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民建山西省委会积极对接民建中央参政议政资源,在太原与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联合举办“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2025年度全体会议暨‘资源型经济多元化转型的方向和路径’专题研讨会”,助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张磊)近日,民建山西省委会积极对接民建中央参政议政资源,在太原与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联合举办“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2025年度全体会议暨‘资源型经济多元化转型的方向和路径’专题研讨会”,助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题研讨会分为主旨演讲和专题研讨两个环节,包括题为“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推进资源型经济多元化转型的方向和路径”的主旨演讲,以及嘉宾围绕“他山之石——打造适应创新性发展的营商环境”“产业优化——选择适应资源型经济转型所需的产业”两个专题开展专题研讨。研讨会上围绕“助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多元化转型”主题,共提出五项理念、十条建议、五个案例,成果丰硕,为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引入先进经验与政策建议,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专家建议我省改造传统产业,将煤炭优势转化为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的关键动力。发挥山西特色优势,加快布局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新赛道。山西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涵盖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电子信息制造等多个领域,产业结构逐步完善,要用好山西发展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的两大重要优势。一方面能源与数字经济反向互补:能源释放是熵增过程,信息处理则是熵减过程,两者在本质上形成反向互补,无论是算力中心还是数据存储,其运行和冷却都需要大量稳定的能源供应,山西拥有充足且可控的能源保障能力,为发展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产业和高能耗的信息处理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另一方面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应用场景,山西在地下矿物开采、生态修复等领域拥有大量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场景,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矿区生态治理、矿山遗址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也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创造了独特条件。
同时,补齐服务业短板,重点增强专业服务业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与赋能能力。推动山西由文物大省迈向文旅强省,进而打造流量大省。依托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化带,串联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与现代体验,形成主题化旅游走廊,发展跨季节、多业态旅游模式,例如文化研学+康养休闲+户外运动+非遗体验,利用生态、历史、人文资源叠加打造沉浸式、故事化、数字化的旅游场景;依托晋商文化、平遥经济的核心精神“汇通”,形成全国民营经济推进中心,通过优质文旅内容和文化场景吸引更多游客(人流)、带动文旅投资与消费(资金流)、扩大山西文化和品牌的传播力(信息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旅游传播力,例如短视频、直播、线上虚拟景区、数字文物复原,让文旅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来源: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