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花分类工作室暑期志愿服务助力样板小区垃圾分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09:21 1

摘要:炎炎夏日,青春正燃!为引导青少年投身基层治理,播撒环保种子,小浪花垃圾分类工作室在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春天里社区、西岗区日新街道红岩社区火热启动暑期志愿服务试点,组织中学生投身垃圾分类宣传一线,开启“青少年+社区治理”崭新模式!

炎炎夏日,青春正燃!为引导青少年投身基层治理,播撒环保种子,小浪花垃圾分类工作室在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春天里社区、西岗区日新街道红岩社区火热启动暑期志愿服务试点,组织中学生投身垃圾分类宣传一线,开启“青少年+社区治理”崭新模式!

借力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室面向初高中学生广招志愿者,并开展系统培训——从分类知识到沟通技巧,从服务规范到应急处理,全方位护航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与安全性。以三鼎春天为例,20天,80小时,4800分钟,400人次,育文中学141名志愿者用这组数据书写了垃圾分类青春画卷。青春身影活跃在社区角落:定点引导、入户宣传、趣味游戏、主题宣讲……形式多样、热情洋溢,让分类知识“活”起来,让环保理念“潮”起来,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融入日常生活。

成效令人振奋!红岩社区,“小手拉大手”温情上演,孩子们带动全家参与分类,有的家庭甚至每日打卡记录,树立文明新风;春天里社区,学生志愿者在投放高峰耐心引导,帮居民精准识别垃圾类别,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孩子都这么认真,咱们更得跟上!”居民纷纷点赞。家长反馈更是暖心:“孩子变了,全家也变了,环保成了习惯!”

项目负责人郝婷深情表示:“我们不是来站桶的,而是来点燃热情的!”不搞生硬监督,拒绝形式主义,小浪花聚焦“宣传倡导”与“教育带动”,以青春之声传递绿色理念,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新气象。当然,挑战仍在:分类习惯待巩固,后端混运令人忧,短期服务难持续……对此,小浪花已绘出升级蓝图:推动服务从“桶前”走向“社区”,鼓励学生创作环保短视频、开展家庭打卡、组织主题班会;呼吁建立物业分类运输责任机制,杜绝“前端分、后端混”;引入智能设备与积分奖励,激发居民持久热情;探索物业费抵扣、生活好礼兑换等激励举措,让分类更有获得感!

“我们不追一时热闹,只愿种下一颗绿色种子。”大连育文中学团委书记刘加杰动情地说。青少年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收获的不仅是责任,更是成长。

如今,小浪花正总结经验,即将联合学校、社区推出“垃圾分类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志愿服务融入综合实践,迈向常态化、长效化!

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民行动,更是一场青春接力。当少年以倡导者之姿走进社区,绿色的火种,终将燎原!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明明

来源:半岛老友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