献:

[1]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胰腺炎诊治共识意见(2021年,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 2021, 41(6): 353-362.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岳硕士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