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者,贵州数据资源集聚、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发展领先。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与繁荣,正成为引领贵州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者,贵州数据资源集聚、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发展领先。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与繁荣,正成为引领贵州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发挥贵州优势,推动数字生产力加速形成,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文本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秦永彬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可聚焦“知识密集型”产业布局,充分挖掘算力价值,积极推动算力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与创新,切实发挥算力对各行业的赋能作用,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夯实“算力底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当前,贵州算力规模累计92.60EFLOPS,其中智算89.76EFLOPS,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您如何看待这一成就?
秦永彬:10多年来,贵州接续以大数据、数字经济战略作为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政策持续性强,吸引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数据集群入驻。
同时,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战略赋能下,贵州凭借气候、电力以及大数据先发优势成为南方算力枢纽,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接续建设。
贵安超算中心
贵州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在“做强贵州大学”的战略定位指引下,牵引全省大数据、数字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奋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破解数据流通难题上探索了哪些独创性机制?
秦永彬:据我观察,贵州的独创性创新有如下几方面,比如在全国最新出台大数据条例等法规,促进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在全国率先推动省级层面的数据共享与应用,推动以“云上贵州”为牵引的政务数据的融合赋能,在全球率先设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的共享、流通与交易。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首创“数据资源登记制度”,通过区块链存证明确权属,破解“不愿流通”的产权模糊痛点。建立“场景驱动型交易模式”,在政务、金融等领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以需求牵引供给,降低交易不确定性。构建“三位一体合规体系”,出台《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管理办法》,配套安全评估、隐私计算等技术工具,形成“制度+技术+场景”的闭环,让数据在可控范围内“敢流通、能流通”。
深化“场景融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贵州在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哪些典型案例和经验?
秦永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重构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抓手,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引擎,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关键着力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协同并进,可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贵州大数据集团已形成“信、云、数、算、智、安”一体化协同创新、全链条垂直整合的商业布局。图为贵州大数据集团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的展区一角。
贵州通过“算力+产业”双轮驱动,一方面培育新兴产业生态,如贵安新区建成华为、腾讯等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带动服务器制造、数据清洗等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另一方面,围绕六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数字化,以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例如磷化集团、茅台集团、能源集团等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应用场景驱动数字化应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依托“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和丰富的生态文旅资源,贵州如何在跨域融合场景打造数字沉浸式体验?未来还可探索哪些创新融合方向?
秦永彬:贵州可依托算力枢纽与生态优势,在“算力+文旅”领域打造虚拟现实重现苗族古寨、侗族大歌等非遗场景,通过算力实时渲染实现游客沉浸式文化交互,依托算力优势,打造新一代数字文化IP和数字文化产业,通过技术融合与跨域合作,不断打造创新的数字沉浸式体验。
无人驾驶巴士
算力网络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引擎,正深度赋能产业现代化进程,贵州还可在“算力+农业”“算力+法律”等方向进行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落地,通过构建智慧平台,开展大模型创新研发突破,推进数字经济领域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
补齐发展短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贵州凭借气候凉爽、地质条件稳定等优势吸引众多数据中心落地,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后续如何在“存力优势”中扩大“算力价值”?
秦永彬:从“存力优势”转向“算力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比如释放政务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以“场景驱动”带动“数据赋能”和“算力赋能”;政府引导经费和产业基金强力支撑,以“资金链”引导“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汇聚融合,实现四链融合。
华为云数据中心
聚焦“知识密集型”产业布局,重点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动漫、数字传播、数字文旅等学科专业、科研创新平台等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载体;充分挖掘算力价值,积极推动算力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与创新,切实发挥算力对各行业的赋能作用,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目前,贵州的数字人才供给与培育还存在一些短板,如何吸引或培育更多复合型数字人才,补齐这一短板?
秦永彬:面向未来产业发展和贵州数字经济战略布局需求,要有任务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经济领域相关学科的人才引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
在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基础上,以贵州正在推动的“学科帮扶”为基础,推动“高峰学科”(区域一流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以此为牵引,推动各高校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学科建设和发展,推动各高校集中经费进行特色差异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主算力基地一角。
同时,推进各高校优势学科专业实施“AI+X”“计算+”“数字+”工程,推动拓展一批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学科交叉中心和学科交叉专业建设,超前部署一批数字类专业建设,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学科和人才基础。
此外,调整人才引进策略,对于符合贵州数字经济战略需求的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人才引进,从住房、补贴、待遇等多方位采用超常规举措吸揽和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人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登芳
编辑 李雪雪
二审 李姗
三审 岳振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