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熟悉飞傲产品更新节奏的人大概都清楚,这两年飞傲的产品型号已经迈入两位数时代,台式解码耳放K系列也不例外。继去年推出旗舰机型K19后,飞傲今年又带来了次旗舰新品K17。不同于K19通过竖置架构兼顾桌面美学与空间效率的创新设计,K17回归了台式设备的传统形态。作为
熟悉飞傲产品更新节奏的人大概都清楚,这两年飞傲的产品型号已经迈入两位数时代,台式解码耳放K系列也不例外。继去年推出旗舰机型K19后,飞傲今年又带来了次旗舰新品K17。不同于K19通过竖置架构兼顾桌面美学与空间效率的创新设计,K17回归了台式设备的传统形态。作为接替K9 Pro系列市场定位的继任者,虽然尺寸与它们相近,但K17的整体设计语言焕然一新,丰富的旋钮与大尺寸屏幕的加入,营造出复古与科技交融的独特美感。
飞傲K17产品规格
USB主控:XMOS XU316
蓝牙芯片:高通QCC5125
屏幕:3.93英寸LCD屏幕
蓝牙版本:蓝牙5.1
蓝牙接收:SBC、AAC、aptX、aptX LL、aptX HD、atpX Adaptive、LDAC
USB DAC解码规格:768kHz/32bit;DSD512(Native)
同轴输入解码规格:192kHz/24bit;DSD64
光纤输入解码规格:96kHz/24bit
本地播放解码规格:384kHz/32bit;DSD256
流媒体播放解码规格:384kHz/32bit;DSD256(DOP)
同轴输出:192kHz/24bit;DSD64
光纤输出:192kHz/24bit
耳机输出功率1:L+R≥1850mW+1850mW(32Ω单端,THD+N<1%,超级大耳模式)
耳机输出功率2:L+R≥4000mW+4000mW(32Ω平衡,THD+N<1%,超级大耳模式)
耳机输出功率3:L+R≥240mW+240mW(300Ω单端,THD+N<1%,超级大耳模式)
耳机输出功率4:L+R≥950mW+950mW(300Ω平衡,THD+N<1%,超级大耳模式)
RCA输出:L+R=2.5Vrms+2.5Vrms(1kHz@10kΩ)
XLR输出:L+R=5Vrms+5Vrms(1kHz@10kΩ)
频率响应:20Hz~90kHz、衰减<3dB
信噪比:≥125dB(A计权)
底噪:<2.6μV(A计权)
THD+N:
<0.00045%(1kHz/-10dB@10kΩ)
颜色:黑色、银色
三维尺寸:约244.6mm×213mm×66.8mm
重量:约2750g
参考价格:5499元
值得注意的是,K17身上有着旗舰技术的下放,其搭载的31段专业级无损PEQ调节系统,与K19保持同等精度水准,在功能丰富度上也毫不逊色。对于那些预算够不着旗舰机型K19,却依然希望获得专业级体验的发烧友。他们需要一台能读懂不同耳机脾性、轻松对接各类音源设备,且面对不同音乐类型都能有稳定表现的解码耳放。K17能否成为这类用户的理想之选?我们接着往下看。
硬件架构设计解析
建构桌面Hi-Fi的核心枢纽
K17的硬件架构设计围绕纯净供电、精密解码、无损调音和强力放大等几个核心方面展开,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拆解其技术内核。
近年来,飞傲将PEQ功能普及到旗下各类产品中,从入门级“小尾巴”到旗舰台式设备,让拥有不同设备的玩家都能从中体验到声音“微操”的乐趣。不过,同样是PEQ调节,其实也有“段位”之分。比如飞傲在K19上首次引入的31段可调频点,比只具备常见10段调节的设备提供了更精细的声音塑造能力。K17完整继承了这一旗舰特性,同样支持31段专业级无损PEQ调节。
(图/飞傲官网)
K17采用DEL(Dual Engine Limiter)技术,通过独创算法实现了动态压缩(DRC)、动态增强(DRE)、限幅器(Limiter)和压缩器的调节功能。调节PEQ时,PCM 44.1kHz~96kHz的音频可以原码进行EQ处理,无须经过SRC采样率变换,还能精细调节+12dB~-24dB的增益范围、0.4dB~128dB的Q值范围等音频参数。这不仅能模拟或修正耳机的频响曲线,还能根据音乐类型或个人喜好定制音色。更支持EQ曲线的导出、导入、分享和保存,方便用户分享调音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K17与K19在PEQ功能的硬件实现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搭载的M21586Q专业DSP芯片(360MHz主频)与后者采用的ADI SHARC+ ADSP-21565(800MHz主频)虽在频率上存在差异,但均具备双精度64位浮点运算能力。M21586Q配合ES9821Q高性能ADC与飞秒级低相噪晶振的协同工作,使K17能在所有输入模式下无损完成31段PEQ调节,带给用户一致的声音控制体验。
(图/飞傲官网)
K17在解码部分采用了AKM旗舰级DAC芯片组合——一颗AK4191与两颗AK4499EX。其中,AK4191专注数字信号处理,两颗AK4499EX则独立承担左右声道的模拟转换任务,配合8通道转4通道的低通滤波(LPF)设计,有效抑制共模干扰,提升声道分离度与动态范围表现。这一架构既延续了AK4499系列的高解析力基因,更通过数模分离设计进一步降低数字噪声干扰。结合飞傲自主研发的“DWA ROUTING技术”,进一步净化音频背景,为声音的纯净度打下坚实基础。
(图/飞傲官网)
耳放部分,飞傲没有沿用以往产品常见的THX集成方案,转而采用分立式AB类三极管扩流耳放电路。以安森美经典对管MJE243G/253G为核心,构建了大电流低阻抗输出。AB类设计融合了A类放大的低失真特性与B类放大的高效率优势,在保持声音温润细腻的同时,提供充沛的驱动力——其平衡输出功率达4000mW+4000mW(32Ω负载、超级大耳模式),较K9 Pro ESS提升近一倍,在面对各类高阻抗头戴式耳机时更有底气。
(图/飞傲官网)
全平衡架构贯穿K17的整个信号路径,从DAC解码、I/V转换到低通滤波、耳放驱动,始终保持差分传输。既能保证信号的大动态,还能有效降低串扰。内部物理分板设计将数字电路(DAC、DSP、USB处理)与模拟电路(耳放、LDO稳压)完全隔离,从物理结构上避免相互串扰。这种分层布局不仅优化了信号传输路径,更通过数模分开供电、模拟分级供电,为各模块提供独立纯净的电源。特别是模拟部分采用的超低噪声LDO(TPA7A47/7A33)进行二级稳压,将电源波动对音质的影响降至最低。飞傲还在K17中内置35W低噪声线性电源,保证本机供电的纯净度,5颗4700μF电解电容,提供充沛的功率储备。
(图/飞傲官网)
时钟系统的构建同样体现专业水准,3颗Accusilicon超低相噪飞秒晶振,包括两颗AS318-L(45.1584MHz、49.1520MHz)和一颗AS318-Pro(24.576MHz)分别对应不同采样率场景,能够有效降低相位噪声对音频信号的影响,确保音频信号采样与还原的高度精准。
(图/飞傲官网)
此外,飞傲在基础元件的选用上也有着高标准。8颗松下薄膜电容和32颗晶圆电阻能保证低温飘、低噪声,在不同温度环境下都有稳定的声音表现。绿宝石固态电容、多颗音频专用电容、4 组无氧铜镀银连接线(用于不同板间音频传输),再加上抗氧化性好、耐拔插且连接稳定的Neutrik镀金插头,这些看不到或是不容易注意到的细节,共同构成了K17的“内功心法”,为其音质和功能的稳定发挥保驾护航。
外在设计
复古与科技融合
我本来以为K19会为飞傲台式解码耳放系列的“K1x”时代定下造型基调,但K17的出现,再加上最近上市的K15,后两者统一的设计语言反倒让K19成了个特例。不过这样也挺好,旗舰就该有点不一样,才能更鲜明地彰显自己的独特地位。
回到K17身上,其机身比例延续了K9 Pro系列的卧式基因,但设计细节完全跳出之前的框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全新设计语言融合了复古元素与现代工艺,机身整体用金属材质打造,线条硬朗,呈规整的矩形,透着一股坚固沉稳的气质。不管是经典的黑色款还是更具时尚气息的银色款,都透着不俗的质感,能轻松融入各种桌面环境。从正面看,细长的屏幕搭配5个功能性旋钮,布局协调合理,既能唤醒我们记忆深处老式仪器的印象,又能从精致、细腻的做工与材质上,感受到现代工艺的精良,二者相得益彰。
机身正面那块3.93英寸的屏幕是设计上的亮点。你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觉得它只是一块功能简单、显示信息的屏幕,但实际上,它是一块全彩LCD触控屏。无论是屏幕尺寸、显示内容的丰富度,还是操作的实用性,都比K19上那块1.3英寸的屏幕高出不少。
K17的主题UI以文字为主,辅以简约的图标。除了本地播放和流媒体模式下首页显示播放界面之外,其他模式都用大字体呈现当前模式、EQ、编码格式及采样率,所有模式的屏幕上方还会用小字显示音量、网络状态等更多信息。用手在屏幕上左右滑动就能调出菜单,左滑菜单主要是各模式的一键选择,以及本地播放时的音乐文件浏览和分类等信息,右滑则是设置菜单,包含播放设置、均衡器和滤波器等共16个选项。
播放界面不仅支持专辑封面显示,向上或向下轻扫还能唤出复古风格的VU表动效,使得视觉体验更加生动。不难看出,这块屏幕的加入,确实给K17复古的外观带来了现代的交互体验。
K17刚上市时的宣传照在屏幕这块都是采用的复古橙主题UI,和整体复古风格很搭。在经过几次固件更新后,主题UI已增加至5个,后续说不定还会随着固件升级而增多,让用户一直能有不同的视觉体验。不过需注意的是,K17的固件分主控固件、单片机固件、XMOS固件和蓝牙固件,不同固件的升级方式不一样,有的能在线或者插U盘升级,有的则必须连电脑才行,具体怎么操作可到官网查看,这里就不赘述了。
多个旋钮的设计是K17的另一大亮点。和K9系列正面只有一颗大旋钮不同,K17的旋钮个头变小、数量增多,带来更浓的复古味儿。5个按钮可分为两组,右上的MENU和VOLME两个旋钮分别负责工作模式切换与音量调节,转动时能感受到带刻度的无级调节手感。短按前者可确认所选模式,短按后者则能控制屏幕熄屏或亮屏。两个旋钮外围都有一圈指示灯,用户可以自定义灯光的颜色、亮度和亮起方式,既能跟随主题保持视觉统一,也能随音频节奏变化或循环渐变,满足个性化需求。
左下角的3个旋钮转动时是固定的几个挡位。开关机旋钮自带指示灯,红色表示关机,白色表示开机,哪怕用户离得稍远,也能一眼看清设备状态。旁边的模拟输出旋钮有4个挡位,分别是LO、PRE、PO和PO+PRE,分别对应前后面板不同的输出状态,也决定着音量旋钮是否生效。增益切换旋钮有5个挡位,依次是低增益、中增益、高增益、大耳模式和超级大耳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PRE或LO输出时,增益调节是无效的。
K17机身前后皆有接口。正面是耳机输出接口和1个USB-C输出接口,耳机口包括6.35mm单端接口、4.4mm平衡接口以及4针XLR平衡接口,用户可通过附件中的6.35mm转3.5mm插头适配更多耳机。XLR接口有可拆卸的防尘盖,不用时盖上确保正面的美观。
更多接口集中在背部,音频接口包括同轴输入/输出、光纤输入/输出、RCA线路输入/输出、4.4mm接口的平衡线路输入和卡侬头的平衡线路输出。USB接口有3个——USB-C、USB-A和RS232,分别用于USB输入、外接移动存储和连接电脑调节DSP或升级单片机固件。K19上首次引入的TRIGGER功能在K17上也有,不过只配备了被动的12V触发输入(TRIG IN),比K19少了一个主动触发输出(TRIG OUT)。相比旗舰机型,K17还少了HDMI接口,但整体来看接口配置已足够丰富。K17还具备独立的以太网口,支持接入千兆有线网络,能提供更加稳定、快速的连接。同时内置的AP6256 Wi-Fi模块,支持2.4GHz和5GHz双频无线网络。从有线到无线,提供给用户更多元、灵活的网络连接选项。
K17外壳的四面都设置了大面积的散热格栅,其中顶部还加设防尘网。同时在内部也提供多重安全保护,包括耳放/变压器温度保护、输出过载/直流保护、电源输入过流保护,能够智能检测到异常条件并进行自动保护,从内到外让用户使用更安心。
试听体验
K17具备八大工作模式,包括USB解码、蓝牙解码、光纤解码、同轴解码、单端线路输入、平衡线路输入、流媒体接收和本地播放。用户只需通过MENU旋钮就可以轻松切换它们。此外,它的附件中还提供了一个遥控器,可以实现更远距离的操作。
也就是说,K17可以应付多种场景的不同角色:你可以将它通过后置的USB接口连接电脑或前面板的USB接口连接便携音乐播放器进行USB解码,输出到耳机或有源音箱;也可以连接电脑,通过ROON播放NAS上的音乐;连接功放和无源音箱,通过iPad使用AirPlay播放音乐;还能接入移动硬盘或U盘,通过本地播放音乐输出到耳机或有源音箱;接收播放器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开启PEQ通过耳机输出或线路输出接音箱……玩法非常多。
通过USB输入将K17连接电脑进行试听。不开PEQ,K17展现出一种均衡中带着温度的声音性格,既无过度染色的讨好感,也非完全监听向的冷淡,有着兼具解析力与乐感包容性的声底。低频量感适中但质感突出,下潜深度与弹性兼顾,面对《鼓诗》这类考验低频解析的曲目时,能清晰还原鼓腔共鸣与残响细节,而非单纯追求冲击力。中频人声结像清晰却不锐利,歌者的情感表达自然,喉音与气息的微妙变化得以保留。高频延展顺滑且亮度克制,密度处于适中水平,延展表现良好,有轻微残响。这种特质使得它在演绎古典乐时层次分明,弦乐组的震颤感与木管组的温润形成良好对比,而在流行乐中又能避免高频过亮引发的疲劳感。它在大耳机中营造出的声场分离度不错,乐器定位精准而不虚浮。在回放交响乐时,各声部层次清晰,大动态段落虽非暴力展开,但能量释放从容有序。音乐背景的纯净度高,弱音细节如《遗憾》开场录音现场中的深吸气声、极细微的环境音效皆清晰可辨。
在官网下载飞傲FT5和森海塞尔HD600的PEQ曲线并导入K17,打开超级大耳模式,AB对比听感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载入专属曲线后,FT5的低频变得更为紧实有层次,下潜深度保持优秀,在K17充足驱动下仍能呈现“拳拳到肉”的低频质感,同时避免轰头。人声稍稍往后,变得更为居中,结像更加清晰,同时削弱了一些“染色”,兼顾了流行听感与人声的均衡表现。高频部分抑制了过亮的部分,镲片与弦乐的毛刺感被有效削弱,同时保留足够的延展性,细节展现依旧充分,声音整体更加顺滑、耐听。
HD600未开启PEQ时,声音保持着平衡自然且具有厅堂感的经典韵味,但在一些频段上还有可优化之处。打开PEQ载入专属曲线后,其听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低频部分各环节皆有改善,原本紧实的低频变得更具松弛感,听感更显自然,量感也有所增加。歌者的口型清晰度提升,能更清晰地感受到歌手的演唱细节。高频部分有一定程度提亮,细节的穿透力增强,但整体还是比较克制,不会造成长时间聆听后的疲劳。
由于下载的曲线皆是参照哈曼曲线调整的,对于有着自身听音偏好的玩家,完全可以自行摸索并调节出更适合自己的耳机曲线。当然,哈曼曲线就像一个“基准坐标系”,想快速获得均衡听感、又不想花太多时间摸索参数的玩家,直接载入已调好的曲线无疑是一个更省事儿的方式。
写在最后
作为飞傲台式解码耳放系列最新的次旗舰,K17很好地展现了“货扎实”的特点。全金属机身上保留着那种让人安心的做工与质感,正面多个旋钮负责各种功能调节,在各类电子产品“纯触控”当道的当下,有种“物理掌控感”的回归。不过别被复古元素骗了,其搭配的屏幕可不只是单纯显示内容,触控设计让玩家在本机上就能快速地进行各种设置,甚至还能本地播放音乐。内部音频架构的用心设计以及不惜工本的元器件选择,则让K17有更多底气去面对玩家苛刻的要求。
K17的定位很明确,它要成为玩家桌面Hi-Fi系统中那个稳当、靠谱又全能的“中枢”。不需要太高代价,但求面面俱到——既有强大的驱动能力应对各类耳机,又有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无缝对接各种音频设备,还延续了飞傲产品一贯的可玩性。当飞傲把5000元出头的次旗舰做到这个水准,背后那份“不玩虚的”诚意已经很明显了。显然,飞傲K17就是为那些追求全面声音体验、需要一个强大桌面 “核心” 的玩家准备的。
来源:微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