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葱,寒露蒜”:传统农谚在气候变化下如何适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07:22 1

摘要:在传统农耕文化中,“白露葱,寒露蒜”这句农谚承载着先辈们数千年的种植经验,精准地指导着农作物的播种时机。白露通常在每年公历9月7 - 9日,寒露则在10月8 - 9日,长期以来,农民们依据这一规律,在特定节气种下葱蒜,期待来年的丰收。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显

在传统农耕文化中,“白露葱,寒露蒜”这句农谚承载着先辈们数千年的种植经验,精准地指导着农作物的播种时机。白露通常在每年公历9月7 - 9日,寒露则在10月8 - 9日,长期以来,农民们依据这一规律,在特定节气种下葱蒜,期待来年的丰收。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显著,气温波动异常,今年更是出现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第二高的现象,这使得传统农谚指导下的葱蒜种植时间面临挑战,是否需要调整成为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

从科学原理来看,“白露葱,寒露蒜”有其严谨的生物学依据。大葱和大蒜都属于耐寒性蔬菜,对温度有着特定要求。白露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降到20℃左右,地温18 - 22℃,这正好契合葱种发芽的最佳温度区间15 - 25℃ 。此时播种,葱苗在入冬前能有适宜的生长周期,长出2 - 3片叶子,达到安全越冬的标准。若种植过早,地表温度过高,种子发芽过快、生长迅速,入冬前秧苗过大,春季容易抽薹开花,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若种植过晚,气温降低,不利于种子发芽和壮苗,幼苗难以抵御寒冬。

大蒜同样如此,它喜欢冷凉气候,地上茎叶生长适宜温度为12 - 16℃,从播种到长成4 - 6叶期需40 - 50天 ,以达到最佳越冬苗龄。寒露时气温进一步下降,多数地区温度在15 - 20℃,满足大蒜萌芽需求,在土壤封冻前能完成扎根,为来年生长奠定基础。过早种植,温度偏高,大蒜易出苗不齐、烂种,还可能导致幼苗徒长,提前消耗养分,耐寒性减弱,分瓣不佳,影响蒜头品质;过晚种植,幼苗生长时间不足,根系发育不良,无法安全越冬,且后期高温会压缩生长期,致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但今年气候状况特殊,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第二高,三伏天成为历史第二热 ,多地气温在白露、寒露时节仍居高不下。这种异常高温下,若仍按照传统时间种植葱蒜,问题接踵而至。比如在东北地区,往年白露前3 - 5天(9月3 - 6日)播种葱籽,可今年若此时播种,过高的地温会使葱种在土壤中“闷芽”,难以正常发芽,即便勉强发芽,高温也会让幼苗生长受阻,茎秆细弱,难以抵御冬季严寒。大蒜若在寒露前3 - 5天(10月5 - 7日)种植,高温环境会使蒜种瓣易腐烂,出苗率大幅降低,即便出苗,幼苗也会因高温徒长,茎秆纤细,冬季极易受冻害。

华北地区情况类似,白露后5 - 10天(9月12 - 17日)种葱,寒露后3 - 5天(10月11 - 13日)种蒜,在今年高温下,葱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都会受到严重干扰。长江以南地区,原本葱在白露后10 - 15天(9月17 - 22日)种植,蒜在寒露后10 - 15天(10月18 - 23日)种植,高温可能导致葱蒜生长过快,营养积累不足,影响后期产量和品质。

面对今年的高温,葱蒜种植时间调整势在必行。调整应以温度为关键指标,而非单纯依据节气。当务之急是农民要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预报,使用温度计测量土壤温度,待地温稳定在葱蒜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时再播种。东北地区种植葱可适当推迟至白露后5 - 10天,大蒜种植推迟到寒露后5 - 10天;华北地区葱种植推迟到9月20日之后,大蒜种植推迟到10月15日之后;长江以南地区,葱种植可推迟到9月下旬末至10月初,大蒜种植推迟到10月下旬末至11月初。

除调整种植时间外,农民还需采取配套措施应对高温对葱蒜种植的影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提高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播种后,若土壤干旱,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在田间搭建遮阳网,降低温度和光照强度,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环境;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高温易引发病虫害,提前预防至关重要。

“白露葱,寒露蒜”这一传统农谚是先辈智慧结晶,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面对气候变化,尤其是今年异常高温,我们必须灵活调整种植策略,以科学态度和方法,结合实际温度条件确定葱蒜种植时间,同时做好田间管理,才能确保葱蒜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丰收。

来源:风趣一半农

相关推荐