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避坑指南之七:网购食品的“舌尖安全守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4 05:52 2

摘要:家人们!咱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现在网购零食、生鲜、粮油方便得很,动动手指就能囤满一冰箱。但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可容不得半点马虎,今天就唠唠网购食品那些容易踩雷的地方,守住咱们的“舌尖安全”!

家人们!咱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现在网购零食、生鲜、粮油方便得很,动动手指就能囤满一冰箱。但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可容不得半点马虎,今天就唠唠网购食品那些容易踩雷的地方,守住咱们的“舌尖安全”!

先说说我同事的教训。她在直播间买了一箱网红小糕点,看着包装精美,主播吃得那叫一个香,没细看就下单了。收到货拆开,一股怪味扑面而来,仔细一看生产日期,竟然是半年前的!原来商家把临期食品混在正常商品里卖,还好发现得早没吃,不然肠胃非得闹罢工。所以啊,买食品第一条铁律:到手先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最好用手机拍个照,万一过期还能留证据。

再讲讲生鲜水果的坑。我妈在某平台买过车厘子,商家宣传图上果子又大又红,结果收到的全是软趴趴、发蔫的次品。后来我才知道,买生鲜一定要选冷链配送的商家,收到货先检查包装有没有破损、冰袋有没有化。要是买冷冻食品,包装上有冰霜结块的,很可能反复解冻过,尽量别买!

还有预包装食品的配料表“暗藏玄机”。我给孩子买零食时发现,有些号称“儿童饼干”的,配料表第一位居然是白砂糖,添加剂比主料还多。现在我买东西,都会仔细看配料表,遵循“越靠前含量越高”的原则,配料表超过10种的零食,基本不考虑。给老人买保健品更要小心,认准“蓝帽子”标识,没有的全是智商税!

最离谱的是山寨食品。我在乡镇小卖部见过“康帅傅”方便面、“粤利粤”饼干,网购也有类似套路。买知名品牌时,一定要认准官方旗舰店,比如买三只松鼠就去天猫旗舰店,别被那些名字相似、包装雷同的“李鬼”骗了。

最后分享个小习惯:网购食品拆封后,我会把包装袋、标签留两天,万一吃了不舒服,这些都是维权的关键证据。下一期咱们聊聊“网购电子产品的避坑绝招”,毕竟这类东西价格高、技术门道多,一不小心就花冤枉钱!记得点个关注,咱们一起守住钱包、吃嘛嘛香!

来源:only乐呵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