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圣城街道:志愿服务“动”起来 基层治理效能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0 14:18 3

摘要:近年来,圣城街道紧紧围绕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让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受惠其中,努力营造睦邻友好、向美向善、和谐共享的浓厚氛围。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静 通讯员 王雅晴)近年来,圣城街道紧紧围绕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让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受惠其中,努力营造睦邻友好、向美向善、和谐共享的浓厚氛围。

文化阵地更优化 社区建设“有底气”

三月的圣城,涌动着一股志愿服务的“暖流”。近日,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圣城街道向阳社区举办了“强国复兴有我”之“非遗有约·文艺生花”体验活动,通过“非遗+市集+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葫芦、蛋雕、编织可以现场学着做,喜欢的也可以带走!”在展示区,葫芦雕塑、陶艺、蛋壳雕刻、面塑、绒花、凤冠等传统技艺不再是“玻璃里的风景”,而是可观、可玩、可参与的生活美学。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作品并同步开设传习课,将“一次性体验”转化为长期兴趣社群,让文化传承扎根在社区。

在沉浸式体验区,大学生志愿者成为“灵魂人物”。潍坊科技学院学生手把手教居民制作拓印,从浸湿宣纸到拓包着色,一幅幅“小满”“顺遂”的祝福跃然纸上;在丝网版画区,居民在社工指导下完成了《年年有余》作品;在绒花制作区,“大小”搭档创作的花束成为打卡焦点。这种“传统打底、创意调味”的活动设计,让市集变成了文化展台和邻里社交场。为吸引年轻人群体,这次活动还特别植入现代元素,其中,气球魔术师现场开课,带着居民扭出棒棒糖、小狗等造型,“圈粉”无数。

“很有参与感!在家门口能看到这么多的非遗文化,而且能现场体验,让我感到特别开心和充实。”一居民表示,这种轻松活泼的互动方式,让社区邻里一同享受了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此次活动不仅是非遗文化的展示窗口,更是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圣城街道以文化为纽带,联动“红色合伙人”、公益组织、高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将非遗体验与市集经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既激活了非遗文化的当代价值,也让社区活动摆脱“自娱自乐”的限制,成为多元群体共建的公共文化空间。近年来,圣城街道城市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的新路径,通过文化赋能社区治理,借助“强国复兴有我”活动,结合社区邻里节、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等志愿项目,将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让社区治理“暖”在人心。

党建引领强根基 社区建设“有队伍”

日前,在石马社区,一场由社区联合新华书店举办的“雷锋故事会”让孩子们印象深刻,孩子们通过轻黏土制作雷锋像、学唱红色歌曲感悟精神力量;弥水社区邀请大学生与居民共绘“雷锋书签”,让传统文化与志愿精神碰撞火花;站前社区联合味达美集团创新举办“包水饺擂台赛”,居民与志愿者围坐包饺,其乐融融;弥兴社区开设DIY精油口红、美甲体验,让志愿服务成为传递美好的纽带……每一项活动都紧贴市民需求,每一次互动都注重参与体验,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提升自我、感受温暖。

在时代的浪潮中,志愿者犹如璀璨的星辰,以其独有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如何凝聚这股力量?如何让志愿者愿意“挤出时间”主动投身于社区治理的浪潮中?对此,圣城街道有了新的答案。

圣城街道认真贯彻落实潍坊市“社工+志愿”联动融合机制,将“社区+志愿组织”作为志愿工作的突破重点,大胆尝试、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圣城街道已有1万多名注册志愿者,96支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常年开展约400场次志愿服务,实现了志愿服务阵地网络全覆盖。

党建引领聚合力,志愿服务暖民心。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圣城街道党工委牵头,32个社区成立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社会工作协会、志愿服务联合会及“双报到”单位、社会组织、企业等资源力量,构建多元化志愿队伍体系。阵地有序迭代升级。32个社区优化服务布局,根据实际开放公共资源,增设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菜乡红“骑”驿站、科技馆等场所,积极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打造“网格+志愿服务”新模式。优化社区设置,划分352个网格,每个网格选配1名网格长,吸纳党员中心户、楼道长、热心居民开展网格志愿服务。

激活多元力量,推动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突出专业社工引领。创新“一校两社”工作模式,引进金阳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15家评估等级高的社会组织和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与潍坊科技学院签订校地共建合作协议,以学院社区为示范点,探索“专业社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开展社工人才培训、“阳光心护”应急救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平急结合”应急志愿服务机制。强化应急动员,形成“平时服务,急时纾困”的新格局,同时吸纳居民代表、“五老”人员、退伍军人成立小区“一家亲”调解队、“红袖标”平安巡防队,开展矛盾调解、传统文化宣讲等活动。

近年来,圣城街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动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从温馨的“叮咚上门幸福守护”到“蔬香敬老”,从“一老一小”两大关键群体到链接合伙人整合资源……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将更多的关爱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幸福文明的种子在圣城的土地上不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之花。

来源:寿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