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人大附中开了“美国分校”,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09:18 1

摘要:老师对憨憨他们是充满了信心,因为去年他们这个队伍就曾拿了伯克利大学化学竞赛的金牌。

01

有一天,憨憨去伯克利大学参加化学竞赛。

老师对憨憨他们是充满了信心,因为去年他们这个队伍就曾拿了伯克利大学化学竞赛的金牌

因此作为卫冕冠军,从老师到学生,大家都是信心满满,觉得再创佳绩不是问题。

因此,在集训了几个礼拜后,比赛终于开始了。

那天早上6点,我就爬起床,送憨憨和他同学去伯克利校园。

路上要开一个多小时,可是我也不觉得累,想到过十几个小时就能听到儿子的好消息,我不由得一边开车,一边脸上却笑出了花。

等把憨憨送到伯克利大学校园后,几个小家伙信心满满地昂首挺胸迈入考场了,我呢就找地方休息,等他们凯旋的好消息。

02

等啊等啊等,终于等到比赛结束的时候了。

等我再次开进考场,突然发现儿子的脸色有点异样。

“咋了?”,我心里突然有一些不安。

“哎,没拿到奖……”

儿子这一句话瞬间就像一盆冷水,把我浇的透心凉。

怎么会这样?我真有点不解。

娃的实力挺强的啊,怎么这次连个前三名奖牌都没拿到?

结果儿子跟我说,因为这次从新泽西来了一支队伍,叫做PRISMS,全称是“普林斯顿国际数理学校”。

人家这支队伍来了8个人,都是中国孩子。

结果比赛前8名全被这个学校包圆了,而儿子的成绩,只排在第9!

“好吧,抛开这个学校,你就排名第一了”,我还想故意说个笑话缓和下娃郁闷的气氛,但没想到完全不灵,憨憨还在跟自己生闷气。

这一路上我没少安慰娃,什么“努力就好,不用在意结果”,“你已经很棒了”……这类话一路上没少说,好不容易才把儿子的心情平复下来。

不过,我也在纳闷,“普林斯顿国际数理学校”到底是啥学校,他们的学生怎么能这么厉害,碾压式的存在?

03

一到家,娃就倒在自己床上呼呼大睡了。

而我心情却有点不淡定,我就去网上搜那个“普林斯顿国际数理学校”的来历。

结果不搜不知道,一搜下来,我彻底震惊了!

因为网上赫然写着,说这所学校号称是“人大附中美国分校”。

这所学校据说80%的孩子都来自国内,而且是人大附中这类顶尖的学校。

下面这个就是学校2024年的一张毕业照,你看几乎都是咱们中国孩子了。

甚至学校很多管理层都是来自人大附中,他们非常擅长竞赛出成绩。

就比如说学校的副校长就是原来人大附中数学组组长,北大数学系毕业,带出了2009年北京理科高考状元,还长期担任中国奥数国家队教练,率队多次拿下IMO国际奥数团体冠军。

而他加入后,培养的学生代表美国参加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不仅拿了金牌,还在那年拿下了团体冠军,甚至击败了强大的中国队!

因此在美国,“普林斯顿国际数理学校”的实力可以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

各种学科竞赛,无论是数学、计算机,还是物理、化学,只要这个学校派出队伍,基本金牌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当我看完这些介绍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国内那些顶尖学府的教育,以及那些顶尖的老师和学生,真是太厉害了,和美国的教育比起来,真是降维打击!

04

我暑假回国的时候曾经去上海一家教育机构拜访,它叫“家辉教育”,很低调很低调,很多人都不晓得它的名字。

但是我进去的时候,入口处有一面墙,张贴了一份荣誉榜,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2024年考上“清北复交”的学生名单。

因此,这所学校在上海家长的心中,却是神一般的存在。

而且他们内部有一个竞赛班,拿了很多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的奥赛奖牌,就比如说今年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是来自他们学校。

当时他们办了一个化学夏令营,我给女儿也报了名。

女儿上课的时候,我就在旁边旁听,等我完完整整看完孩子上课过程,听完老师讲的内容后,我的教育观也跟着被刷新了!

05

我记得有一堂课,老师讲的是“溶液”这个章节。

“溶液”是化学里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也很抽象。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我女儿当时才3年级,给一个3年级的孩子讲这么深的知识,搞笑吧?

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我旁听了整个课程。

结果没想到,老师一上来就带孩子去山西运城,参观那里有一片“七彩盐湖”。

那里的盐湖很有特色,就像一块巨大的调色板一样,有梦幻般的粉色,有澄澈的蓝色,还有翡翠般的绿色……

当时娃突然兴奋了起来,她说她去过盐湖。

在硅谷就有一处盐湖,以前女儿学校带学生们春游,还特地去参观了盐湖。

那里在夕阳的余晖下就会呈现粉色。

岸边稀稀落落地堆着一堆堆白色的晶体。

当时老师跟学生们说:“那些白色的就是盐粒,水里盐分很高,所以会有盐粒的结晶。”

我当时觉得女儿老师讲得挺好的,带孩子观察盐湖,还讲了盐粒结晶的概念。

可是这次夏令营里,同样是讲盐湖,中国老师的讲解则让孩子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06

老师给孩子们分配了几张纸板,做一棵圣诞树的造型。

当把纸板插好后,在树的底部倒一些液体。

然后一棵圣诞树就做好了。

刚做完这些,女儿有点懵,这不就是一个纸板吗,光秃秃的,哪是什么圣诞树啊,老师是不是唬人啊?

不过老师就是笑笑,说别急,让孩子把树放上12小时,然后看结果。

结果到了第二天,女儿一大早爬起来路过书桌时,惊呆了!

只见那棵圣诞树突然铁树开花了,树上竟然结满了浓密的树叶。

魔法显灵了!

女儿超级兴奋的,把我、妈妈、哥哥都叫过来,参观她的圣诞树作品。

后面老师才给孩子揭晓了答案,说这个就是“结晶”。

而之前倒进去的液体就是一些盐水,这些盐水通过纸张的毛细作用上升到树枝的末端,然后水份蒸发,从而形成了晶体。

因为树枝末端有绿色,所以晶体就成了绿色的模样。

这个结晶的过程和盐湖里盐的晶体形成原理是类似的,都是水份蒸发后形成盐的晶体。

这下孩子们都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结晶”啊!

通过这个实验,老师紧接着给孩子讲了溶液、溶质的概念,讲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讲了结晶的过程。

你看,初中化学里那枯燥的“溶液”这个概念,一下子就给学生们讲透了!

07

其实,妹妹老师的引导过程就是现在国际上最流行的项目制教学PBL的教学方式,从一个个项目引入,然后给孩子讲背后的原理。

这几年陪孩子在国外读书,我就发现中美教育有个很大的差异。

那就是:

美国很擅长教学引导,他们引导孩子学习的方式会更有趣,就比如用项目制学习,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他们教学内容却比较浅。

而中国很擅长教学深度,就拿数理化来说,中国孩子的学习深度比美国同龄孩子要深不少,同样一个知识点,中国孩子会学得更扎实和深入。

可是到了这几年,我发现情况发生了悄悄的改变。那就是很多国内的名校,都纷纷把项目制学习引入到了课堂,让学习引导更有趣。

但是在融合西方教学优势,加强学习趣味性的同时,课堂的教学深度却一点都没有落下。

老师不只是给孩子做个项目那么简单,她们会结合课堂里的教学知识点,用项目的方式帮助孩子加深知识点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在北上广深的名校里,尤为普遍。

所以当人大附中的那些教学方式搬到美国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科成绩上比美国本土的孩子更为优秀!

昨天老婆还在跟我叨叨叨:“还是国内教育牛,放到美国,真是降维打击啊!”

回想起那天憨憨和他们队友懊恼的表情,我不住地点头,深以为然~

我今晚想把女儿暑假夏令营的总教练请过来,做一次访谈,他是刘泽龙老师,女儿学的那些物理、化学实验课程都是他负责设计的。

泽龙老师是我好朋友,在我女儿科学方面的启蒙上,他帮了我很多。

他之前是物理奥赛省队成员,后来保送到上海交大。毕业后投身到教育,是新课标首批解读负责人,也是家辉教育物理、化学学科负责人!

泽龙老师最大的一个强项是,他很善于激发孩子对理科的学习兴趣。

比如物理、化学,看起来很难对吧,可是他就能通过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孩子在物理、化学上的天赋,从而把那些知识点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孩子的小脑袋瓜里。

✅ 所以,我会就孩子的理科兴趣培养方面,和泽龙老师好好聊一聊,欢迎来听。

✅ 另外,明天我会把女儿暑假学的那个物理、化学小班直播课给大家推荐一下,这个课就是泽龙老师担任主教练,主导研发的。

如果想给孩子做物理、化学启蒙,或者为中高考提前铺路的爸爸妈妈,您可以关注一下。

来源:憨爸在美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