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健中:数字金融新基建如何精准破解跨境数权贸易的世纪难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07:56 1

摘要:在全球跨境贸易仍困于"货币兑换时差""结算链路冗长""信任成本高企"的传统难题之际,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贸易结算革命正在中国数字经济思想领袖的引领下加速酝酿。

雄起于稳定币下重塑全球贸易规则的新赛道

——倪健中:数字金融新基建如何精准破解跨境数权贸易的世纪难题

编者按:

在全球跨境贸易仍困于"货币兑换时差""结算链路冗长""信任成本高企"的传统难题之际,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贸易结算革命正在中国数字经济思想领袖的引领下加速酝酿。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创始人兼执行会长、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产业委共同主席、可信资产与数链金融专委会主席倪健中先生——这位被业界尊称为"中国数字经济布道者"的权威专家,在接受央链知播独家专访时,以其深耕通信与数字经济领域的深厚积淀,首次系统阐释了稳定币作为"数字金融新基建"的战略价值:"稳定币绝非简单的技术工具,而是连接法币与数字资产的'价值桥梁',更是重构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度创新实验室'。其'价格稳定、结算即时、规则透明'的三大特性,正精准破解跨境数权贸易的世纪难题。"

"技术-文化-规则":稳定币研究的思想基石

这是一次从通信改革到数字金融的思想者的"跨界洞察"。

作为中国数字经济领域最具前瞻性的战略思想家,倪健中会长的研究始终彰显"以技术重构规则"的哲学高度。在早期推动中国通信产业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型过程中,他创造性提出"通信网络即国家神经系统"的重要论断;2020年后,他更率先布局元宇宙研究,其"元宇宙是数字文明的终极形态""链改必须服务实体经济"等开创性理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圭臬。

如今,倪会长将通信产业的"互联互通"基因、元宇宙的"数字信任"机制与全球贸易的"规则重构"需求深度融合,构建起独树一帜的"技术-文化-规则"三位一体分析框架——这套理论体系,正是其稳定币研究的思想基石。

事实上,通信革命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也正在重塑现代金融新生态,二者通过技术协同与场景创新形成多维联动关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与延展性。

5G的高速率(理论峰值20Gbps)与低时延(1ms级)特性,使数字金融的跨境支付、高频交易等场景实现毫秒级响应,较4G时代效率提升百倍‌。通信网络边缘节点部署的算力资源,支撑数字金融实现实时风控决策。

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的提升(2025年行政村5G通达率达98%),使数字信贷服务触达偏远地区小微企业,普惠金融覆盖得到大幅度延伸‌。同时,基于5G消息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实现"消息即支付",用户无需跳转APP即可完成交易,进而推动了新型支付生态的构建。

在监管与安全协同方面,运营商SIM卡与数字金融账户的深度绑定,使生物特征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7%,实现通信级身份认证。同时,依托国际通信专线构建的金融数据沙箱,实现跨境贸易金融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实现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当前通信改革正通过"连接-算力-能力"三层架构,为数字金融提供新型基础设施。

"数字清结算高速公路":"交易即结算"的范式革命

或许我们需要一场跨境贸易的范式革命,这也引出了数字时代国际贸易的"倪氏解决方案"!

当前全球跨境贸易总额已突破32万亿美元,但传统结算体系仍如"工业时代的蒸汽机"般笨重——企业需承担3-5%的汇率损耗,SWIFT结算平均耗时3-5天,更难以适配占比已达25%的"数权贸易"(数字产品、数字化权益凭证等)需求。对此,倪健中会长一针见血指出:"当数字服务的价值随时间递减,传统结算的'两周周期'本质是对生产力的扼杀。"他提出的"数字清结算高速公路"构想,正是通过稳定币实现"交易即结算"的范式革命,这一思想已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的呼应。

"交易即结算"(T+0实时结算)是数字金融时代的重要创新理念,是未来贸易的大势所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易即结算"与传统结算存在巨大的差异:传统期货交易采用T+1日终结算模式,而"交易即结算"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交易与结算的瞬时完成。

"交易即结算"技术实现基础就是依赖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和原子交换协议,确保交易与结算的原子性,从而大大降低结算失败率。

"交易即结算"的核心意义就在于风险控制革新、资金效率跃升和监管效能提升。实时保证金监控使强平风险暴露时间缩短至毫秒级;资金周转周期从T+1压缩至T+0,企业流动资金利用率提升40%以上;全链路交易数据上链使审计时效从周级提升至分钟级,大大提高了反洗钱监测效率。‌

稳定币的“三大功能”

在严格遵循我国"禁止虚拟货币支付流通"监管政策的前提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2021年第237号文),倪健中会长从"技术-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战略视角,揭示了稳定币的“三大功能:

第一,稳定币是外贸汇率稳定器。

"传统贸易的'三重汇率风险'本质是制度性成本。"

倪会长以近年人民币对美元8%的波动幅度为例,精算证明千亿美元级外贸企业年损失可达数亿人民币。其倡导的"合规稳定币锚定机制",相当于为每笔交易配备"智能汇率保险"。

第二,稳定币是结算效率加速器。

基于"链网协同"架构,稳定币结算时间缩短至10-30分钟,成本降至传统电汇的1/10。更关键的是,其提出的"代码即规则"理念,通过智能合约将商业信任从"依赖中介"升级为"依赖算法"。

第三,稳定币是金融弱势群体的普惠连接器。

"一部智能手机就是一家跨国银行。"倪会长以肯尼亚手工艺者案例,生动诠释稳定币如何为全球40亿金融弱势群体打开贸易大门。这一构想正与香港《稳定币条例》的普惠金融理念深度契合。

中国担当: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角色大转变

当前,稳定币的发展在规则重塑上日益显示出中国智慧,展现出从"跟跑"到"领跑"的熊熊气势。

在倪健中会长看来,稳定币的终极意义在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升级。"监管沙盒多边共治"方案,已被纳入G20数字金融工作组讨论议程;其倡导的"数字金融通用语言"理念,更与香港金管局Ensemble项目形成战略呼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稳定币离岸试验"路径,正通过深圳-香港联动机制加速落地。

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思想灯塔",倪健中会长特别强调中国应发挥三大独特优势:

第一,技术整合力: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已覆盖20余国,蚂蚁链RWA实践获香港监管沙盒认可;

第二,文化包容力:"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正转化为多边治理的"数字丝绸之路"方案;

第三,规则创新力:通过全球元宇宙大会等平台,构建"技术-场景-规则"的闭环生态。

“中国有能力更有责任,为人类数字文明贡献新的制度公共产品!”

倪健中会长这一掷地有声的宣言,预示着中国稳定币下数字国际贸易领域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历史性跨越。

来源:央链直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