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干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09:25 1

摘要:带状疱疹,俗称“蛇串疮”“缠腰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复活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普通人群终生罹患风险为20%~30%,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带状疱疹,俗称“蛇串疮”“缠腰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复活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普通人群终生罹患风险为20%~30%,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一、为什么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初次感染人体引起水痘。

当水痘痊愈之后,病毒并未被免疫系统彻底清除,而是潜伏在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再次激活,大量复制,并沿神经纤维移行至皮肤,引起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可以传染。

从未感染过水痘或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易感者,直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会引起水痘,而不是带状疱疹。

二、如何简单识别带状疱疹?

长在哪里:

潜伏于胸段背根神经节的病毒复活,引起肋间神经带状疱疹(最常见),皮损见于胸背部、侧胸部。

潜伏于三叉神经节的病毒复活,皮损出现在额部、头皮和眼部(相对少见)。

因为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仅支配单侧皮肤,所以带状疱疹常局限于身体一侧,极少越过中线。

疼痛先来:

像针扎、火烧或触电样痛,轻轻碰就疼,可持续1~3天。

皮疹后发:

1~3天后皮肤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呈簇状分布而不融合。

三、如何选择抗病毒药物?

VZ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

常用抗病毒药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可减少新发皮疹、促进皮疹愈合、抑制病毒播散、缩短病程。

选药原则:

1、免疫功能正常患者

选用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或溴夫定),老年人患者可首选溴夫定。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选用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对阿昔洛韦耐药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选用膦甲酸钠。

用药疗程:

通常为7d。

对不断有新皮损出现,或有中枢神经系统或内脏受累者,建议延长抗病毒治疗至14~21d。

四、合理用药“三原则”

1、尽早使用

72小时内使用,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伴中重度疼痛或严重皮疹、有新水疱出现、合并带状疱疹眼炎/耳炎等患者,即使皮疹出现已超过72h,仍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2、等间隔给药

用药要准时,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

阿昔洛韦,每日5次=每4小时1次;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每日3次=每8小时1次;溴夫定,每日1次=每24小时1次。

3、多喝水

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的患者,需要摄入充足的水,以防止抗病毒药物结晶沉积于肾小管内损害肾脏。

五、常用抗病毒药物有哪些“优缺点”?

1、溴夫定

主要优点:

(1)每日仅需口服1次(半衰期16小时);

(2)仅1%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3)抗病毒作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

(4)显著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主要缺点:

(1)易产生耐药性(与阿昔洛韦可产生交叉耐药);

(2)疗程不要超过7天,若延长疗程增加肝炎风险;

(3)禁止与氟尿嘧啶类药物联用(致死性骨髓抑制风险)。

2、阿昔洛韦

主要优点:

静脉滴注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头颈部带状疱疹”、“内脏/中枢神经受累”等患者。

主要缺点:

口服吸收差,消除快(半衰期2.5小时),每日需口服5次。

3、伐昔洛韦、泛昔洛韦

抗病毒作用:伐昔洛韦≈泛昔洛韦。

主要优点:

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泛昔洛韦是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显著增加,每日口服3次。

主要缺点: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膦甲酸钠

主要优点:

不依赖病毒胸苷激酶激活,可直接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的复制,适用用于对阿昔洛韦耐药的免疫功能低下者。

主要缺点:

肾毒性大;

可引起低钙、低镁、低钾血症等(膦甲酸能螯合Ca2+、Mg2+、Fe2+、Zn2+等金属离子)。

附常用抗病毒药物的用法用量:

温馨提示:

国内外诊疗指南推荐的伐昔洛韦治疗剂量为1000mg每日3次,疗程1周。

六、如何选择镇痛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

依托考昔等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皮损消退后需及时停药。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差。

2、离子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适用于控制神经病理性疼痛。

早期使用普瑞巴林(尤其在疱疹发生7d内使用),能显著降低PHN(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

温馨提示:

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需遵循“夜间起始、逐渐加量和缓慢减量”原则。建议至少用1周时间逐渐减停,否则可能出现反跳现象。

3、阿片类药物

不推荐早期使用。

当患者出现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无法控制的中重度疼痛时,可酌情使用,但需特别关注其成瘾性。

4、神经营养药

甲钴胺有助于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

来源:重症医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