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人,去了次山东后发现:山东人才有的独一无二的 10 大品格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08:53 2

摘要:这趟山东行前后 12 天,从济南喝到趵突泉的泉水茶,去青岛踩了石老人的沙滩,还凑了淄博烧烤的热闹。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算琢磨透了:山东人的品格,就像他们的煎饼卷大葱,实在、够味,还带着股独一份的韧劲儿。

7 月底从山东回来,行李箱里塞得满满当当 —— 周村烧饼还剩 6 包,阿胶糕是济南阿姨硬塞的,连青岛啤酒都带了两罐。

这趟山东行前后 12 天,从济南喝到趵突泉的泉水茶,去青岛踩了石老人的沙滩,还凑了淄博烧烤的热闹。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算琢磨透了:山东人的品格,就像他们的煎饼卷大葱,实在、够味,还带着股独一份的韧劲儿。

其实吧,北京人吃饭讲究 “敞亮”,火锅一涮、啤酒一开,聊嗨了谁还管菜够不够。但山东人不一样,他们待客讲究 “让你吃撑”。7 月 15 号在济南 “老济南菜馆”,我就点了糖醋鲤鱼、九转大肠、油旋这 3 个菜,老板过来瞅了眼:“就你一个人?

再送盘拌黄瓜,不够再添!” 结账时花了 186 块,老板大手一挥:“抹个零,180!” 还塞了瓶自制山楂汁:“解腻,拿着喝!”❗真的,北京餐馆也有送菜的,但多是快过期的小菜,山东老板送的是刚拌的黄瓜,脆生生的,透着实在。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谁还没遇见过实在人?但山东人的实在,是 “不掺假的实在”。7 月 18 号在青岛石老人海边,我手机不小心掉沙滩里,屏幕进了沙。

旁边卖椰子的大叔看见,立马放下摊子,从工具箱里翻出小刷子,蹲那儿帮我刷了 10 多分钟,还找纸巾包好:“别再进沙了,这手机可贵着呢!” 我要给钱,他摆手:“要啥钱,举手之劳!” 后来才知道,这大叔每天凌晨 4 点就来占摊位,卖的椰子 15 块一个,从不缺斤少两,旺季一天能卖 200 多个,熟客都喊他 “青岛实在哥”。

记得刚入行做媒体时,去外地采访常遇 “打太极” 的,问啥都含糊。但山东人不一样,说话 “直来直去”。

7 月 20 号去淄博采访烧烤摊主老王,他跟我算得明明白白:“每天凌晨 4 点去市场挑肉,一串穿 50 克,卖 3 块钱,一天能卖 520 多串,除去成本,能赚 400 来块。” 不藏着掖着,也不吹虚话。他还说做烧烤讲究 “闭环”:“从挑肉到穿串再到烤,每个环节都得盯紧,不然味道变了,客人就不来了。” 不像有些摊主,问成本就打岔,生怕你学了去。

我个人觉得,现在人都怕 “麻烦”,但山东人不怕 “揽麻烦”。7 月 22 号在烟台丢了钱包,里面有身份证、银行卡,还有 800 多现金。我急得转圈时,环卫工李大爷跑过来:“是不是找黑色钱包?我在垃圾桶旁捡的,等你半小时了!”

我要请他吃饭,他说:“俺(我)就是干这个的,捡到东西就得等失主,吃饭就不用了!” 后来我才知道,李大爷每个月工资才 3200 块,却从没拿过捡来的东西。你说,这要是换在别的地方,钱包能这么容易找回来吗?

说到规矩,北京人也讲 “礼儿”,但山东人的规矩,是 “刻在骨子里的尊重”。7 月 23 号跟青岛朋友聚餐,一上桌就懵了 —— 主位坐长辈,主陪在左、副陪在右,敬酒得从长辈开始,还得 “碰杯底”。我刚开始觉得麻烦,朋友却说:“这不是客套,是尊重,俺们山东人都这样。” 后来发现,就连小孩递东西,都会双手递,长辈不先动筷,小孩绝不伸手。这种规矩,不是装出来的,是代代传下来的。

其实吧,我之前觉得 “规矩多” 会显得死板,但山东人偏不,他们能 “守着规矩还能玩出新花样”。7 月 25 号在淄博烧烤城,年轻摊主用直播卖烤串,还搞 “买 10 串送 2 串” 的活动,直播间里满屏 “绝绝子”“拿捏了” 的评论,全是 90 后、00 后在下单。摊主说:“老辈传的烧烤手艺不能丢,但得用新法子让更多人知道。” 当天他直播间卖了 800 多串,比线下还多。你看,这就是山东人,守得住传统,也接得住新事。

令人惊讶的是,山东人不光对人实在,对 “活儿” 也较真。7 月 26 号在周村烧饼作坊,师傅做烧饼时,每片都得擀到 “薄如纸、圆如镜”,还得撒上芝麻,烤到金黄。我问师傅:“差不多就行呗,谁还较真?” 师傅说:“不行,老辈传的手艺,差一点都不行,每片烧饼得重 15 克,多 1 克少 1 克都不行。” 他每分钟能做 6 片,每片都一样,连芝麻的数量都差不多。这种较真劲儿,在现在真少见。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山东人 “太拼了”,但他们偏不,能 “拼得起来,也能慢得下来”。7 月 27 号在威海某渔具公司,我发现员工下午 5 点准时下班,没人加班。老板说:“赚钱重要,陪家人也重要,俺们不搞内卷,该干活时干活,该休息时休息。” 当天公司还组织员工去海边散步,满沙滩都是笑声。不像北京有些公司,天天加班到 8 点,员工都没精神。

记得临走前,济南阿姨跟我说:“俺们山东人没啥本事,就是实在、重情义,你下次来,俺还请你喝泉水茶。” 这话我记在心里了。

这趟山东行,我不光吃胖了 4 斤,更明白为啥有人说 “山东人都是活雷锋”—— 他们的品格,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不过我还有个疑问:山东人这种品格,是不是跟孔孟文化有关?下次再去山东,我得找曲阜的老导游问问,也得再去济南,看看那个送我山楂汁的老板还在不在。你去过山东吗?有没有遇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山东人?你怎么看山东人的这些品格?

来源:超叔食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