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3月以来,气温波动回升,目前,河套灌区麦播工作已有序开展,其余农区土壤陆续解冻,处于备耕整地阶段,预计中东部地区春小麦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陆续开始播种,玉米、马铃薯和大豆于4月自西向东陆续开始播种。
3月19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通气会上了解到,内蒙古超七成土壤墒情较好,其中农区墒情好于去年同期、略好于历年同期,总体利于春耕春播。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通气会现场。
据了解,3月以来,气温波动回升,目前,河套灌区麦播工作已有序开展,其余农区土壤陆续解冻,处于备耕整地阶段,预计中东部地区春小麦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陆续开始播种,玉米、马铃薯和大豆于4月自西向东陆续开始播种。
总体来看,春耕备播气象条件较适宜,利于春播生产的开展,需关注阶段性干旱、低温对播种进度的影响。预计春播期气温高、透雨接近常年、终霜结束略偏早,利于土壤化冻和备耕活动的开展,但仍可能出现低温时段,建议主要农区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趁墒抢播工作;东部偏南和中西部偏北温高雨少,出现阶段性春旱风险较高,建议旱作农区结合土壤墒情及天气形势,提前做好蓄水和抗旱保墒准备工作。
进入3月下旬,气温回升较快,积雪逐渐消融,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备耕阶段,农事用火明显增多,同时春季人员流动、生产活动增加,导致野外用火、吸烟等人为火灾风险加剧,防火压力较大,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应急值守、做好火源管控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另外,需要重点关注境外草原火入境风险,尤其是春季大风及干旱发生的时候。
同时,信息通气会上通报了2024以来全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持续健全与自治区农牧厅的联合监测、联合会商、联合研判、联合调查、联合预警“五联合”的工作机制,为全区农牧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建立“32101”人工影响天气快速响应机制;气象灾害多部门应对能力持续增强,建起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区城镇24小时晴雨(雪)、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0.2%。暴雨预警准确率93.5%,强对流预警提前量63分钟;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增雨影响区面积85.78万平方公里,增雨效果27.6亿立方米,防雹保护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农牧业生产增收、生态环境保护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石向军
来源: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